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31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浮升板,攻牙机主体安装在浮升板上,驱动螺杆的上端安装在上模板上,上模座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上模板、脱料板,浮升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下模座上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沿水平方向设有齿轮传动机构,以及驱动杆,驱动杆的顶部设有磨头,磨头位置与料带上的螺纹孔相对应,且磨头的顶部设有避让孔,当驱动螺杆的下端朝下运动至与齿轮传动机构配合时,齿轮传动机构运行驱动杆、磨头转动且螺旋上升,用于对螺纹孔下端面进行倒角去毛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能够有效保证簧片螺纹孔的加工精度以及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
技术介绍
继电器作为一种基础元件,在各行业广泛应用,随着各行业设备不断更新,对继电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继电器的寿命和过负载等,影响着整个继电器的使用性和可靠性。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组件等组成的。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模内攻牙机是装在冲压模具上的一种将模具上下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从而进行螺孔攻丝的装置,在进行工件冲压和螺孔攻丝时,由于冲压和攻丝同时进行,对于板状、条状材料的冲压工件存在弯曲拉伸和浮升移动大的现象,材料在输送和冲压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下运动,此时,模内攻牙机上的丝锥的切削运动轨迹不能与螺丝孔螺旋螺距相一致,需要用材料拉动丝锥运动补偿螺距差值,而用这种材料的拉动力量带着丝锥去加工螺孔,往往会损伤螺孔内的螺纹,尤其是小于0.4mm螺距的细牙螺孔根本无法加工,给产品的制造加工带来了困难。另外的,由于继电器簧片的料带都是比较薄,在攻牙机进行攻牙时,料带上螺纹孔对应位置的下表面可能会存在少量的凸起或者毛刺结构,这将会影响簧片后期触头的铆接,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装置的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攻牙机主体和驱动螺杆,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下模板和浮升板,所述下模板上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安装槽,所述浮升板沿竖直方向可移动的设在下模座上且容置在安装槽中;所述攻牙机主体设在浮升板上,驱动螺杆的顶部设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上模板、脱料板,所述的浮升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当料带上沿长度方向预设的限位槽逐个定位在第一限位机构时,上模座下行运动,脱料板压合在浮升板上,且在上模座下行的过程中,驱动螺杆驱动攻牙机的丝锥转动,在料带上相应的位置逐个加工螺纹孔;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容置腔,所述的容置腔内沿水平方向设有主动齿轮、中间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内孔中设有传动螺纹,驱动螺杆的下端转动配装在主动齿轮的内孔中,主动齿轮的外轮齿与中间齿轮啮合,中间齿轮的内孔中转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下模座连接,中间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孔中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下端外侧设有螺旋凸棱,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孔侧壁设有与螺旋凸棱相配合的螺旋槽,所述驱动杆的顶部设有圆弧形的磨头,所述磨头与料带上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磨头的顶部设有避让孔,当驱动螺杆的下端朝下运动至主动齿轮的内孔中时,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中间齿轮驱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驱动杆、磨头转动且螺旋上升,用于对螺纹孔下端面进行倒角去毛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将攻牙机主体固定安装设置在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的浮升板上,并在上模座上装有脱料板。当冲压模具向下运动冲压零件时,浮升板由顶升弹簧托起,脱料板向下压着浮升板,此时,工件在浮升板上,攻牙机主体也在浮升板上,这就保证了攻牙时冲压工件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螺纹是按照丝锥螺距旋转的轨迹成型的,因此不会产生由冲压工件拉动丝锥攻牙而损伤螺孔内的螺纹的现象,在解决了攻牙时螺纹损伤的问题,保证了攻牙质量,并且在浮升板上设有限位机构,当料带传送至其预设的限位槽与限位机构配装时,再进行螺纹孔的加工,更加精准的保证螺纹孔的位置精度。另外的,为了使得料带上的螺纹孔质量更高,在其下表面不带有毛刺或者凸起现象。本专利技术中在下模座上设置的多个齿轮以及驱动杆,在驱动杆顶部设置的磨头,并且为了防止攻牙机主体的丝锥与磨头发生干涉,在磨头上设置避让孔。当上模座、下模座合模时。随着驱动螺杆的运动,首先驱动丝锥对料带进螺纹孔的加工,当驱动螺杆的底部与主动齿轮配合后,各齿轮之间相互传动,驱使驱动杆运转,并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提升高度,实现对螺纹孔下端锐边的磨加工,去毛刺,保证螺纹孔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两个限位部之间形成供料带通过的通道,所述限位部沿竖直方向可滑动的设在浮升板上,且所述限位部的上端设有与限位槽相配装的压块。作为改进,所述的浮升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内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上端与限位部的底端连接,拉簧的下端连接在安装孔的底部。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浮升板上设有上部开口的集屑槽,所述驱动杆的上端穿设在集屑槽中。再改进,所述浮升板的底部均匀的设有四个导向柱,所述下模座上对应的设有四个导向孔,各导向柱的下端均滑动设在导向孔内,且所述导向孔内设有第一弹簧;四个所述导向柱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顶靠在浮升板的下底面,另一端顶靠在下模座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模板上沿料带传送方向在料带的两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套筒、“T”型连杆和压板,所述套筒配装在下模板上,且套筒的下端设有安装腔,所述“T”型连杆的下端滑动设在安装腔内,且“T”型连接杆的上端穿过套筒与压板连接;所述的安装腔内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套设在“T”型连杆外部,缓冲弹簧的一端顶靠在安装腔底部,另一端顶靠在“T”型连杆的水平横杆上。