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25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体包括:壳体;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布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不需要使用所述灯光组件的情况下,从所述壳体外上看不到所述灯光组件,实现隐藏所述灯光组件的目的,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方便用户拍照或者照明,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配置有闪光灯,以辅助拍照或者照明。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往往通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或者后盖上开孔来放置灯光组件。然而,在移动终端的屏幕或者后盖上开孔来放置灯光组件时,可以直接从屏幕、或者后盖上看到灯光组件,这样,很容易导致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可以直接从屏幕、或者后盖上看到灯光组件导致的外观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布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在所述壳体和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液晶层设在壳体和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在实际应用中,在需要使用所述闪光灯的情况下,所述液晶层可以为通光状态,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可以为透明层,这样,就可以使得所述灯光组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液晶层,然后从所述壳体射出,进行辅助拍照或者照明。在不需要使用所述闪光灯的情况下,所述液晶层可以为截光状态,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这样,从所述壳体外部看不到所述灯光组件,实现隐藏所述灯光组件的目的,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液晶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壳体;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布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液晶层设在壳体和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在实际应用中,在需要使用所述闪光灯的情况下,所述液晶层可以为通光状态,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可以为透明层,这样,就可以使得所述灯光组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液晶层,然后从所述壳体射出,进行辅助拍照或者照明。在不需要使用所述闪光灯的情况下,所述液晶层可以为截光状态,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这样,从所述壳体外部看不到所述灯光组件,实现隐藏所述灯光组件的目的,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银行系统、考勤系统以及门禁系统等移动终端。本技术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参照执行即可。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壳体10;灯光组件11,灯光组件11设于壳体10内且朝向壳体10外部布置;液晶层12,液晶层12设在壳体10和灯光组件11之间,液晶层12分别与壳体10和灯光组件11相连,液晶层12在灯光组件11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灯光组件11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液晶层12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液晶层12为遮光层。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不需要使用灯光组件11的情况下,从壳体10外部看不到灯光组件11,实现隐藏灯光组件11的目的,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具体地,灯光组件11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闪光灯、补光灯或者氛围灯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灯光组件11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灯光组件11可以为前置灯光组件,也可以为后置灯光组件。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灯光组件11的具体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在灯光组件11为后置灯光组件的情况下,壳体10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这样,在不需要使用所述后置灯光组件的情况下,液晶层12可以为截光状态,在所述截光状态下,液晶层12为遮光层,液晶层12可以吸收光线,避免光线通过液晶层。这样,就可以使得在不需要使用所述后置灯光组件的情况下,从所述后盖上看不到所述后置灯光组件,实现隐藏所述后置灯光组件的目的,提高所述后盖的外观效果。在灯光组件11为前置灯光组件的情况下,壳体10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这样,在不需要使用所述前置灯光组件的情况下,液晶层12可以为截光状态,在所述截光状态下,液晶层12为遮光层,液晶层12可以吸收光线,避免光线通过液晶层。这样,就可以使得在不需要使用所述前置灯光组件的情况下,从所述屏幕上看不到所述后置灯光组件,实现隐藏所述后置灯光组件的目的,提高所述屏幕的外观效果。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液晶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偏振片20;第二偏振片21,第二偏振片21与第一偏振片20间隔开设于第一偏振片20的邻近壳体10的一侧,第二偏振片2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片20的偏振方向垂直;液晶22,液晶22通过封装结构23封装于所述第一偏振片20和所述第二偏振片21之间,其中,在所述截光状态,封装结构23可以为液晶22施加电压。在实际应用中,在封装结构23为液晶22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通过液晶2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不发生改变,而在封装结构23没有为液晶22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通过液晶22的光线的偏振发现发生垂直变化。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偏振片20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片21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且在封装结构23为液晶22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通过液晶2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不发生改变,而在封装结构23没有为液晶22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通过液晶2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发生垂直变化。这样,在封装结构23为液晶22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光线可以全部被液晶22吸收,光线无法通过液晶22,这样,就可以实现液晶层12的截光状态,在所述截光状态下,液晶层12可以为遮光层。而在封装结构23没有为液晶22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光线可以正常通过液晶22,这样,就可以实现液晶层12的通光状态,在所述通光状态下,液晶层12可以为透明层。可选地,第一偏振片20可以为竖直偏振片,第二偏振片21可以为横向偏振片。在实际应用中,当灯光组件11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偏振片20时,由于第一偏振片20的偏振作用,从第一偏振片20射出的光线为竖直方向的偏振光。在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布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布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之间,所述液晶层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光组件相连,所述液晶层在所述灯光组件发光时的通光状态和所述灯光组件不发光时的截光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透明层,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液晶层为遮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二偏振片与所述第一偏振片间隔开设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邻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垂直;液晶,所述液晶通过封装结构封装于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之间,其中,在所述截光状态,所述封装结构为所述液晶施加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片为竖向偏振片,且所述第二偏振片为横向偏振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包括: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邓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