【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尤其是其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全部可食,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的口感,适合鲜食、加工等各种方法,深得消费者喜爱。目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工艺流程包括培养基配置、调整、灭菌、冷却和接种培养等步骤,栽培方式包括袋栽、瓶栽和覆土栽培等。其中,杏鲍菇液体菌种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日趋成熟,其工厂化生产时常用气升式发酵罐。将培养基发酵配置好后灭菌、用三角瓶将菌种从接种口接种、培养8-10天后使用,其单罐体积范围可根据需要在50L到1000L内自由选择。但生产中现有方法仍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现有方法对菌种罐需求量大、培养周期长;二是现有培养基配方养分太高、透明度太差不便于观察判断;接种栽培袋后易被细菌污染导致出现“脓包”袋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杏鲍菇污染率的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可将传统液体菌种罐8-10天的培养周期降低至2-3天,极大的提高了菌种罐利用率,减少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第一菌种罐以及灭菌冷却后的第二菌种罐,在所述第一菌种罐中装入已完成有氧培养7‑8天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将第一菌种罐出料口接入第二菌种罐取样口接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将第二菌种罐在20‑25℃下培养2‑3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准备第一菌种罐以及灭菌冷却后的第二菌种罐,在所述第一菌种罐中装入已完成有氧培养7-8天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将第一菌种罐出料口接入第二菌种罐取样口接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将第二菌种罐在20-25℃下培养2-3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菌种罐出料口和第二菌种罐取样口之间采用转换接头连接,按每次50-100L接入第二菌种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接头包括:进料管;多个间隔排列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进料管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倾斜设置且端部连通的斜接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斜接管一侧连通,所述多个出料管的一端同时连通所述斜接管与所述进料管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斜接管朝向远离进料管的方向倾斜20°-30°,所述多个出料管的另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进料管、斜接管和出料管的连接处均为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斜接管与出料管连通的一侧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向进料管的一端形成圆弧形的凸出部;所述转换接头还包括第一弹片组、两个第二弹片组和支座,其中,第一弹片组由多个第一弹片呈张开的伞骨架结构尖端朝向进料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弹片组通过支座固定于凸出部,所述第一弹片为长方形,其面积较大的面朝向进料管的一端;两个第二弹片组分别对称设置于两个斜接管上,第二弹片组由多个第二弹片呈张开的伞骨架结构且尖端朝向与凸出部相邻的两根出料管的衔接段,所述第二弹片组通过支座固定于斜接管上且可绕支座转动,所述第二弹片为长方形,相邻第二弹片的面积较大的面相对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的数量均为3~5片,厚度为1.5mm,长宽为2~5cm。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燕,周洪英,孙波,吴洪丽,黄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