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3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涉及建筑技术,用于解决普通叠合板连接容易松脱的问题;叠合板包括板体、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板体上的嵌合块、开设于板体上的嵌合槽、开设于板体上的连接孔、埋设于嵌合块上的连接块、用于与连接块配合的连接件,相邻两块板体上的嵌合块与嵌合槽相互嵌合,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连接块上;工艺步骤包括:搭建框架—浇筑成型—脱模修整—构建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连接结构能够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相互拼接的过程中供彼此进行连接,使得当叠合板受横向力作用时,相互之间不容易产生分离,这样浇注于叠合板上的浇注层就不容易产生分离,从而达到降低渗漏发生概率的目的。

A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Plate and Its Prefabrica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plate and its prefabrication process, which relates to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asy loosening of connection of common composite plate; the composite plate comprises a plate body and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chimeric block arranged on the plate body, a chimeric groove arranged on the plate body, a connection hole arranged on the plate body, a connection block embedded on the chimeric block, and a connection block used for the connection block. With the matching connector, the chimeric blocks and the chimeric grooves on the adjacent two plates are chimerized each other, and the connecting parts are threaded on the connecting blocks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connecting holes; the process steps include: building frame-pouring forming-demoulding trimming-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effects: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connect the two adjacent composite plates in the process of joining each other. When the laminates are subjected to transverse forces, it is not easy to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so that the casting layer poured on the laminates is not easy to separate, so as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
技术介绍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在施工的过程中无需搭建支模,整个施工周期相较于现场浇注的方式大大缩短,因此也成为了现代工程常用的建筑方法。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700482U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内设有钢筋。钢筋靠近叠合板本体端部的部位向叠合板本体顶面方向弯折,从叠合板本体顶面伸出后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如上所述的预制叠合板,在使用时先吊装到建筑上,然后浇注水泥,以水泥作为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粘结剂,但是由于水泥渗入相邻两块叠合板之间的量有限,其粘结力不强,当叠合板受横向力作用时容易产生偏移,叠合板一旦发生偏离,那么浇注层就容易产生开裂,进而容易产生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在相互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加强彼此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叠合板之间不容易产生偏移,使得浇注层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于板体侧壁上的嵌合块、开设于板体上且与嵌合块相邻的嵌合槽、开设于板体上且与嵌合槽连通的连接孔、埋设于嵌合块上且带有螺纹孔的连接块、用于与连接块配合的连接件,相邻两块板体上的嵌合块与嵌合槽相互嵌合形成对接,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连接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设置连接结构后,那么相邻两块叠合板在拼接时能够通过嵌合块和嵌合槽形成相互插接,并且通过连接块和连接件进行固定,这样叠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就不容易产生分离,那么位于叠合板之上的浇注层就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埋设于板体内且露出于板体表面的连接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环的存在一方面能够增加板体和浇注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预制板吊装时供吊具勾搭借力,从而方便预制板的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开设于嵌合块远离板体的一端上的穿筋孔,所述穿筋孔将嵌合块和板体同时贯穿,且穿筋孔与板体上背对嵌合块一侧的嵌合槽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穿筋孔到时候供预应力钢筋穿设用,而预应力钢筋能够为预制件提供预拉力,一方面能够方便板与板之间的定位,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板与板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板体之间更加不容易产生分离。