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17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提供一种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包括门槛内板、B柱内板、B柱外板和吸能结构;所述B柱内板设置在门槛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门槛内板、B柱内板和B柱外板在靠近汽车地板侧固定,且三者共同组成在垂直门槛长度方向截面为“中”形结构的门槛梁;所述门槛内板与B柱内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B柱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吸能结构分别设置在上述两个空腔内,且沿门槛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吸能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门槛梁内部以背靠背形式设置两层吸能结构,车辆侧面柱碰时,吸能结构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减小车辆侧面门槛梁变形量,增加乘员生存空间,保护汽车地板下方的动力电池。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with Side Column Collision and Buffe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safety, and provides a side column bumping and buffering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a threshold inner plate, B column inner plate, B column outer plate and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the B column inner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hreshold inner plate and B column outer plate, and the threshold inner plate, B column inner plate and B column outer plate are fixed on the side near the automobile floor, and the three together constitute a \middle\ section in the vertical threshold length direction. The first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plate of the threshold and the inner plate of the B-pillar, and the second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plate of the B-pillar and the outer plate of the B-pillar; the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two cavities, and there are several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threshold;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two layers of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of the threshold beam in the form of back-to-back, and the side of the vehicle. When the surface column collides, th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deforms, absorbs the collision energy, reduc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vehicle side threshold beam, increases the living space of passengers, and protects the power battery under the car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
技术介绍
EU-NCAP、FMVSS214、US-NCAP等三个机构,现在已经将侧面柱碰纳入车辆评价程序中,当前C-NCAP也在研究该碰撞工况,未来也将会纳入新车评价程序中。侧面柱碰为车辆碰撞的工况一种,即车辆侧面撞击圆柱物体,现在各机构普遍采用的工况为,车辆以32km/h速度撞击与车辆纵向垂面成75°圆柱,该圆柱直径为254mm。当车辆侧面撞击圆柱时,由于撞击位置碰撞面积小,导致撞击结果比较恶劣,会导致车辆侧面发生很大变形,导致乘员生存空间减少,给乘员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此外,现在电动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当车辆侧面撞击圆柱物体,动力电池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一旦动力电池发生撞击,汽车会有很大自燃的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解决车辆侧面撞击圆柱带来的风险,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01620713103.7号提供了一种汽车侧碰吸能盒及汽车;汽车侧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及连接部,所述吸能盒本体从前向后端部逐渐增高,并且一些设置压溃槽;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吸能盒按照弱化的压溃槽从后端向前端逐级压溃,完成侧碰冲击能量的吸收,起到了缓冲作用,阻止了门槛梁的翻转、弯曲,减少了对乘员的伤害。又如中国专利CN201720225487.2号公开的一种汽车侧围门槛加强件总成,包括加强杆、前围侧板、连接板和底围侧板,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底围侧板的前端部,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前围侧板的下端部,加强杆的一端连接于前围侧板的上部,加强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底围侧板的中部,形成三角结构;当车辆发生比较严重的碰撞时,吸能盒和纵梁已经变形并充分吸收撞击能量后,撞击能量传递到门槛部位时,门槛前端的局部强度弱化区就会产生变形,继续吸收撞击能量,减小撞击能量对驾驶舱乘客生存空间的伤害,提升驾驶舱内人员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大多用于减少门槛侧碰侵入量和保护汽车地板下动力电池的门槛加强结构,结构都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甚至应用效果差,因此设计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现有技术侧面柱碰门槛的缓冲吸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少门槛梁侧碰侵入量,