再改进,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四个定位杆,所述的上模座上对应设有四个定位套,各定位杆滑动配装在对应的定位套中,且所述的定位杆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该结构增提高了上模座、下模座开、合模时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得产品的冲压、攻丝位置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料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下模板与浮升板配装结构的俯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中脱料板与浮升板配装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浮升板与下模座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料带与限位槽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其中,100-料带,101-限位槽,102-螺纹孔,1-上模座,2-下模座,2.1-容置腔,2.2-导向孔,3-攻牙机主体,4-驱动螺杆,5-下模板,5.1-安装槽,6-浮升板,6.1-安装孔,6.2-集屑槽,7-上模板,8-脱料板,9-主动齿轮,10-中间齿轮,11-从动齿轮,12-转轴,13-驱动杆,14-磨头,14.1-避让孔,15-限位部,15.1-固定杆,16-压块,17-拉簧,18-导向柱,19-第一弹簧,20-第二弹簧,21-套筒,22-“T”型连杆,23-压板,24-缓冲弹簧,25-定位杆,26-定位套,27-第三弹簧,28-盖板,28.1-避让通孔,29-橡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表面”、“下方”、“自上而下”、“下端”、“顶部”、“上端”、“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攻牙机主体(3)和驱动螺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下模板(5)和浮升板(6),所述下模板(5)上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安装槽(5.1),所述浮升板(6)沿竖直方向可移动的设在下模座(2)上且容置在安装槽(5.1)中;所述攻牙机主体(3)设在浮升板(6)上,驱动螺杆(4)的顶部设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上模板(7)、脱料板(8),所述的浮升板(6)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当料带(100)上沿长度方向预设的限位槽(101)逐个定位在第一限位机构时,上模座(1)下行运动,脱料板(8)压合在浮升板(6)上,且在上模座(1)下行的过程中,驱动螺杆(4)驱动攻牙机的丝锥转动,在料带(100)上相应的位置逐个加工螺纹孔(102);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容置腔(2.1),所述的容置腔(2.1)内沿水平方向设有主动齿轮(9)、中间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所述主动齿轮(9)的内孔中设有传动螺纹,驱动螺杆(4)的下端转动配装在主动齿轮(9)的内孔中,主动齿轮(9)的外轮齿与中间齿轮(10)啮合,中间齿轮(10)的内孔中转动设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与下模座(2)连接,中间齿轮(10)与从动齿轮(11)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1)的内孔中设有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的下端外侧设有螺旋凸棱,所述从动齿轮(11)的内孔侧壁设有与螺旋凸棱相配合的螺旋槽,所述驱动杆(13)的顶部设有圆弧形的磨头(14),所述磨头(14)与料带(100)上螺纹孔(102)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磨头(14)的顶部设有避让孔(14.1),当驱动螺杆(4)的下端朝下运动至主动齿轮(9)的内孔中时,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从而通过中间齿轮(10)驱动从动齿轮(11)转动,从动齿轮(11)带动驱动杆(13)、磨头(14)转动且螺旋上升,用于对螺纹孔(102)下端面进行倒角去毛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攻牙机主体(3)和驱动螺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下模板(5)和浮升板(6),所述下模板(5)上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安装槽(5.1),所述浮升板(6)沿竖直方向可移动的设在下模座(2)上且容置在安装槽(5.1)中;所述攻牙机主体(3)设在浮升板(6)上,驱动螺杆(4)的顶部设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上模板(7)、脱料板(8),所述的浮升板(6)上设有第一限位机构,当料带(100)上沿长度方向预设的限位槽(101)逐个定位在第一限位机构时,上模座(1)下行运动,脱料板(8)压合在浮升板(6)上,且在上模座(1)下行的过程中,驱动螺杆(4)驱动攻牙机的丝锥转动,在料带(100)上相应的位置逐个加工螺纹孔(102);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容置腔(2.1),所述的容置腔(2.1)内沿水平方向设有主动齿轮(9)、中间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所述主动齿轮(9)的内孔中设有传动螺纹,驱动螺杆(4)的下端转动配装在主动齿轮(9)的内孔中,主动齿轮(9)的外轮齿与中间齿轮(10)啮合,中间齿轮(10)的内孔中转动设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与下模座(2)连接,中间齿轮(10)与从动齿轮(11)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1)的内孔中设有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的下端外侧设有螺旋凸棱,所述从动齿轮(11)的内孔侧壁设有与螺旋凸棱相配合的螺旋槽,所述驱动杆(13)的顶部设有圆弧形的磨头(14),所述磨头(14)与料带(100)上螺纹孔(102)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磨头(14)的顶部设有避让孔(14.1),当驱动螺杆(4)的下端朝下运动至主动齿轮(9)的内孔中时,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从而通过中间齿轮(10)驱动从动齿轮(11)转动,从动齿轮(11)带动驱动杆(13)、磨头(14)转动且螺旋上升,用于对螺纹孔(102)下端面进行倒角去毛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动簧片触头铆接孔攻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部(15),两个限位部(15)之间形成供料带(100)通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义刘小英李书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