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座及爬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666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挂座及爬模装置,挂座包括:基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混凝土楼板上,混凝土楼板安装在承重钢梁上且其爬模侧一端悬空形成悬挑构件,两个第一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承重钢梁的两侧;支撑座,安装在基座上,其相对相对承重钢梁远离基座爬模侧的一端;第一拉杆,一端与基座外侧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连接。基座附墙侧一端所受压力通过第一拉杆传递至支撑座,再由支撑座通过基座传递至下方的混凝土楼板及承重钢梁,分摊基座附墙侧一端受到的竖向拉力,防止基座附墙侧一端受竖向拉力过大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挂座及爬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座及爬模装置。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日渐增多,各城市最高建筑不断被刷新,由于核心筒剪力墙,即巨柱结构的抗震性能好,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防坠附墙组件可以对施工建筑的多层同时进行施工,并且可以随着建筑的层高不断加高而自动提升,相对低层建筑施工使用的脚手架具有巨大优势,因而爬模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爬模装置,通常在相邻的多层楼板60上均设置挂座10,并且挂座10位于楼板60的外墙面,在墙体外设置与挂座卡接的多个附墙件20,附墙件20与附着杆30固定连接,附着杆30与架体40固定连接,驱动油缸50安装在附着杆上,通过驱动油缸50驱动附着杆30爬升进而带动架体40爬升。整个爬模装置的重量依靠挂座10进行支撑,挂座10则将重量传递给楼板60,特别是楼板60的外沿处,为主要的称重部位,因而楼板60外沿处的正下方通常设有承重钢梁70,通过承重钢梁70对楼板60以及安装在楼板60上的挂座10提供支撑,否则楼板60的外沿处有断裂隐患。由此可见,对于承重钢梁70未设置在楼板60外沿的正下方,而是靠近楼板60内侧时,现有的爬模装置则并不适用,楼板60的外沿缺少支撑结构,在爬模装置的重力作用下,力量集中与楼板60的外沿处,因而楼板60的外沿处容易被压断,有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挂座及爬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座及爬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爬模装置对于楼板外沿处的正下方未设置承重钢梁时,容易导致楼板的外沿处断裂,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挂座,所述挂座安装在混凝土楼板上,所述混凝土楼板安装在承重钢梁上,并且所述混凝土楼板爬模侧的一端悬空,所述挂座包括:基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楼板上,所述基座爬模侧的一端悬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承重钢梁的两侧;支撑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基座上方,所述支撑座相对所述承重钢梁远离所述基座爬模侧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承重钢梁内墙侧的一个靠近所述支撑座;第一拉杆,其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爬模侧的一端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挂座还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一拉杆关于所述支撑座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拉杆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内墙侧的一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螺杆和两个锁紧件,所述螺杆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混凝土楼板上,一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抵紧,另一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下表面抵紧。作为优选,所述锁紧件包括两个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接,两个所述第一螺母相互抵紧。作为优选,所述锁紧件还包括穿设在所述螺杆上的垫片,所述垫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抵紧,另一端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或者所述混凝土楼板的下表面抵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拉杆底部的一端和所述基座铰接,所述第一拉杆顶部的一端和所述支撑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螺母,所述第一拉杆穿设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一拉杆顶部的一端且抵紧于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卡块,所述卡块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侧边套设于所述第一拉杆上,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抵紧,所述第二螺母抵紧于所述第一侧边。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螺母为碟形螺母。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爬模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挂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拉杆、支撑座以及基座构成三角形结构,基座爬模侧一端受到的拉力能够通过第一拉杆传递待支撑座上,然后通过支撑座传递到基座和和支撑座连接的位置,由于支撑座和基座的连接位置位于承重钢梁的内墙侧,并且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靠近支撑座,因而基座通过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将该部分作用力传递到混凝土楼板上,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混凝土楼板爬模侧一端的承受的外力从而混凝土楼板爬模侧一端不容易压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爬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挂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爬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挂座;20、附墙件;30;附着杆;40、架体;50、驱动油缸;60、楼板;70、承重钢梁;1、基座;2、支撑座;21、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3、第一拉杆;4、第一连接组件;41、螺杆;42、锁紧件;421、第一螺母;422、垫片;5、第二连接组件;51、第二螺母;52、卡块;6、第二拉杆;7、驱动油缸;8、附墙杆;9、架体;100、混凝土楼板;200、承重钢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挂座,包括基座1、支撑座2、第一拉杆3、第一连接组件4和第二连接组件5。