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828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将淤泥改性剂与完成沥水的淤泥进行拌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静置堆放,进行初次闷料,得到固化淤泥;将固化淤泥摊铺,进行二次闷料,得到改性淤泥;按每两个改性淤泥层中间铺设农林废弃物层的方式分层填筑构建山体;对山体进行边坡修整,以及在山体表层实施绿化造景,形成景观山,充分利用初次闷料后的固化淤泥已有的强度,控制施工速率,利用自重和网格顺序处理的施工周期来完成固化淤泥混合料的二次闷料固结,将淤泥进行改性处理后用于景观山体打造,该方法解决现有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处置量小、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淤泥处理处置的同步实施及改性淤泥的生态恢复。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andscape Hill Using Mud an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building landscape hill with silt an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s, which mixes silt modifier with silt that completes drainage to obtain mixtures; stacks the mixtures statically and carries out the first suffocation to obtain solidified silt; paves the solidified silt and carries out the second suffocation to obtain the modified silt; lays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s in the middle of each two modified silt layers; Layer-by-layer filling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mountain body; slope renov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mountain body, and greening and landscaping is carried out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untain body to form a landscape mountain, making full us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solidified silt after the initial stuffing,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on rate, using the construction cycle of self-weight and grid sequential treatment to complete the secondary stuffing consolidation of the solidified silt mixture, and using the mud after mod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Landscape mountain building, this metho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small disposal amount, difficult construction and low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of existing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and realizes the synchronous implementation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odified slu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及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清淤,清淤产生的淤泥通常含水率高、粘粒含量高、强度极低,很多还富含有机质,是工程上难以直接利用的一种特殊土。河湖清淤淤泥通常要设置堆场进行放置,一方面由于淤泥体积巨大、排水性差、在自身重力下排水固结需要的时间长,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城镇河道淤泥大多受到污染,成分复杂,甚至存在重金属污染超标情况,若处理处置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则会长时间占用大量的土地且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此外,城镇河道多处于市区,沿岸建筑物较多,施工场地有限,淤泥堆放场通常无法就近布置;如果布置太远,将面临运输成本增加;采用堆场处理也将面临征地及征地费用问题。因此,近年来对疏浚淤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热点研究问题。采用添加一定比例固化改性剂的方法,将高含水率的淤泥处理成干化、松散的土团聚体,称之为淤泥改性土。淤泥改性土可用作市政工程、道路工程中的填方材料,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材料使用,如陶粒、多孔砖的制作,达到废物再利用的效果,是目前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染底泥处理技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固化拌和法处理淤泥时,遵循沥水、拌和、闷料及最终处置顺序作业的施工工艺,各工序相互独立,处理后的淤泥改性土,需经过1-2周堆放后才能作为建筑工程的填方材料,整个处理处置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造成占用作业面大,脱水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此外,淤泥改性固化后用于生产建材或肥料,消纳的淤泥数量及消纳的速度均有较大的局限性,淤泥脱水一体化工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其基建费用高,仅适合进行长期作业的大型湖泊的淤泥处理,难以根本性的解决短时间内大量底泥的最终处置问题,这就限制了淤泥固化处理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实际工程应用中,固化后的底泥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填埋场,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填埋场库容逐渐减少,新建填埋场往往远离城区,造成底泥处置工程中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且浪费了宝贵的填埋场资源;另一方面经处理后的淤泥改性土与土壤的结构及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淤泥改性剂与完成沥水的淤泥进行拌和,得到混合料;S200、将混合料静置堆放,进行初次闷料,得到固化淤泥;S300、将固化淤泥摊铺,进行二次闷料,得到改性淤泥;S400、按每两个改性淤泥层中间铺设农林废弃物层的方式分层填筑构建山体;S500、对山体进行边坡修整,以及在山体表层实施绿化造景,形成景观山。