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及公铁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76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包括车桥组件,所述车桥组件的前端中部安装有一个提升气囊,所述车桥组件的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一级承载气囊,两个所述一级承载气囊的顶面分别通过一个支承座安装有一个二级承载气囊。通过在一级承载气囊的顶面上加设二级承载气囊,这样能大大地增加悬挂的行程,这样能为公铁两用车将单轴转向架完全提离铁轨轨面提供条件;同时,加设的支承座一方面能为两个承载气囊提供连接,另一方面还能为两个承载气囊的动作提供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车,包括车架和上述的悬挂以及单轴转向架,所述单轴转向架和所述悬挂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适用于公铁两用车。

A Suspension and Bus-Rail Dual-Purpose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spension, which comprises a vehicle-bridge component. A lifting airbag is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vehicle-bridge component, and a first-stage bearing airbag is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end of the vehicle-bridge component. A second-stage bearing airbag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wo first-stage bearing airbags through a support seat respectively. By installing two-stage load-bearing airbags on the top of the first-stage load-bearing airbags, the suspension distance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which can provide conditions for the dual-purpose vehicles to lift the single-axle bogie completely off the rails; at the same time, the additional support can provide connection for the two load-bearing airbags on the one hand, and als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movement of the two load-bearing airbags on the other hand.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 bus-rail dual-purpose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the suspension and a single-axle bogie, the single-axle bogie and the suspension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frame. It is suitable for both public and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及公铁两用车
本技术涉及道路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及公铁两用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能力的发展,货主对货物送达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铁路不断致力于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努力形成货物送达的速度优势,并逐步形成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门到门”运输。由于起步比较晚,我国运输物流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国外,实现铁路“门到门”运输装备仅应用于铁路集装箱运输领域。但铁路集装箱运输始终在“门到站、站到门”运输之间徘徊游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门到门”运输。这种状况使铁路货运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物流时代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物流链条,无法形成全程物流服务,严重制约了铁路运输优势的发挥,导致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明显滞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技术政策明确提出将开行多种形式的货物列车,开展联运延伸服务,推进集中化运输和“门到门”运输。目前,我国实现“门到门”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集装箱的公铁联合运输,运输过程为:首先由公路汽车将集装箱由集散地运往铁路集装箱集结站场,然后铁路运输到集装箱分发站场,最后由公路汽车运输到收货场,其中公路运输集装箱一般使用公路集装箱半挂车运输,铁路运输集装箱一般使用集装箱平车或敞车运输。近年开发的公铁两用车采用三车一组的单元车组编组方式,由3个公路集装箱半挂车、一位牵枕装配、二位牵枕装配、风手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和2个独立的转向架组成;当用于铁路运输时,车组两端的公路集装箱半挂车端部分别与一位牵枕装配和二位牵枕装配连接,在牵枕装配端部及下部分别安装车钩缓冲装置和转向架在中部公路集装箱半挂车下部分别安装转向架,并在一位牵枕装配上安装风手制动装置,可以实现公铁两用车的铁路运输;当用于公路运输时,公路集装箱半挂车脱离一位牵枕装配和二位牵枕装配,与公路牵引车连接形成汽车列车,实现公路运输。这种分体式结构的公铁两用车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公路转铁路运输时,需要增加一位牵枕装配、二位牵枕装配及转向架;铁路转公路运输时,需要卸去一位牵枕装配、二位牵枕装配及转向架,这样大大地增加了转运时间。2、公铁两用车在公路和铁路运行模式相互转换时需要在专用的场地进行,并配备相应的搬运转向架的叉车,且转换场地必须有适合车长的硬化道床,道床面与轨面同高并能缓和过渡到地面上,再且参与公铁运输转换的铁路车站需设置专用的带转向架的牵枕装配存放场地,这样,能使用公铁转换的铁路车站数量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我们亟需研发出一种公铁两用车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如何增大悬挂的行程是研发公铁两用车中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悬挂及公铁两用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悬挂,包括车桥组件,所述车桥组件的前端中部安装有一个提升气囊,所述车桥组件的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一级承载气囊,两个所述一级承载气囊的顶面分别通过一个支承座安装有一个二级承载气囊。通过在一级承载气囊的顶面上加设二级承载气囊,这样能大大地增加悬挂的行程,这样能为公铁两用车将单轴转向架完全提离铁轨轨面提供条件;同时,加设的支承座一方面能为两个承载气囊提供连接,另一方面还能为两个承载气囊的动作提供导向。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承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座导向部。通过在支承座的两侧分别加设一个支承座导向部,这样能为承载气囊的动作提供导向作用,能保障承载气囊的纵横向定位并稳定运行。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提升气囊通过提升气囊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包括一块提升气囊安装板和两块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平行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两根纵梁之间,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安装在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上,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与两根所述纵梁焊接,所述提升气囊的顶面安装在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上。加设的两块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确保了提升气囊安装的稳固性。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纵梁的下盖板上对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插装孔,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安装有承载气囊安装座,所述二级承载气囊的顶面安装在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内。