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的预制工艺,能够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形成连接结构,方便成型板体之间相互连接,使叠合板之间在安装后不容易产生偏移,使得浇注层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叠合板的预制工艺,其步骤包括:(1)搭建框架,将钢筋呈“井”字状交叉铺设,然后在相邻两根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钢丝进行捆绑定位,接着再对钢筋之间的交叉点进行焊接加固,注意在搭建框架的过程中,要将钢筋露出于框架的侧边以作为形成嵌合块所需的支撑部,随后还需要在支撑部上焊接连接块作为预埋件,并在连接块中心熔铸蜡块以防混凝土堵塞连接块上的螺纹孔;(2)浇注成型,将步骤(1)中搭建好的框架放入模具内,放入管状预埋件作为形成穿筋孔的主体,然后注入混凝土,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让混凝土自然凝固,形成板体粗坯;(3)脱模修整,将板体粗坯从模具内取出后,先用铲子修整板体粗坯的边缘,然后用开水冲淋板体上的蜡块,使蜡块融化以露出连接块上的螺纹孔,并且还需要在板体粗坯上钻设连接孔,以便相邻两块板体拼接时,能够让连接件穿过后与另一块板体上的连接块形成固定;(4)构件养护,将取出的混凝土预制件用湿润的土工布包裹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存放,注意在转移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可对预制件进行摔扔,严禁损坏构件,且预制件需静置72h以上后方可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般混凝土预制件都会有内嵌钢筋,以加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预埋件则主要用于使板体上的连接结构能够成型;蜡块的作用则在于避免混凝土流入连接块内造成螺纹孔堵塞,并且蜡块的熔点低,温度在70℃左右即可使其熔化成液态,同时这个温度也不会对预制件造成多少影响,从而方便连接块的清理;随后钻设连接孔则用于供连接件穿过与另一块板体上的连接块形成配合,方便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的连接固定,这样在形成楼板后,当叠合板受到横向力作用时,不容易因发生偏移而使相互之间产生分离,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中钢筋框架在搭建完成后,还需要在框架上缠绕麻布网。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钢筋上缠绕麻布网后,麻布网能够提高钢筋表面的凹凸感,而对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来说,相接处的凹凸感越强烈,那么混凝土在凝固后与钢筋之间的结合力就越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就更高,从而使得预制叠合板的结构强度更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麻布网在缠绕之前需要先裁剪成长条状,然后将条状麻布网的一端紧密敷贴于钢筋的外表面之后沿螺旋状将麻布网从钢筋的一端向着另一端缠绕,并且在上一条麻布网缠绕到头时,将下一条麻布网插入上一条麻布网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内使其形成拼接,并且缠绕完成后,在麻布条的端部采用钢丝进行捆扎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旋缠绕相比于直接包覆的方式来说能够使麻布网与钢筋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那么混凝土在通过麻布网的网孔与钢筋结合时的连接牢固度也就更好,因此预制叠合板的强度也就越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缠绕所用麻布网的孔径为2~4mm。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选择麻布网的孔径在2~4mm之间,这种规格的网孔大小能够使混凝土完全通过并与钢筋充分接触,并且这样的孔径也不容易造成麻布网松垮,使得麻布网缠绕于钢筋上后更加牢固,从而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混凝土的浇注过程采用分层浇注的方式进行,每浇注50mm为一层,每层混凝土在浇注后,都需要先用铲刀在混凝土的表面划刻3mm左右深的网格,然后再从混凝土的边缘向着模具的中心逐渐振捣,直至振捣完成;然后再浇注下一层混凝土,同样需要在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划刻网格,然后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振捣,但在振捣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深入前一层已振捣好的混凝土内,直至浇注至设定深度为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分层浇注,并且每层在浇注后都先划刻网格再进行振捣的方式能够促进混凝土内的气体析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开裂。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板体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养护方式,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要对预制件进行加热保温静置120h以上才能使用,并且养护过程中不得喷淋;当环境温度在25~35℃之间时,每隔1h左右对预制件进行喷淋,并且静置72h以上才能使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非常缓慢,并且低温会改变水的体积,造成混凝土的膨胀率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加热,减小混凝土内所含的水对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影响,以免其因膨胀率过大而产生开裂;而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较为剧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设置有连接结构(2),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一体设置于板体(1)侧壁上的嵌合块(21)、开设于板体(1)上且与嵌合块(21)相邻的嵌合槽(22)、开设于板体(1)上且与嵌合槽(22)连通的连接孔(23)、埋设于嵌合块(21)上且带有螺纹孔的连接块(24)、用于与连接块(24)配合的连接件(25),相邻两块板体(1)上的嵌合块(21)与嵌合槽(22)相互嵌合形成对接,且连接件(25)穿过连接孔(23)后螺纹连接于连接块(2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设置有连接结构(2),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一体设置于板体(1)侧壁上的嵌合块(21)、开设于板体(1)上且与嵌合块(21)相邻的嵌合槽(22)、开设于板体(1)上且与嵌合槽(22)连通的连接孔(23)、埋设于嵌合块(21)上且带有螺纹孔的连接块(24)、用于与连接块(24)配合的连接件(25),相邻两块板体(1)上的嵌合块(21)与嵌合槽(22)相互嵌合形成对接,且连接件(25)穿过连接孔(23)后螺纹连接于连接块(2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埋设于板体(1)内且露出于板体(1)表面的连接环(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开设于嵌合块(21)远离板体(1)的一端上的穿筋孔(27),所述穿筋孔(27)将嵌合块(21)和板体(1)同时贯穿,且穿筋孔(27)与板体(1)上背对嵌合块(21)一侧的嵌合槽(22)相连通。4.一种预制叠合板的预制工艺,其步骤包括:(1)搭建框架,将钢筋呈“井”字状交叉铺设,然后在相邻两根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钢丝进行捆绑定位,接着再对钢筋之间的交叉点进行焊接加固,注意在搭建框架的过程中,要将钢筋露出于框架的侧边以作为形成嵌合块所需的支撑部,随后还需要在支撑部上焊接连接块作为预埋件,并在连接块中心熔铸蜡块以防混凝土堵塞连接块上的螺纹孔;(2)浇注成型,将步骤(1)中搭建好的框架放入模具内,放入管状预埋件作为形成穿筋孔的主体,然后注入混凝土,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让混凝土自然凝固,形成板体粗坯;(3)脱模修整,将板体粗坯从模具内取出后,先用铲子修整板体粗坯的边缘,然后用开水冲淋板体上的蜡块,使蜡块融化以露出连接块上的螺纹孔,并且还需要在板体粗坯上钻设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广王勇郑新萍陈建卢林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经住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