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03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由质量占比0.005%‑0.4%的啶虫脒粉剂和粉煤灰混合而成,粉剂直接喷洒在白蚁体表,不会引起白蚁的快速击倒,并且可完成1‑2次的传毒,具有良好的传毒效果,具有较好的触杀效果,可减少其用量,环境相容性好。

Acetamiprid powder for termite contro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acetamidine powder for termite control. It is a mixture of acetamiprid powder and fly ash with a mass ratio of 0.005%0.4%. The powder sprayed directly on the surface of termites will not cause rapid knockdown of termites, and can complete 1_2 times of transmission. It has good transmission effect, good contact killing effect, reduced dosage and good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白蚁防治粉剂,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
技术介绍
白蚁是世界性的重大农林害虫,具有种群数量大、隐蔽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白蚁诱杀法是目前世界上采用最广泛的白蚁防治技术,其原理利用白蚁的交哺、舐吮等行为,将药物带入白蚁巢群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药物传递开来,达到杀灭白蚁巢体内更多个体,甚至达到灭治白蚁整个群体的效果。现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包含有氟虫腈或者的白蚁粉剂,粉剂中氟虫腈含量高达10%,通常有效成分氟虫胺1-8%和氟虫腈1-8%。但上述粉剂存在以下缺点:1、上述粉剂有效成分含量都在1%以上,农药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不利;2、上述粉剂击倒白蚁时间较短,不利于药物在巢群间传播,传毒效果不行。现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包含有吡虫啉的白蚁粉剂,通常采用了两种类的有效组分,且制剂中吡虫啉含量均大于1%。上述制剂存在以下缺点:1、以上制剂施用方法均为兑水喷雾,需要借助喷雾设备,操作复杂;2、水剂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3、上述粉剂击倒白蚁时间较短,不利于药物在巢群间传播,传毒效果不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含有慢性致死特性的啶虫脒的防治白蚁粉剂,有效成分添加量极小,成本低而有效。虽然啶虫脒是一种氯代烟碱杀虫剂,仅在农业害虫的防治中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未见啶虫脒用于白蚁防治的报道。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用啶虫脒制成的防治白蚁粉剂,具体如下:所述的粉剂主要由啶虫脒和粉煤灰组成。所述的啶虫脒为粉剂总质量的0.005%-0.4%。所述啶虫脒的质量含量为0.05%-0.2%,优选为0.05%、0.1%或0.2%。所述的粉煤灰150-300目,优选为200目。所述的粉剂由啶虫脒和粉煤灰之间直接混合均匀而成。本专利技术以粉煤灰、啶虫脒粉剂作为组合的原料对白蚁具有较好的触杀效果,仅仅以啶虫脒作为有效成分,粉剂直接喷洒在白蚁体表,不会引起白蚁的快速击倒,并且可以完成1-2次的传毒,具有良好的传毒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配比为重量百分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药剂使用剂量很小,可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应用成本;2)本专利技术在相同剂量下实现对白蚁的灭杀效果更好,或者说在具有相同白蚁的灭杀效果下所需的剂量更小。3)克服现有药剂对白蚁快速击倒的缺点,便于白蚁对药剂的毒力传递,增强对白蚁群体整体的灭杀效果,具有良好的传毒效果;4)本专利技术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从而可以减少其用量,提高药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环境更为友好,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本专利技术粉剂可替代现有市场上出现的白蚁粉剂,且对环境影响小,使用安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研究人员人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将啶虫脒吸附于缓释载体活性粉煤灰中,制备得到啶虫脒含量0.05-0.4%含量很低的药物粉剂,将该药物粉剂直接喷洒在白蚁体表,不会引起白蚁的快速击倒,并且可以完成1-2次的传毒,具有良好的传毒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配方1:啶虫脒0.005%、粉煤灰99.995%。配方2:啶虫脒0.01%、粉煤灰99.99%。