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18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属于软骨修复假体技术领域,由本体和固定钉组成,本体,具有与软骨缺损内腔及缺损区域外形相匹配的外形,且具有与软骨缺损相同或相近的物理特性;固定钉,其一端与本体固定,另一端延伸出本体与缺损内腔的软骨下骨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修复体产品化,不需细胞移殖和增殖,整个手术一次完成,时间短,效率高,且精度及准确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恢复时间长、且具有再次手术风险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A repair of focal cartilage defec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cal cartilage defect repair body,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rtilage repair prosthesis. The body consists of a body and a fixing nail. The body has a shape matching the shape of the cartilage defect cavity and the defect area, and has the same or simila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s the cartilage defect. The fixing nail is fixed with the body at one end and extends under the cartilage of the body and the defect cavity at the other end. Bone fixation.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ng recovery time and risk of reoperation exist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by product-oriented prosthesis, withou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and complete the whole operation at one time, with short time, high efficiency, high accuracy and accuracy, and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骨修复假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关节软骨缺损处进行关节功能修复的假体。
技术介绍
关节软骨没有血管、软骨细胞无法迁移、成熟软骨细胞无法增殖和改变合成方式限制了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软骨缺损一旦发生,基本无法自我修复,需要外部手术植入软骨支架进行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临床常见,据统计60%以上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伴有软骨缺损,其中42%为局灶性透明软骨缺损,即缺损的深度不超过钙化软骨层,缺损的面积在2~4cm2之间。由于透明软骨没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自然修复能力低下,直径超过4mm的缺损几乎不能完全修复。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损伤将继续加重并引发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畸形。针对此类软骨缺损,传统治疗策略是术中采用微骨折方法使骨髓血渗出,利用血凝块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修复软骨缺损,但最终形成的是耐磨性较差的纤维软骨。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但该技术需要对自体软骨细胞进行体外扩增,然后二次手术植入,恢复时间长;由于体外培养难以模拟在体微环境,尤其是缺乏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植入的软骨细胞通常已经发生表型改变,因此最终形成的修复组织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成分上都与天然软骨存在本质差异,难以确保其治疗的长期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可通过个性化3D打印或加工,将支架产品化,不需细胞增殖,直接进行手术,整个手术时间短,效率高,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恢复时间长、且具有再次手术风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由本体和固定钉组成,本体,具有与软骨缺损内腔及缺损区域外形相匹配的外形,且具有与软骨缺损相同或相近的物理特性;固定钉,其一端与本体固定,另一端延伸出本体与缺损内腔的软骨下骨固定。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软骨层和固定层。进一步,所述本体包括软骨层、固定层和设置在所述软骨层与固定层之间的钙化层。进一步,所述软骨层采用聚乙烯或胶原与蛋白多糖的混合物制成,具有与缺损周边软骨相似的力学属性和摩擦系数,承重时不会产生应力遮挡或过度压缩。进一步,所述固定层为采用钛合金或钽合金或钴铬钼合金制成的多孔结构或致密结构。进一步,所述钙化层和固定钉均为采用钛合金或钽合金或钴铬钼合金制成的致密结构。进一步,所述软骨层的厚度与缺损软骨的厚度一致,所述钙化层的厚度与钙化软骨层的厚度一致。进一步,所述多孔结构的厚度1.5-3mm,孔径400-600um,丝径0.35-0.65mm,孔隙率75%-85%。进一步,所述固定钉的一端与固定层固定,另一端延伸出固定层。进一步,所述固定钉的一端与钙化层固定,另一端延伸出固定层。进一步,所述钙化层与软骨层及固定层之间均为异形面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钉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进一步,所述固定钉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2-4mm、延伸出本体的长度为2-5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本体具有与软骨缺损内腔及缺损区域外形相匹配的外形,使修复体与人体软骨固合形成一个结构整体,且具有与缺损软骨相同或相近的物理特性,使关节缺损处也能承受一定载荷冲击,进而实现关节功能的恢复;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固定钉对本体的定位固定,使本体的定位准确,关节功能稳定且可靠,避免现有技术不确定性的问题。总之,本专利技术将修复体产品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缺损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与缺损处匹配度高,不需细胞移殖和增殖,整个手术一次完成,时间短,效率高,且精度及准确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功能恢复时间长、且有不确定性需再次手术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软骨缺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固定钉为两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固定钉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人提出的骨软骨结构模型;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固定钉为两颗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图1为关节软骨缺损的示意图,现有技术基本采取细胞移殖并增殖的方案进行修复,存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长、且具有不确定需再次手术的问题,下面是本专利技术人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提出的改进方案。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由本体1和固定钉2组成,本体和固定钉均可以直接加工出来,不需要进行细胞的移殖和增殖,可以个性化的定制,具体的:本体为由软骨层3和固定层4构成的双层结构;软骨层的材料并不限定,只要能使软骨层具有与缺损周边软骨相似的力学属性均可,保证有一定的粘弹性和压缩模量,在承重时不会产生应力遮挡或过度压缩,可以是聚乙烯或与聚乙烯物理特性相近似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胶原与蛋白多糖的混合物等材料制成,固定层和固定钉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并不限定,只要:固定层能承受各种关节活动的物理冲击;以及在固定钉的约束下,修复体在各种关节活动中能始终保持在软骨缺损处,即可。作为一种优选,固定层和固定钉为一种致密结构,致密结构相对于孔状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可承受各种关节活动;同时,致密结构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非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如钛合金或与钛合金物理特性相近似的钽合金或钴铬钼合金制成。固定钉的一端与本体固定,另一端延伸出本体与缺损内腔的软骨下骨固定,从而将本体进行固定在缺损内腔;本方案中:由于将修复体产品化,不需细胞移殖和增殖,整个手术一次完成,时间短,效率高;由于本体具有与软骨缺损内腔及缺损区域外形相匹配的外形,本体与缺损内腔贴合,与缺损区域外形相吻合,从而使修复体与人体软骨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共同承受关节运动的载荷冲击,能够实现关节功能的修复。特别的,本实施例还通过固定钉对本体的定位固定,使本体的定位准确,使关节功能稳定可靠,避免现有技术不确定性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固定钉的数量并不固定,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由本体和固定钉组成,本体,具有与软骨缺损内腔及缺损区域外形相匹配的外形,且具有与软骨缺损相同或相近的物理特性;固定钉,其一端与本体固定,另一端延伸出本体与缺损内腔的软骨下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由本体和固定钉组成,本体,具有与软骨缺损内腔及缺损区域外形相匹配的外形,且具有与软骨缺损相同或相近的物理特性;固定钉,其一端与本体固定,另一端延伸出本体与缺损内腔的软骨下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软骨层和固定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软骨层、固定层和设置在所述软骨层与固定层之间的钙化层。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层采用聚乙烯或胶原与蛋白多糖的混合物制成,具有与缺损周边软骨相似的力学属性和摩擦系数,承重时不会产生应力遮挡或过度压缩。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为采用钛合金或钽合金或钴铬钼合金制成的多孔结构或致密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局灶性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钙化层和固定钉均为采用钛合金或钽合金或钴铬钼合金制成的致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友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凝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