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92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毛机,包括呈线性布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烧毛火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依次排列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用于限制纱线的张力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磨毛装置,所述磨毛装置上设置有与纱线平行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低于纱线所在平面,且所述摩擦面仅可与纱线上的茸节残留物或茸毛毛结接触。通过简单的在烧毛机中设置磨毛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纱线上因为茸毛打结产生的茸节,导致烧毛机不容易烧去该茸节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毛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烧毛机。
技术介绍
烧毛是通过将纱线迅速通过火焰来烧去纱线表面茸毛的工艺过程,纤维经过纺织加工会在纱线表面产生很多茸毛,而茸毛的存在会影响后期染整的效果。根据产品的要求,有的纱线(如绢丝)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烧毛,已达到使纱线表面变的光滑。纱线烧毛后的光洁度称为烧毛洁净度,是部分纱线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现有的烧毛工艺一般为将纱线绕于安装在调节杆上的张力片之间,且所述调节杆为多个设置,以使纱线能够多次经过烧毛火架,从而达到烧毛的效果。但是该装置往往只能处理纱线上较为细小的茸毛,一旦纱线上的茸毛打结缠绕在一起,成为一个较大的茸毛毛结则烧毛火架上的火焰无法对缠绕在一起的茸毛产生有效的作用,从而影响了纱线的烧毛洁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处理纱线上缠绕在一起的茸毛的烧毛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毛机,包括呈线性布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烧毛火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依次排列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用于张力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磨毛装置,所述磨毛装置上设置有与纱线平行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低于纱线所在平面,且所述摩擦面仅可与纱线上的茸毛毛结残留物或茸毛毛结接触。当茸毛毛结在烧毛机的作用下其表面部分被烧毁后,设置于烧毛机中的磨毛装置能够通过其摩擦面与茸毛毛结的多次接触将被烧过后的茸毛毛结慢慢的摩除,且磨毛装置上的摩擦面略低于纱线,因此也保证了纱线本体不会与摩擦面接触,从而使得摩擦面在磨去纱线上残留的茸毛毛结残留物时不会将纱线本体磨损而再度产生茸毛,从而保证了纱线烧毛后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之间设置有两个磨毛装置,所述磨毛装置位于烧毛火架的两侧。设置两个磨毛装置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磨去茸毛毛结的效率。进一步地,所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烧毛火架、磨毛装置的上表面均为向着纱线收线方向相同角度的倾斜设置。倾斜的结构能够将重力对纱线的作用尽量减小,从而保证纱线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间没有支撑处的段落中不会因为重力的作用的向下弯曲,从而保证了纱线的张紧度。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面为砂纸。摩擦面设置为砂纸能够有效的降低磨毛装置的制作成本,且能够更具不同的纱线灵活提供不同粗糙度的摩擦面。进一步地,所述纱线粗细为60~90支时,所用砂纸的粗糙度为600目。进一步地,所述纱线粗细为90-120支时,所用砂纸的粗糙度为1000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简单的在烧毛机中设置磨毛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纱线上因为茸毛打结产生的茸毛毛结,导致烧毛机不容易烧去该茸毛毛结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的一种烧毛机,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用于给纱线烧毛的烧毛火架3,该烧毛火架上能够根据纱线的不同,放出温度、大小的火焰来用于烧除纱线上的茸毛;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上表面上还安装有成锥形的调节杆4,且优选的,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的调节杆4之间为等距分布,安装于第二支架上的调节杆4之间同样为等距分布。上述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烧毛火架3、调节杆4之间呈一字型依次排布,而在调节杆4上套设有张力片5,张力片分为上下两片,且二者之间为相抵接触,用以压住位于张力盘之间,缠绕在调节杆上的纱线。纱线来回的缠绕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张力片之间。且经过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烧毛火架,烧毛火架上放出的火焰与快速经过其上方的纱线接触,用于烧除纱线上的茸毛。在烧毛过程中,当茸毛毛结(多根茸毛缠绕打结后形成)经过烧毛火架烧毛后,其表面虽然被烧焦,但茸毛毛结的内部因为其体积较大而不容易被烧焦,因此茸毛毛结很难被烧毛器一次烧除。而且因为茸毛毛结表面的烧焦部分还附着茸毛毛结上,对其内部未被烧焦的部分起到了变相的保护作用,使得纱线在下次经过烧毛火架时,其内部难以被进一步的烧除。因此茸毛毛结外部烧焦部分不去除,则其内部也将很难有效的被烧毁。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纱线的烧毛洁净度,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磨毛装置6,该磨毛装置的上部设置有与纱线平行的摩擦面61,该摩擦面与纱线本体不接触,但是摩擦面61又可与位于纱线表面的茸毛毛结接触,当茸毛毛结表面被烧焦部分经过磨毛装置6的摩擦面时,摩擦面可以有效的将茸毛毛结表面的烧焦部分磨去,而因为纱线会在烧毛火架3和磨毛装置6上经过多次,因此,茸毛毛结经过多次烧毛火架的烧毛以及磨毛装置的摩擦的作用,必然能够有效的摩除附着在纱线上的茸毛毛结。优选的,为了提高烧毛的效率,在第一支架和第二之间设置有两个磨毛装置,所述磨毛装置位于烧毛火架的两侧。优选的,为了提高纱线在烧毛机上的张紧度,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烧毛火架、磨毛装置的上表面均为向着纱线收线方向相同角度的倾斜设置。该种设置能够保证纱线所在平面与烧毛火架的工作面、磨毛装置的工作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内。优选的,为了节省成本,磨毛装置的摩擦面可以为砂纸,砂纸可以通过胶水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在磨毛装置上。优选的,为了更具不同的纱线茸毛毛结的大小,当纱线为60~90支时,其摩擦面的粗糙度为600目;当纱线为90~120支时,其摩擦面的粗糙度为1000目,其中上述摩擦面与纱线粗细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更具纱线的材质以及摩擦面对茸毛毛结的摩擦效果进行一定的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毛机,包括呈线性布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烧毛火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依次排列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用于限制纱线的张力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磨毛装置,所述磨毛装置上设置有与纱线平行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低于纱线所在平面,且所述摩擦面仅可与纱线上的茸节残留物或茸毛毛结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毛机,包括呈线性布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烧毛火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依次排列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用于限制纱线的张力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磨毛装置,所述磨毛装置上设置有与纱线平行的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低于纱线所在平面,且所述摩擦面仅可与纱线上的茸节残留物或茸毛毛结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之间设置有两个磨毛装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帮大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