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39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填加装置,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的罐壁上设置有敞口,储液罐用于与中间座相连接,以使得敞口与中间座相连通;压油板,压油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储液罐内;压油板与储液罐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腔室与敞口相连通;压油杆,压油杆穿设于储液罐内,压油杆与压油板相抵,压油杆能相对于储液罐运动以向压油板施加使其朝向敞口移动的作用力;储液罐包括顶壁和围设在顶壁外边缘的侧壁,侧壁与顶壁之间形成具有敞口的空腔,顶壁上设置有通孔,压油杆穿设于通孔内,压油板设置于空腔内,且压油板与压油杆的一端相抵。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填加效率的填加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加装置
本申请涉及石油开采中设备润滑保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加装置。
技术介绍
填加装置用于向抽油机的刹车系统的中间座填加润滑油。抽油机的刹车系统的中间座安装于抽油机底座上。该中间座具有储油室,该储油室内穿设有转向轴,且储油室中储存有对转向轴进行润滑保养的润滑油。中间座上设置有与储油室相连通的润滑油口。该润滑油口内设置有用于密封的黄油嘴。该黄油嘴与润滑油口螺纹连接。填加时,将黄油嘴从润滑油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将黄油枪对准润滑油口,以向储油室内填加润滑油。由于每次填加润滑油时,需要先将黄油嘴从润滑油口拆卸下来,然后用黄油枪进行填加,且添加后再将黄油嘴安装上去,所以填加时间较长,填加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填加效率的填加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填加装置,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罐壁上设置有敞口,所述储液罐用于与中间座相连接,以使得敞口与中间座相连通;压油板,所述压油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压油板与所述储液罐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敞口相连通;压油杆,所述压油杆穿设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压油杆与所述压油板相抵,所述压油杆能相对于所述储液罐运动以向所述压油板施加使其朝向所述敞口移动的作用力。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包括顶壁和围设在所述顶壁外边缘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具有所述敞口的空腔,所述顶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压油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压油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压油板与所述压油杆的一端相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整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相应地,所述压油板呈圆形板状,且所述压油板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罐的内壁相接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油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压油杆的下端伸入所述凹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内壁呈球形弧面,所述压油杆的下端外壁与所述球形弧面相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油板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压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限位部下方的止挡面,所述止挡面能与所述限位部相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油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压油板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锁片,所述环形锁片位于所述凹槽的上方,且所述环形锁片的下表面从所述凹槽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所述限位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油杆包括扩径部和横面积小于所述扩径部的缩径部,所述扩径部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缩径部穿设于所述环形锁片内,所述扩径部与所述缩径部之间形成限位环台,所述限位环台具有向上的所述止挡面,所述止挡面能与所述环形锁片的下表面相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锁片通过螺钉与所述压油板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包括顶壁和围设在所述顶壁外边缘的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螺纹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敞口具有相背对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敞口的内径自所述入口端至所述出口端逐渐变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油杆背对所述压油板一侧设置有握持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握持部呈杆状,且呈杆状的所述握持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压油杆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填加装置通过设置储液罐及压油板,从而在中间座的外部形成体积较大的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从而当需要填加润滑油时,只需要使得压油杆相对于储液罐运动,即能使得压油板朝向敞口移动即能将润滑油加入中间座内。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每次填加润滑油均需要拆卸和安装黄油嘴,从而提高了填加效率。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填加效率的填加装置。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填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压油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环形锁片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填加装置的安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填加装置,包括:储液罐11,所述储液罐11的侧壁39上设置有敞口41,所述储液罐11用于与中间座17相连接,以使得敞口41与中间座17相连通;压油板13,所述压油板1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储液罐11内;所述压油板13与所述储液罐11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43,所述腔室43与所述敞口41相连通;压油杆15,所述压油杆15穿设于所述储液罐11内,所述压油杆15与所述压油板13相抵,所述压油杆15能相对于所述储液罐11运动以向所述压油板13施加使其朝向所述敞口41移动的作用力。使用前,首先将润滑油储存于腔室43内。然后将储液罐11与刹车系统的中间座17相连接,以使得储液罐11的敞口41与中间座17相连通。由于腔室43位于中间座17的外部,所以腔室43的体积可以大于中间座17内储液室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加腔室43内的储油量。当需要对中间座17内填加润滑油时,只需要使得压油杆15相对于储液罐11运动,即能使得压油板13朝向敞口41移动即能将腔室43内的润滑油通过敞口41填加至中间座17内。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每次填加润滑油均需要拆卸和安装黄油嘴,从而提高了填加效率。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填加装置通过设置储液罐11及压油板13,从而在中间座17的外部形成体积较大的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43,从而当需要填加润滑油时,只需要使得压油杆15相对于储液罐11运动,即能使得压油板13朝向敞口41移动即能将润滑油加入中间座17内。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每次填加润滑油均需要拆卸和安装黄油嘴,从而提高了填加效率。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液罐11的罐壁上设置有敞口41。该敞口41可以设置于储液罐11的侧壁39上,也可以设置于储液罐11的底壁上。具体地,储液罐11整体上呈中空的筒状。该中空的部分的上端密封,下端敞开形成敞口41。储液罐11用于与中间座17相连接,以使得敞口41与中间座17相连通,从而能将储液罐11内的润滑油填加入中间座17内。还储液罐11与中间座17之间的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进一步地,储液罐11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该连接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中间座17的润滑油口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油板13设置于储液罐11内且能沿储液罐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罐壁上设置有敞口,所述储液罐用于与中间座相连接,以使得敞口与中间座相连通;压油板,所述压油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压油板与所述储液罐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敞口相连通;压油杆,所述压油杆穿设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压油杆与所述压油板相抵,所述压油杆能相对于所述储液罐运动以向所述压油板施加使其朝向所述敞口移动的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罐壁上设置有敞口,所述储液罐用于与中间座相连接,以使得敞口与中间座相连通;压油板,所述压油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压油板与所述储液罐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敞口相连通;压油杆,所述压油杆穿设于所述储液罐内,所述压油杆与所述压油板相抵,所述压油杆能相对于所述储液罐运动以向所述压油板施加使其朝向所述敞口移动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包括顶壁和围设在所述顶壁外边缘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之间形成具有所述敞口的空腔,所述顶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压油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压油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压油板与所述压油杆的一端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压油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整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相应地,所述压油板呈圆形板状,且所述压油板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罐的内壁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油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压油杆的下端伸入所述凹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壁呈球形弧面,所述压油杆的下端外壁与所述球形弧面相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陈伟东刘如杰于新杨立华张伟赵玉娟马立平崔婷婷高沣于晓光高伟赵红杰袁怡菲赵阔张玉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