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00中对淤泥进行沥水的具体方法如下:在施工区域由内之外依次构建山体堆填区、环形网格淤泥改性固化处理区、围堰Ⅱ、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以及围堰Ⅰ,并将淤泥填入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进行分层堆载沥水。在上述方案中,在选定施工区域时,先测定基础渗透系数是否低于1×10-7cm/s,若高于,则需利用土壤固化剂对施工区域的地基进行防渗处理。在上述方案中,分层堆载沥水的时间为8h~12h。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200中初次闷料的时间为18h~24h。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400中农林废弃物层由农林废弃物与改性淤泥混合组成。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农林废弃物层的铺设厚度为20cm~30cm,农林废弃物所占重量比例为15%~30%。在上述方案中,在分层填筑过程中采用碾压设备进行分段碾压,使所形成山体压实系数不小于92%。在上述方案中,在碾压时直线段先两边后中间,小直径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过程中横向接头重叠40~50cm,前后相邻两区段按纵向重叠搭接不得小于2m,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逐步升高的山体应堆成斜坡面,坡度应小于1∶2,最大边坡坡度小于改性淤泥的自然安息角。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500中边坡修整包括先对山体表面进行松翻,然后在山体表面覆盖种植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初次闷料后的固化淤泥已有的强度,控制施工速率,利用自重和网格顺序处理的施工周期来完成固化淤泥混合料的二次闷料固结,将淤泥进行改性处理后用于景观山体打造,该方法解决现有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处置量小、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淤泥处理处置的同步实施及改性淤泥的生态恢复。附图说明图1为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选址,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通常涉及到景观节点打造,可选择河岸较空旷区域,结合景观设计进行堆山造景;2)施工区域划分,在施工区域由内之外依次构建山体堆填区1、环形网格淤泥改性固化处理区2、围堰Ⅱ3、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围堰Ⅰ5、排水沟6以及环形施工道路7,所修筑的环形施工道路7,以满足机具及材料进场要求,环形施工道路7内侧为排水沟6,用于路面排水,以及收集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排水口渗水,同时在环形施工道路7外侧地势低洼处设置尾水沉淀池8,用于收集处理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产生的明水;3)场地基础处理,对施工区域进行基底碾压处理,使其地基承载力大于80Kpa,并对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及环形网格淤泥改性固化处理区2设置5‰坡度,内高外低,便于排水,以及对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与环形网格淤泥改性固化处理区2地基进行防渗处理;4)场地防渗处理,对需要进行防渗处理分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确定其渗透系数是否满足场地防渗需要,即基础的渗透系数低于1×10-7cm/s,若无法达到场地防渗需求,对环形网格淤泥改性固化处理区2、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及尾水沉淀池8地基采用土壤固化剂进行防渗处理,处理深度为地面下0.5米,使基础渗透系数低于1×10-7cm/s,土壤固化剂的掺量根据实验室配比试验确定,确保淤泥处理处置过程不发生二次污染;5)组合式清淤,对于河道水位较浅区域,采用“围堰排干清淤法”,利用河道内的施工道路修筑围堰,沿施工道路将淤泥从一侧转运到另一侧,使淤泥堆载沥水后,采用挖掘机转运至转载车内,转运至淤泥集中固化场,对于河道水位较深区域,采用“河岸与便道同步清淤法”,在河岸采用长臂挖掘机将淤泥从一侧清理到护坡位置后,采用推土机或挖机二次转移到处置场堆泥沥水区的围堰内部,或转移至装载车内并转运至淤泥集中固化场,同时,对于挖掘机处理不到的区域,结合便道施工,采用“分格清淤”的方式,将河道分为连续的长方形网格,将网格排水后,采用水陆挖掘机将淤泥清挖装车,并短途运至集中处置区域;6)堆泥沥水,将转运至集中处置区域的淤泥,填入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4的网格中,进行分层堆载沥水,平均沥水时间8~12h,围堰Ⅰ5在各网格的外侧均设置一处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沟6连接,用于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淤泥改性剂与完成沥水的淤泥进行拌和,得到混合料;S200、将混合料静置堆放,进行初次闷料,得到固化淤泥;S300、将固化淤泥摊铺,进行二次闷料,得到改性淤泥;S400、按每两个改性淤泥层中间铺设农林废弃物层的方式分层填筑构建山体;S500、对山体进行边坡修整,以及在山体表层实施绿化造景,形成景观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淤泥改性剂与完成沥水的淤泥进行拌和,得到混合料;S200、将混合料静置堆放,进行初次闷料,得到固化淤泥;S300、将固化淤泥摊铺,进行二次闷料,得到改性淤泥;S400、按每两个改性淤泥层中间铺设农林废弃物层的方式分层填筑构建山体;S500、对山体进行边坡修整,以及在山体表层实施绿化造景,形成景观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对淤泥进行沥水的具体方法如下:在施工区域由内之外依次构建山体堆填区、环形网格淤泥改性固化处理区、围堰Ⅱ、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以及围堰Ⅰ,并将淤泥填入环形网格堆泥沥水区进行分层堆载沥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定施工区域时,先测定基础渗透系数是否低于1×10-7cm/s,若高于,则需利用土壤固化剂对施工区域的地基进行防渗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层堆载沥水的时间为8h~12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淤泥与农林废弃物堆筑景观山的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茜章玉泉李世汨艾凡匡丕桩
申请(专利权)人:葛洲坝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