配方3:啶虫脒0.025%、粉煤灰99.975%。配方4:啶虫脒0.05%、粉煤灰99.95%。配方5:啶虫脒0.1%、粉煤灰99.9%。配方6:啶虫脒0.2%、粉煤灰99.8%。配方7:啶虫脒0.4%、粉煤灰99.6%。上述各组成配比,采用常规工艺混合均匀,经检测、分装即可。对配方1-7的白蚁粉剂对黑胸散白蚁做毒杀效果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试验虫种本次用于喷粉试验的白蚁为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Snyder。采集于破损的马尾松,带回实验室中,将其保存在聚乙烯容器中用松木块饲养2周,然后进行测试,饲养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80±5%,黑暗遮光。试验方法1、配方1-7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在直径9cm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内放置30头健康的黑胸散白蚁工蚁。将10mg粉剂,均匀地喷洒这些工蚁身上,使培养皿内的白蚁均匀地沾上粉剂。然后,将白蚁转移至铺满细沙的(过40目筛且消毒过的10g沙子,并用1ml蒸馏水湿润)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80±5%的人工气候箱内,连续观察并记录白蚁死亡情况,以不用任何药剂处理的黑胸散白蚁工蚁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结果表1配方1-7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字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TukeyHSD”法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由表1可知,药后1d,配方1,2处理的黑胸散白蚁死亡率小于20%,而配方3-7的死亡率均高于50%;药后3d,配方1,2处理的黑胸散白蚁死亡率小于50%,配方3-7的死亡率均高于80%;药后5d,配方3-7的死亡率均为100%。由于业内一般认为Kt50如短于5小时或大于3d,在室外将很难达到较好的传毒效果。因此,由表1可知,配方3-7可以做为理想的毒杀粉剂。2、配方1-7对黑胸散白蚁的倒效力效果为了验证配方1-7对黑胸散白蚁击倒效力,将药剂直接喷洒在白蚁体表,不会引起白蚁的快速击倒,施药后,白蚁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接近或远大于5小时,就能完成至少1次传毒,且具有较高的传毒的击倒率。因此,具有良好的传毒效果。表2配方1-7对黑胸散白蚁击倒效力比较(天数)上表2中可见,配方1-2的Kt50大于3d,击倒时间较长,不利于药剂在白蚁巢间传递。配方3-7的Kt50小于1d,大于6h。由于业内一般认为Kt50大于5h,配方3-7在室外可以得到较好的传毒效果。3、为了验证粉煤灰吸附啶虫脒粉剂的传毒效果,还对配方3-7进行了一次传毒试验。配方1-7药剂毒性在黑胸散白蚁群体内的传递效果在直径9cm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内放置30头健康的黑胸散白蚁工蚁。将10mg粉剂,均匀地喷洒这些工蚁身上,使培养皿内的白蚁均匀地沾上粉剂。在3h后,将10只染毒的仍正常活动的工蚁,转移至另一放有20头健康工蚁的培养皿(Ф9cm,底部铺有2层湿润滤纸)内饲养观察。将培养皿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80±5%的人工气候箱内,连续观察并记录白蚁死亡情况,以不用任何药剂处理的黑胸散白蚁工蚁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如表3所示。表3配方1-7药剂毒性在黑胸散白蚁群体内的传递效果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数字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TukeyHSD”法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上表3中结果表明,配方3-7均能完成一次传毒,随着啶虫脒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缩短死亡时间,其中,配方7在传递1d后,就能全部致死。药后5d,除配方3外,其余各处理的死亡率均为100%。4、本专利技术的啶虫脒粉剂和含有吡虫啉的防治白蚁粉剂对比在直径9cm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内放置30头健康的黑胸散白蚁工蚁。将10mg的本专利技术啶虫脒粉剂(即啶虫脒和粉煤灰)或者用吡虫啉替换啶虫脒的吡虫啉粉剂(即吡虫啉和粉煤灰),均匀地喷洒这些工蚁身上,使培养皿内的白蚁均匀地沾上粉剂。然后,将白蚁转移至铺满细沙的(过40目筛且消毒过的10g沙子,并用1ml蒸馏水湿润)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剂主要由啶虫脒和粉煤灰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剂主要由啶虫脒和粉煤灰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啶虫脒为粉剂总质量的0.005%-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白蚁的啶虫脒粉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坚张大羽曹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