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96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驱动设置在第一皮带轮下方的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设置在传动轴一端,传动轴另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与同步带连接,同步带两端固定在搬运轨道的上方两端,搬运轨道滑动设置在滚轮架内,滚轮架呈倒“U”型,滚轮架设置在机架下方,机架上设有两个同步带压紧轮,同步带压紧轮位于同步带轮下方两侧。整个装置相比悬臂式多轴机械臂结构简单,成本低,更适应在超长流水线上抓取搬运竖直平面内的工程物料。

A Transportation Track and Its Driv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ling track and its driv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 frame, a servo motor on the frame, a first belt pulley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rvo motor, a second belt pulley under the first belt pulley driven by a belt, a second belt pulley at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 synchronous belt pulley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synchronous belt pulley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ends of the synchronous belt are fixed at the upper two ends of the haulage track. The haulage track is sliding in the roller rack. The roller rack is inverted \U\ shape. The roller rack is set under the frame. There are two synchronous belt compaction wheels on the frame. The synchronous belt compaction wheel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side of the synchronous belt wheel. Compared with the cantilever multi-axis manipulator, the whol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grasping and transporting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e vertical plane on the super-long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搬运机械臂
,尤其涉及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的冲压件车间中,需要用机械臂来上下料,目前的机械臂一般都是悬臂式多轴机械臂,可在三维空间内抓取冲压件,但是其可抓取半径小,抓取量较少,面对超长流水线,流水线上一般具有多个工位,且每个工位上都有待抓取的产品,因此就需要在流水线周围设置多个机械臂,成本较高,而且维护不方便,面对一些只需要在竖直平面内抓取的场景,显然多轴机械臂的成本过于高昂而且每次抓取量太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驱动设置在第一皮带轮下方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传动轴一端,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与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带两端固定在搬运轨道的上方两端,所述搬运轨道滑动设置在滚轮架内,所述滚轮架呈倒“U”型,所述滚轮架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机架上设有两个同步带压紧轮,所述同步带压紧轮位于同步带轮下方两侧。具体地:所述滚轮架两侧边内侧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搬运轨道通过设置在其侧边的镀铬直线光轴在滚轮上滑动。具体地:所述搬运轨道下方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固定有机械手端拾器。具体地:所述搬运轨道以及滚轮架均为铝挤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伺服电机通过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传动轴驱动同步带轮转动,同步带轮驱动端部固定在搬运轨道上的同步带左右运动,使得搬运轨道也一起运动,同步带轮下方两侧的同步带压紧轮使同步带压紧在搬运轨道上,搬运轨道通过设置在其侧边的镀铬直线光轴在滚轮上滑动,滚轮上设有半圆形凹槽,相比“V”型槽的滚轮,其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更加静音;采用铝挤一体成型的搬运轨道以及滚轮架,成本低,强度高,整个装置相比悬臂式多轴机械臂结构简单,成本低,更适应在超长流水线上抓取搬运竖直平面内的工程物料。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滚轮架与搬运轨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去除机架与滚轮架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2-伺服电机;3-第一皮带轮;4-第二皮带轮;5-传动轴;6-同步带轮;7-同步带压紧轮;8-同步带;9-搬运轨道;10-滚轮架;11-滚轮;12-“T”型槽;13-镀铬直线光轴;14-机械手端拾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3,所述第一皮带轮3通过皮带驱动设置在第一皮带轮3下方的第二皮带轮4,所述第二皮带轮4设置在传动轴5一端,所述传动轴5另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6,所述同步带轮6与同步带连接8,所述同步带8两端固定在搬运轨道9的上方两端,所述搬运轨道9滑动设置在滚轮架10内,所述滚轮架10呈倒“U”型,所述滚轮架10设置在机架1下方,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个同步带压紧轮7,所述同步带压紧轮7位于同步带轮6下方两侧。本技术中所述滚轮架10两侧边内侧设置有多个滚轮11,所述滚轮11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搬运轨道9通过设置在其侧边的镀铬直线光轴13在滚轮11上滑动。本技术中所述搬运轨道9下方设置有“T”型槽12,所述“T”型槽12内固定有机械手端拾器14。本技术中所述搬运轨道9以及滚轮架10均为铝挤一体成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伺服电机2通过第一皮带轮3,第二皮带轮4以及传动轴5驱动同步带轮6转动,同步带轮6驱动端部固定在搬运轨道9上的同步带8左右运动,使得搬运轨道9也一起运动,同步带轮6下方两侧的同步带压紧轮7使同步带8压紧在搬运轨道9上,搬运轨道9通过设置在其侧边的镀铬直线光轴13在滚轮11上滑动,滚轮11上设有半圆形凹槽,相比“V”型槽的滚轮,其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更加静音;采用铝挤一体成型的搬运轨道9以及滚轮架10,成本低,强度高,整个装置相比悬臂式多轴机械臂结构简单,成本低,更适应在超长流水线上抓取搬运竖直平面内的工程物料。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任何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驱动设置在第一皮带轮下方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传动轴一端,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与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带两端固定在搬运轨道的上方两端,所述搬运轨道滑动设置在滚轮架内,所述滚轮架呈倒“U”型,所述滚轮架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机架上设有两个同步带压紧轮,所述同步带压紧轮位于同步带轮下方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轨道及其驱动结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驱动设置在第一皮带轮下方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设置在传动轴一端,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设置有同步带轮,所述同步带轮与同步带连接,所述同步带两端固定在搬运轨道的上方两端,所述搬运轨道滑动设置在滚轮架内,所述滚轮架呈倒“U”型,所述滚轮架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机架上设有两个同步带压紧轮,所述同步带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奥尔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