基座1通过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固定安装在混凝土楼板100的上表面,并且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形成悬挑构件(基座爬模侧一端的正下方没有支撑部件),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用于和附墙杆连接,通过附墙杆支撑架体。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楼板100安装在承重钢梁200上,并且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同样形成悬挑构件(混凝土楼板爬模侧一端的正下方没有支撑部件),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分别位于承重钢梁200的两侧。支撑座2底部的一端安装在基座1的上表面,顶部的一端位于基座1上方,支撑座2相对承重钢梁200远离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并且靠近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4。第一拉杆3倾斜设置,其底部的一端和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铰接,顶部的一端和支撑座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5连接。本实施例的所涉及的内墙侧和爬模侧,以图2中视角为例,承重钢梁200的左侧为内墙侧,右侧为爬模侧。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拉杆3、支撑座2以及基座1构成三角形结构,基座1爬模侧一端受到的拉力能够通过第一拉杆3传递待支撑座2上,然后通过支撑座2传递到基座1和支撑座2的连接位置,并通过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4传递到混凝土楼板100上,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一端承受的外力从而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一端不容易压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第二拉杆6和第一拉杆3的结构相同,第二拉杆6同样倾斜设置并且和第一拉杆3关于支撑座2对称设置,第二拉杆6底部的一端和基座1铰接,顶部的一端和支撑座2顶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5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拉杆6,可以进一步将基座1爬模侧一端承受的外力向内墙侧牵引,进而将基座1爬模侧一端承受的外力分摊到基座1的多处地方,并传递到基座1下方混凝土楼板100上,缓解了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一端的受力。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呈T形结构,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撑部21和竖直的第二支撑部22,第一支撑部21的底部与基座1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支撑部22位于基座1的上方,并且和第一支撑部21的顶部连接,第一拉杆3顶部的一端和第二拉杆6顶部的一端分别和第二支撑部22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螺杆41和锁紧件42,基座1上对应每一个螺杆41均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座,所述挂座安装在混凝土楼板(100)上,所述混凝土楼板(100)安装在承重钢梁(200)上,并且所述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座包括:基座(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楼板(100)上,所述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悬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分别位于所述承重钢梁(200)的两侧;支撑座(2),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所述支撑座(2)相对所述承重钢梁(200)远离所述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位于所述承重钢梁(200)内墙侧的一个靠近所述支撑座(2);第一拉杆(3),其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座,所述挂座安装在混凝土楼板(100)上,所述混凝土楼板(100)安装在承重钢梁(200)上,并且所述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座包括:基座(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楼板(100)上,所述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悬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分别位于所述承重钢梁(200)的两侧;支撑座(2),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基座(1)上方,所述支撑座(2)相对所述承重钢梁(200)远离所述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位于所述承重钢梁(200)内墙侧的一个靠近所述支撑座(2);第一拉杆(3),其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爬模侧的一端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座还包括第二拉杆(6),所述第二拉杆(6)和所述第一拉杆(3)关于所述支撑座(2)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拉杆(6)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2)连接,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内墙侧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螺杆(41)和两个锁紧件(42),所述螺杆(41)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设在所述基座(1)和所述混凝土楼板(100)上,一个所述锁紧件(42)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抵紧,另一个所述锁紧件(42)与所述混凝土楼板(100)的下表面抵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炫辰黄蓝波王一霏陈保森陈玉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