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959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

A Kind of Base Component of Sweeping Robot and Sweeping Robot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se assembly of a sweeping robot, including a base, a collision plate and an elastic member; the collision plat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the elastic memb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collision plate; the elastic member includes an assembly part and a collision part; the assembly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collision part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central line of the collision plate. Both sides; the collision part is held against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llision plate facing the base; the elastic part deforms elastically when the collision plate is displaced relative to the base under external force, and the collision plate is restored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before the displacement is generated by restoring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产品。其中,扫地机器人正在逐步取代人工成为家庭清洁的主要参与者。目前,扫地机器人在清扫过程中实现智能转向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通过在行进过程中检测(如红外线检测)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当检测到前方的预设距离内存在障碍物时则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转向,该第一种方式中计算障碍物的位置以及实现转向的算法较为复杂,且由于障碍物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等可能因为实际环境复杂多样性,导致检测精度不高;第二,通过在行进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根据碰撞发生的位置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并根据障碍物的位置选择对应的转向策略,该第二种方式的检测精度高,是目前所主要采用的方式。然而,上述第二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扫地机器人与障碍物每次发生碰撞后将发生一定的形变,目前已知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中,往往忽略其发生碰撞后如何迅速恢复形变的能力问题,导致已知的扫地机器人每次发生碰撞后恢复形变的时延较大,甚至不时出现发生形变后恢复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扫地机器人通过下一次碰撞而实现转向的性能,导致扫地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生撞击后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形变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及扫地机器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其中,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的内表面的接触点与所述底座圆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30°~120°。其中,所述抵持部包括分别从所述装配部的两端向所述撞板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共同形成从所述装配部向所述撞板所在位置渐扩的形状,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上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挂钩对应的卡柱,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卡柱上而与所述底座连接。其中,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舌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舌片对应的凸起,所述舌片抵持在所述凸起的下方以限制所述弹性件相对所述底座的移动。其中,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设有卡勾,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卡勾对应的止挡部,所述撞板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止挡部卡设于所述卡勾内而连接,所述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撞板向远离所述底座所在方向的位移。其中,所述撞板的内表面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杆容置于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撞板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杆顺沿所述导向凹槽运动。其中,所述装配部包括与底座连接的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凸杆,所述抵持部包括与所述凸杆连接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凸杆连接,另一端分别抵持在所述撞板的所述定位凹槽内。其中,所述撞板为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圆心与所述底座的圆心重合。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因为所述抵持部是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两侧的,所以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撞板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后,所述弹性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而相对所述撞板产生的均匀抵持作用力以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直至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抵持部相对于所述撞板恢复至呈对称状态,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撞板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平衡位置即为所述撞板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如此,扫地机器人在每次发生碰撞后均能够迅速且有效的恢复至碰撞前的形态,确保扫地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去掉撞板后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弹性件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撞板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撞板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微动开关安装于扫地机器人底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随着家用电器产品的快速发展,对家用电器产品的工作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技术实施例正是针对这些需求提出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11、撞板12和弹性件13;所述撞板12设置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所述弹性件13位于所述底座11与所述撞板12之间;所述弹性件13包括装配部14和抵持部15;所述装配部14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抵持部15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15抵持在所述撞板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13在所述撞板12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12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11、撞板12和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的抵持部15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15抵持在所述撞板12面向所述底座11的内表面上,因为所述抵持部15是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12中心线两侧的,所以所述弹性件13施加在所述撞板12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所述弹性件13在所述撞板12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11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后,所述弹性件13通过恢复弹性形变而相对所述撞板12产生的均匀抵持作用力以推动所述撞板12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直至所述弹性件13的所述抵持部15相对于所述撞板12恢复至呈对称状态,所述弹性件13施加在所述撞板12上的抵持力的受力点平衡位置即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撞板和弹性件;所述撞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撞板之间;所述弹性件包括装配部和抵持部;所述装配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面向所述底座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撞板受到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座产生位移时发生弹性形变、并通过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所述撞板恢复到产生位移前的初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撞板的内表面的接触点与所述底座圆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30°~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分别从所述装配部的两端向所述撞板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共同形成从所述装配部向所述撞板所在位置渐扩的形状,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二折弯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撞板中心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上面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挂钩对应的卡柱,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卡柱上而与所述底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上设置有舌片,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芳非徐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