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包括门槛内板、B柱内板、B柱外板和吸能结构;所述B柱内板设置在门槛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共同组成在垂直门槛长度方向截面为“中”形结构的门槛梁,加强门槛梁的结构强度,并且所述门槛内板、B柱内板和B柱外板在靠近汽车地板侧固定;所述门槛内板与B柱内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B柱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吸能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结构设置为盒型吸能结构;定义所述盒型吸能结构的四个侧面形成的包围部为内部,所述四个侧面包围形成的两个底面,分别为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盒型吸能结构的相对侧面在与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连接边分别设置平行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翻边,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上翻边的方向相反;所述与盒型吸能结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平行,向内部折弯的翻边为第一固定边,向外部折弯的翻边为第二固定边;在第一空腔内部,所述第一固定边与所述B柱内板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边与门槛内板固定;在第二空腔内部,所述第一固定边与所述B柱内板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边与B柱外板固定;所述盒型吸能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门槛梁的结构强度,提高门槛梁的抗折弯强度,在汽车侧碰时,吸收侧面柱碰能量,减少车身侧面柱碰侵入量。进一步的,所述盒型吸能结构在B柱内板两侧以背靠背形式固定,且在B柱内板两侧沿门槛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盒型吸能结构,所述背靠背式安装盒型吸能结构可以降低车体重量,并且与“中”形结构门槛梁组合使用,相比传统结构,对加强门槛梁结构强度的作用更加突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边与所述B柱内板通过结构胶固定连接,结构胶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抗剥离、耐冲击、施工工艺简便,连接时零件无热影响,不会造成零件变形;所述第二固定边与门槛内板或B柱外板焊接,固定盒型吸能结构与门槛内板或B柱外板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盒型吸能结构的侧面上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增大盒型吸能结构在侧碰时的抗折弯强度。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将B柱内板设置在门槛内板和B柱外板之间,形成“中”形结构门槛梁,相比于传统“口”形门槛梁,加强了门槛梁结构强度;并且在“中”形结构门槛梁的两个空腔内部设置有若干的盒型吸能结构,该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形结构门槛梁的结构强度;并且两个空腔内的盒型吸能结构以背靠背形式在B柱内板上安装,与门槛梁“中”形结构组合,当车辆侧面撞击圆柱时,门槛梁发生变形,盒型吸能结构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降低车辆侧面门槛梁变形量,增加乘员生存空间,进而保护汽车地板下方的动力电池。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附图说明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打开B柱外板的安装图;图3为门槛内板、B柱内板和B柱外板的安装图;图4为图3中B-B截面图;图5为图1中A-A截面图;图6为吸能结构的立体图;图7为吸能结构的具体结构图。其中,各标记的具体意义为:1-门槛内板,2-B柱内板,3-B柱外板,4-吸能结构,41-第一固定边,42-第二固定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基于现有技术中,车辆侧面撞击圆柱物体,导致汽车侧面门槛侵入量过量,挤压动力电池和使得乘员生存空间骤降,进而导致乘员生命安全和动力电池受到严重的威胁等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一种新的门槛结构,通过设置“中”形门槛梁和在门槛结构内部设置背靠背形式的盒型吸能结构组合,吸收侧碰过程的碰撞能量,减少门槛的侵入量,进而增加乘员生存空间,保护汽车动力电池。结合附图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面柱碰的吸能缓冲结构,包括门槛内板1、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三者共同组成具有空腔的门槛梁结构,并且在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包括门槛内板(1)、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结构(4);所述B柱内板(2)设置在门槛内板(1)和B柱外板(3)之间;所述门槛内板(1)、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在靠近汽车地板侧固定,且三者共同组成在垂直门槛长度方向截面为“中”形结构的门槛梁;所述门槛内板(1)与B柱内板(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吸能结构(4)分别设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包括门槛内板(1)、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结构(4);所述B柱内板(2)设置在门槛内板(1)和B柱外板(3)之间;所述门槛内板(1)、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在靠近汽车地板侧固定,且三者共同组成在垂直门槛长度方向截面为“中”形结构的门槛梁;所述门槛内板(1)与B柱内板(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B柱内板(2)和B柱外板(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吸能结构(4)分别设置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柱碰缓冲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4)为盒型吸能结构;定义所述盒型吸能结构的四个侧面形成的包围部为内部,所述四个侧面包围形成的两个底面,分别为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盒型吸能结构的相对侧面在与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连接边分别设置平行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翻边,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上翻边的方向相反;所述与盒型吸能结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平行,向内部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