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驱动晶体管。随着驱动时间的增加,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K会发生漂移,从而导致亮度不均匀等缺陷。因此,现有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驱动晶体管进行补偿。具体的,如图1所示,现有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每列子像素10连接一条检测子像素性质的检测线Sense,每行子像素连接一条控制检测线是否能检测的控制线G2。然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很多行子像素,而控制线的数量与子像素的行数一样,因此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控制线的数量比较多,这导致其需要更大的布线空间,难以实现窄边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用于控制检测线的控制线多的问题,提供一种由于控制线少而实现窄边框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多条控制线以及多条检测线;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控制晶体管、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其中,每一行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一条栅线,每一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一条数据线,每一行所述子像素的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一条检测线,所述检测线用于通过所述控制晶体管检测所述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所述子像素以行为单位分成多个组,且每组子像素包括至少两行所述子像素,每组子像素中所有所述子像素的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一条所述控制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多条控制线以及多条检测线;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控制晶体管、发光元件,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其中,每一行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一条栅线,每一列所述子像素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一条数据线,每一行所述子像素的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一条检测线,所述检测线用于通过所述控制晶体管检测所述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所述子像素以行为单位分成多个组,且每组子像素包括至少两行所述子像素,每组子像素中所有所述子像素的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一条所述控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子像素由相邻的两行所述子像素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子像素由相邻的三行所述子像素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元件串联,所述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一极连接第一电压端,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每个所述子像素还包括:存储电容,其第一极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6.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任意一行子像素进行检测,其包括:向该行子像素所在组的子像素对应的控制线提供导通信号,向其余控制线提供关断信号,以使检测线对该行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进行检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任意一行子像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东,李永谦,袁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