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纳米硅氧烷缩合物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合剂、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084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敏胶粘合剂,以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包括下列反应成分的反应产物:1)90‑99份重量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该丙烯酸酯共聚物A由至少含有一种含羧基单体P的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2)1‑10份重量的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该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为包括硅氧烷化合物B1、硅氧烷化合物B2与硅氧烷化合物B3的部分或全部共缩合产物,该B1为含有羧酸基官能团的硅氧烷化合物;该B2为含有烷基官能团的硅氧烷化合物;该B3为正硅酸酯,该硅氧烷化合物B1与该硅氧烷化合物B2的重量比为1:10‑20:1;3)5‑15份重量的石油系碳氢类增粘树脂,以及4)0.02‑2份重量的交联剂。该压敏胶粘合剂对低能表面具有较强的粘合力。

Acrylic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containing nano-siloxane condensates, adhesiv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which takes the total weight of acrylate copolymer A and nano-siloxane condensate B as 100 parts by weight, including the reaction products of the following reaction components: 1) 90 99 parts by weight acrylate copolymer A, which is copolymerized by a mixture of acrylate mono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monomer P; 2) 1 10 parts by weight nano. Siloxane condensate B. The nano-siloxane condensate B is a partial or complete co-condensation product including siloxane compound B1, siloxane compound B2 and siloxane compound B3. The B1 is a siloxane compound containing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al group; the B2 is a siloxane compound containing alkyl functional group; the B3 is a orthosilicate, and the siloxane compound B1 is heavy with the siloxane compound B2. The weight ratio is 1:10 20:1; 3) 5 15 portion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tackifiers and 4) 0.02 2 portions of crosslinking agent. Th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has a strong adhesion to low energy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纳米硅氧烷缩合物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合剂、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敏胶粘合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合剂、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塑料与回收塑料,特别是热塑性聚烯烃,与以往使用的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加工性,因而在汽车制造、商业标识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这也向传统的粘接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因为这些材料往往表面能较低,粘结相对较难。尽管橡胶胶黏剂通常对低能表面具有较好粘接性,但橡胶的低抗老化性能常让人们在使用时有所顾虑。丙烯酸酯胶黏剂的成本适中且抗老化性能优越,因此,一些粘接低能表面的丙烯酸酯胶带产品被成功开发出来。近来,表面改性二氧化硅颗粒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作为添加剂以增加其粘接性能的应用不断增多。US6586483(G·G·约翰逊等)公开了一种包括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的泡沫体,将表面改性二氧化硅颗粒用作稳泡剂加入胶黏剂泡棉;WO200665373(盧盈裕)将表面改性二氧化硅颗粒用于增加光学压敏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WO2011133331(西尔克·D·迈切尔尼奇等)将表面改性二氧化硅颗粒用于增加压敏胶的内聚力,WO2014186316(J·海敏克等)将表面改性二氧化硅颗粒用于增加压敏胶在中低能表面上的综合粘接性能,这为解决丙烯酸酯压敏胶在低能表面的粘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WO201212060(陈中等)公开了一种表面上含有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压敏粘合剂,该压敏粘合剂具有良好的低能表面上的抗滑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含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合剂,以满足与低能表面较强粘结的要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敏胶粘合剂,包括下列反应成分的反应产物:1)90-99份重量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由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共聚而成,所述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含羧基单体P,以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的重量为100份计,所述含羧基单体P的重量份数为1份到10份;2)1-10份重量的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为包括硅氧烷化合物B1、硅氧烷化合物B2与硅氧烷化合物B3的部分或全部共缩合产物,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具有通式I:(RO)3-Si-(CH2)a-R1-(CH2)b-COOH(I)其中,1≤a≤4;1≤b≤12,R1代表酰胺基团(-(CO)-NH-)或酯基团(-(CO)-O-),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2具有通式II:R2cSi(OR)4-c(II)其中,1≤c≤3,R2代表碳数为1-20的至少一个线性的、支化的或环状的烷基基团,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与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2的重量比为1:10-20:1;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3具有通式III:Si(OR)4(III)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3)5-15份重量的石油系碳氢类增粘树脂,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以及4)0.02-2份重量的交联剂,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敏胶粘合片,包括基材和应用在基材上的干燥涂层,所述干燥涂层包括将所述的压敏胶粘合剂应用到所述基材的表面,经干燥固化得到的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敏胶贴合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的压敏胶粘合剂应用在所述基材表面,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湿的压敏胶粘合剂液膜,将所述湿的压敏胶粘合剂液膜干燥固化后得到一个干燥涂层,所述干燥涂层附着在所述基材表面。