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63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包括:框架柱、盖板和内嵌钢板;盖板选自再生混凝土盖板、轻质混凝土盖板或高密度竹板;盖板固定在内嵌钢板的两侧;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与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固定连接;内嵌钢板至少一条边设置有开口,使得内嵌钢板与框架柱存在缝隙。该防屈曲钢板剪力墙降能够降低内嵌钢板拉力带完全发挥所需框架柱最小刚度,开口的设置不仅可以减少钢材和盖板的使用量,降低自重,提高结构空间的利用率,该防屈曲钢板剪力墙还可以有效提高原建筑的使用周期,解决了现有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框架柱需要较大的横截面达到足够的刚度来保障钢板拉力带完全形成,使得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钢结构具有结构自重轻、工业化程度高、可回收利用、绿色节能和良好抗震性能等优点,是天然的装配建筑材料。近年,钢板剪力墙作为优异的抗侧构件已开始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钢板剪力墙钢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易发生面外屈曲,为了抑制钢板面外位移,出现了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主要特点是,内嵌钢板的四边均与框架连接,混凝土盖板四周与框架柱间留有空隙,混凝土盖板不参与抵抗结构的水平和竖向荷载,仅提供面外约束刚度,抑制钢板发生面外变形。由于混凝土盖板与内嵌钢板之间缝隙的存在,内嵌钢板易发生高阶屈曲,形成拉力带。因而,框架柱需要足够刚度保障钢板拉力带完全形成,这就要求框架柱具有较大的横截面,进而增加建筑材料成本,减小建筑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解决了现有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框架柱需要较大的横截面达到足够的刚度来保障钢板拉力带完全形成,使得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小的技术问题。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包括:框架柱、盖板和内嵌钢板;所述盖板选自再生混凝土盖板、轻质混凝土盖板或高密度竹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内嵌钢板的两侧;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嵌钢板至少一条边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内嵌钢板与所述框架柱存在缝隙。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或弧形。优选地,所述内嵌钢板4条边均设置有所述开口。优选地,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焊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角钢;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和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内嵌钢板与所述框架柱。优选地,还包括:加强板和第二角钢;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内嵌钢板与所述框架柱四个连接角部,且位于所述盖板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之间的空隙处;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和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角钢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内嵌钢板与所述框架柱。优选地,所述开口的数量为4个。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半开口圆弧形。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内嵌钢板选自钢板或结构式组合钢板。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中,内嵌钢板只有四个角部与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固定连接,内嵌钢板至少一条边设置有开口,内嵌钢板与框架柱存在缝隙,使得内嵌钢板的边与框架柱未连接部位对框架柱结构性能影响较小,从而降低内嵌钢板拉力带完全发挥所需框架柱最小刚度,因而不需要增大框架柱的横截面来保障钢板拉力带完全形成,从而不需要增加建筑材料成本,减小建筑使用空间。开口的设置,不仅可以减少钢材和盖板的使用量,降低自重,而且建筑设备管道可从开口处贯穿布置,提高结构空间的利用率。该防屈曲钢板剪力墙还可以应用于老旧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能有效提高原建筑的使用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框架柱;2、内嵌钢板;3、盖板;4、加强板;5、第一角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用于解决现有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框架柱需要较大的横截面达到足够的刚度来保障钢板拉力带完全形成,使得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小的技术问题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爆炸图。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平面图。请参阅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俯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实施例包括:框架柱1、盖板3和内嵌钢板2。需要说明的是,防屈曲钢板剪力墙中框架柱1、盖板3和内嵌钢板2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盖板3选自再生混凝土盖板、轻质混凝土盖板或高密度竹板。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3为混凝土盖板3。盖板3固定在内嵌钢板2的两侧。如图1所示,盖板3与内嵌钢板2螺纹连接,使得盖板3与内嵌钢板2贴合紧密。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3的形状呈“X”型,此处对盖板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盖板3不与框架柱1接触,从而不参与抵抗由框架柱1传递的水平和竖向荷载,只提供面外约束刚度,抑制内嵌钢板2面外屈曲。内嵌钢板2的四个角部与框架柱1的四个内角部固定连接。内嵌钢板2至少一条边设置有开口,使得内嵌钢板2与框架柱1存在缝隙。需要说明的是,开口可以在整个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各结构固定好后,进行切除。内嵌钢板2的边与框架柱1未连接部位对框架柱1结构性能影响较小,从而降低内嵌钢板2拉力带完全发挥所需框架柱1最小刚度,开口的设置,不仅可以减少钢材和盖板3的使用量,降低自重,而且建筑设备管道可从开口处贯穿布置,提高结构空间的利用率。该防屈曲钢板剪力墙还可以应用于老旧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能有效提高原建筑的使用周期。以上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以下将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实施例中,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或弧形。进一步地,开口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弧形,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此处对开口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口的形状为半开口圆弧形,该开口与盖板3四边的开口相同。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嵌钢板2的4条边均设置有开口,使得内嵌钢板2与框架柱1接触面积减小,进一步降低确保钢板拉力带完全发挥所需框架柱1最小刚度。进一步地,开口的数量为4个。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嵌钢板2四个边各一个开口,且各开口均为相同的半开口圆弧形,呈“X”型,盖板3与内嵌钢板2完全贴合,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呈交叉型。开口在内嵌钢板2上均匀分布,且大小相同,使得该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的力分布均匀,结构更加稳固。进一步地,内嵌钢板2的四个角部与框架柱1的四个内角部可以为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盖板和内嵌钢板;所述盖板选自再生混凝土盖板、轻质混凝土盖板或高密度竹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内嵌钢板的两侧;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嵌钢板至少一条边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内嵌钢板与所述框架柱存在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盖板和内嵌钢板;所述盖板选自再生混凝土盖板、轻质混凝土盖板或高密度竹板;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内嵌钢板的两侧;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固定连接;所述内嵌钢板至少一条边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内嵌钢板与所述框架柱存在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或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板四条边均设置有所述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角钢;所述内嵌钢板的四个角部和所述框架柱的四个内角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角钢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木旺傅学怡李丽娟谢建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