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25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1:20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物理开孔导致的显示屏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较低的问题。该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玻璃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偏光片和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偏光片在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物理开孔,所述物理开孔内以第二光学胶层填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显示层偏光片的物理开孔中填充光学胶,形成第二光学胶层,避免物理开孔处形成空气层,从而在光线穿透显示层的过程中,由于光学胶的折射率与相邻膜层的折射率相近,能缓解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出现的全反射现象,进而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

A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本申请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子
,往往通过提高屏占比的方式优化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以手机为例,为了便于用户自拍,大部分手机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如果前置摄像头设置在非显示区域,则会降低手机屏幕的屏占比。如果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区域内,叠放在显示屏下方,则由于显示屏的光线透过率较低,往往会导致摄像头采光不足,拍摄效果不佳。如何提高显示屏的光线透过率,提高摄像头拍摄效果,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玻璃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偏光片和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偏光片在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物理开孔,所述物理开孔内以第二光学胶层填充。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层偏光片的物理开孔中填充光学胶,避免物理开孔处形成空气层。从而在光线穿透显示层的过程中,由于光学胶的折射率与相邻膜层的折射率相近,能缓解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出现的全反射现象,进而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一种终端设备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层内走线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层内走线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用户往往可以通过显示屏获知信息,对于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用户还能通过触控操作与电子设备进行互动。以手机为例,手机显示屏是消费者感应手机的窗口,因此,手机显示窗口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2D显示屏和2.5D弧面玻璃显示屏的长期使用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全面屏是指屏占比接近100%的屏幕,在手机正面,显示屏上侧、左侧、右侧边缘与手机的边缘距离往往小于0.5mm,显示屏下侧与手机的边缘距离往往小于3mm,传统技术中屏占比大约为80%,而全面屏的有效显示区域(ActiveArea,AA)占比远超传统技术。较高的屏占比能给用户带来较好的视觉体验。目前市场上的OLED显示屏和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显示模组为了提升屏占比,大部分都是采用异形切割工艺,以此为前置摄像头腾出空间,比如目前流行的“刘海屏”,无法在全面屏位置进行开孔设计,只能通过物理切割方式实现开孔。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尤其适用于屏占比较高的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物理开孔导致的显示屏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较低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附图编号仅用于区分方案中的各个步骤,不用于限定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具体执行顺序以说明书中描述为准。实施例一在全面屏手机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边框过窄,没有空间设置摄像头。对此,可以将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下方,同时在摄像头正上方制造一个透光区域,从而使手机外的光线穿透摄像头上方的各膜层,射入摄像头,进而实现正常拍照功能。图1为一种手机正面结构示意图,手机正面包括有效显示区域11,边框12,以及透光区域13,该透光区域13的尺寸和位置与摄像头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沿图1中虚线剖切得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加的玻璃盖板24、第一光学胶层23、偏光片22和显示层21;所述显示层21设置有透光区域M;所述偏光片22在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M的位置设置有物理开孔N,所述物理开孔N内以第二光学胶层填充。下面结合图例详细说明上述方案。为便于说明,设定面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为内侧,背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为外侧。例如玻璃盖板24的内侧指玻璃盖板24面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玻璃盖板24的外侧指玻璃盖板24背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第一光学胶层23、偏光片22和显示层21的内侧、外侧与此类似。对于图2中示出的显示面板结构,在偏光片22中,物理开孔可以通过刻蚀等方式形成孔洞,然后在形成的孔洞中填充光学胶。其中,光学胶层的材质可以是光学透明胶(OpticalClearAdhesive,OCA),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高透光性的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往往采用胶质材料,胶质具有一定流动性,能较好地填充孔洞中的缝隙,避免在填充过程中在孔洞角落留下空气泡,保证填充完全,进而保证第二光学胶层稳定性。形成的第二光学胶层的厚度与偏光片厚度相同,形状和尺寸与偏光片的物理开孔相对应。对于图2示出的显示面板结构,在偏光片22设置物理开孔N后,如果不填充光学胶,则物理开孔N中为空气。在生产过程中,第一光学胶层23内侧与偏光片22贴合不紧密,在物理开孔N处会产生气泡。该气泡不仅影响透光率,而且影响外观效果。即使在贴合时第一光学胶层23没有出现变形的情况,形成理想的膜层结构,该理想的膜层结构可以是指第一光学胶层23与偏光片22贴合紧密,且偏光片22中保留有物理开孔N,在物理开孔N中为空气层。对于这种理想的膜层结构,光线从外界射入的过程中,在第一光学胶层23与空气层相接触的表面,由于光学胶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层的折射率,所以第一光学胶层23相对于空气层而言是光密介质,而空气层相对于光学胶而言是光疏介质。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过程中,部分光线会发生全反射。具体的,当入射光线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在第一光学胶层23与空气层相接触的界面处,会全部反射回外侧,无法穿透空气层进入显示面板内侧,由此导致显示面板的透过率较低,透过率大约为75%~77%,但正常摄像头拍摄所需的光线透过率为85%左右。因此,包含有空气层的显示面板结构不能满足正产拍照需求。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层偏光片的物理开孔中填充光学胶,形成第二光学胶层,避免物理开孔处形成空气层。从而在光线穿透显示层的过程中,由于光学胶的折射率与相邻膜层的折射率相近,能缓解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出现的全反射现象,进而提高透光区域的光线透过率。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本方案中的光学胶能保证玻璃盖板、光学胶层、以及偏光片连接紧密,在贴合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能提高外观效果。较优的,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和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为一体结构。参见图3,第一光学胶层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玻璃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偏光片和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偏光片在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物理开孔,所述物理开孔内以第二光学胶层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的玻璃盖板、第一光学胶层、偏光片和显示层;所述显示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偏光片在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的位置设置有物理开孔,所述物理开孔内以第二光学胶层填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和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为一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层包括:上玻璃和下玻璃;所述上玻璃和所述下玻璃的金属线环绕所述透光区域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稳胡令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