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非意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每种实施方式的每一个公开实施例。下面结合图表以及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地举例说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的特征和优势更为明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说明书的教导设想其它各种实施方案并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具有限制性意义。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表示特征尺寸、数量和物理特性的所有数字均应该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均是由术语“约”来修饰的。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是近似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适当改变这些近似值。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的使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范围,例如,1、2、3、4和5包括1、1.1、1.3、1.5、2、2.75、3、3.80、4和5等等。压敏胶粘合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敏胶粘合剂能够在基材表面形成致密的透明压敏胶涂层,所述压敏胶粘合剂,包括下列反应成分的反应产物:1)90-99份重量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由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共聚而成,所述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含羧基单体P,以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的重量为100份计,所述含羧基单体P的重量份数为1份到10份;2)1-10份重量的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为包括硅氧烷化合物B1、硅氧烷化合物B2与硅氧烷化合物B3的部分或全部共缩合产物,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具有通式I:(RO)3-Si-(CH2)a-R1-(CH2)b-COOH(I)其中,1≤a≤4;1≤b≤12,R1代表酰胺基团或酯基团,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2具有通式II:R2cSi(OR)4-c(II)其中,1≤c≤3,R2代表碳数为1-20的至少一个线性的、支化的或环状的烷基,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与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2的重量比为1:10-20:1;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3具有通式III:Si(OR)4(III),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3)5-15份重量的石油系碳氢类增粘树脂,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以及,4)0.02-2份重量的交联剂,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甲基)丙烯酸酯单体N,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聚合成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所述丙烯酸酯单体聚合成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0℃。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的重量份为40-99,优选70-90,以所述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的重量为100份计。如果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的重量份小于40,则制得的丙烯酸压敏胶初粘力不足,粘性很低;如果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的重量份大于99,则制得的丙烯酸压敏胶内聚力不足,易发生内聚破坏。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N的重量份为0-50,优选2-4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敏胶粘合剂,包括下列反应成分的反应产物:1)90‑99份重量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由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所述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含羧基单体P,以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的重量为100份计,所述含羧基单体P的重量份数为1份到10份;2)1‑10份重量的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为包括硅氧烷化合物B1、硅氧烷化合物B2与硅氧烷化合物B3的部分或全部共缩合产物,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具有通式I:(RO)3‑Si‑(CH2)a‑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敏胶粘合剂,包括下列反应成分的反应产物:1)90-99份重量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由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共聚而成,所述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含羧基单体P,以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的重量为100份计,所述含羧基单体P的重量份数为1份到10份;2)1-10份重量的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所述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为包括硅氧烷化合物B1、硅氧烷化合物B2与硅氧烷化合物B3的部分或全部共缩合产物,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具有通式I:(RO)3-Si-(CH2)a-R1-(CH2)b-COOH(I)其中,1≤a≤4;1≤b≤12,R1代表酰胺基团或酯基团,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2具有通式II:R2cSi(OR)4-c(II)其中,1≤c≤3,R2代表碳数为1-20的至少一个线性的、支化的或环状的烷基基团,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1与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2的重量比为1:10-20:1;所述硅氧烷化合物B3具有通式III:Si(OR)4(III)其中,R代表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基团;3)5-15份重量的石油系碳氢类增粘树脂,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以及4)0.02-2份重量的交联剂,以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A及纳米硅氧烷缩合物B的总重为100份重量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敏胶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甲基)丙烯酸酯单体N,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聚合成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所述丙烯酸酯单体聚合成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敏胶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烷基酯单体M的重量份为40-99,以所述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的重量为100份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敏胶粘合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舒银龙张丽晶金舟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