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包括一块气囊安装板和两块相对布置的气囊隔板,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上端内表面分别与所述气囊安装板的相对两侧边焊接,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插装在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与所述纵梁的两腹板围成一个用于安装所述二级承载气囊的承载气囊安装腔体,所述气囊安装板与所述纵梁的上盖板平行布置,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的下盖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下端还分别与所述纵梁的两腹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向外凸出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支承座导向部相配合,所述纵梁的上盖板上对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安装孔,所述二级承载气囊的顶面安装在所述气囊安装板上,所述支承座导向部活动插装在对应的所述导向凹槽内。通过承载气囊安装座将二级承载气囊安装在纵梁内,这样能在增大悬挂的行程的同时,使结构更紧凑。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公铁两用车,包括车架和上述的悬挂以及单轴转向架,所述单轴转向架和所述悬挂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承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座导向部。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提升气囊通过提升气囊安装座安装在车架上,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包括一块提升气囊安装板和两块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平行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两根纵梁之间,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安装在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上,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与两根所述纵梁焊接,所述提升气囊的顶面安装在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纵梁的下盖板上对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插装孔,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安装有承载气囊安装座,所述二级承载气囊安装在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内;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包括一块气囊安装板和两块相对布置的气囊隔板,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上端内表面分别与所述气囊安装板的相对两侧边焊接,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插装在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与所述纵梁的两腹板围成一个用于安装所述二级承载气囊的承载气囊安装腔体,所述气囊安装板与所述纵梁的上盖板平行布置,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的下盖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下端还分别与所述纵梁的两腹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向外凸出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支承座导向部相配合,所述纵梁的上盖板上对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安装孔,所述二级承载气囊的顶面安装在所述气囊安装板上,所述支承座导向部活动插装在对应的所述导向凹槽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一级承载气囊的顶面上加设二级承载气囊,这样能大大地增加悬挂的行程,这样能为公铁两用车将单轴转向架完全提离铁轨轨面提供条件;2、加设的支承座一方面能为两个承载气囊提供连接,另一方面还能为两个承载气囊的动作提供导向;3、通过在支承座的两侧分别加设一个支承座导向部,这样能为承载气囊的动作提供导向作用,能保障承载气囊的纵横向定位并稳定运行;4、加设的两块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确保了提升气囊安装的稳固性;5、通过承载气囊安装座将二级承载气囊安装在纵梁内,这样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包括车桥组件(2a),所述车桥组件(2a)的前端中部安装有一个提升气囊(2b),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组件(2a)的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一级承载气囊(2c),两个所述一级承载气囊(2c)的顶面分别通过一个支承座(2d)安装有一个二级承载气囊(2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包括车桥组件(2a),所述车桥组件(2a)的前端中部安装有一个提升气囊(2b),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组件(2a)的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一级承载气囊(2c),两个所述一级承载气囊(2c)的顶面分别通过一个支承座(2d)安装有一个二级承载气囊(2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d)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承座导向部(2d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气囊(2b)通过提升气囊安装座(1c)安装在车架(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1c)包括一块提升气囊安装板(1c1)和两块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1c2),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1c2)平行安装在所述车架(1)的两根纵梁(1a)之间,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1c1)安装在两块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加强板(1c2)上,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1c1)与两根所述纵梁(1a)焊接,所述提升气囊(2b)的顶面安装在所述提升气囊安装板(1c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a)的下盖板上对应所述提升气囊安装座(1c)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插装孔,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安装有承载气囊安装座(1d),所述二级承载气囊(2e)安装在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包括一块气囊安装板(1d1)和两块相对布置的气囊隔板(1d2),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上端内表面分别与所述气囊安装板(1d1)的相对两侧边焊接,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插装在所述承载气囊插装孔内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与所述纵梁(1a)的两腹板围成一个用于安装所述二级承载气囊(2e)的承载气囊安装腔体,所述气囊安装板(1d1)与所述纵梁(1a)的上盖板平行布置,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纵梁(1a)的下盖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下端还分别与所述纵梁(1a)的两腹板焊接,两块所述气囊隔板(1d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向外凸出的导向凹槽(1d3),所述导向凹槽(1d3)与所述支承座导向部(2d1)相配合,所述纵梁(1a)的上盖板上对应所述承载气囊安装座(1d)的位置开设有承载气囊安装孔,所述二级承载气囊(2e)的顶面安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姜瑞金刘丹艳彭先洪刘凤伟李梓铭吴先年姚雄向志英黄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