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宏专利>正文

改良的导光结构、模具、复合导光结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844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其包括导光基体,该导光基体具有相互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入光面,该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下结构,该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包括第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圆形或椭圆形面,该第二面为弧形面,该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且形成的夹角θ<90°,该第二面与第一面及第一表面同时相交,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相交形成的夹角β≤90°,且θ<β。藉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可以显著提升导光板、导光膜等导光材料的出光面辉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所述导光结构的模具、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的导光结构、模具、复合导光结构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导光板网点结构、高辉度导光板及背光结构等,属于光学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些背光模组中是将发光光源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为了增加光照均匀度及光照强度,一般在导光板(LGP)底面上设置网点,该些网点的作用就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参阅图1a-图3b,目前导光板1的网点结构通常采用圆形网点(外凸形网点1’、内凹型网点1”)或圆环形网点1”’,其主要是采用热压、激光或射出工艺制备成型。但现有的这些导光板网点结构局限于其形状,对光线是扩散型反射(参阅图4),因此无法进一步提升导光板的正面辉度。尽管业界也有众多研究人员提出了其它类型的导光板网点结构,但其对于光线的利用率都较低,因此需要在背光结构中增设多种光学材料例如扩散片、复合膜片、反射片等与导光板配合(参阅图5),但这无疑增加了工艺难度和成本,且也导致背光结构的结构复杂化,厚度等亦进一步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的模具、复合导光结构及装置等。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基体,所述导光基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下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圆形或椭圆形面,所述第二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且形成的夹角<90°,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及第一表面同时相交,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相交形成的夹角≤90°,且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仁,所述至少两个模仁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所述改良导光结构的模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导光结构,包括所述改良导光结构以及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一侧面具有光学微结构,且所述光学膜的该一侧面与导光基体的出光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光源及所述改良导光结构,所述光源对应于导光结构的入光面设置,所述导光结构的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为出光面。较之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导光体的网点结构进行改良设计,以最大程度修正光线于导光板等导光结构内的行进角度,使得入光光线在导光网点的结构面即形成固定方向反射,继而还可沿固定角度将光线导入与导光结构搭配的光学膜片等光学组件内,搭配这些光学组件的修正角度,从而达到显著提升背光结构正面辉度的效果。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a-图1b是现有的一种导光板网点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a-图2b是现有的一种导光板网点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a-图3b是现有的一种导光板网点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现有的一种导光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现有的一种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a-图6d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导光板网点的右视图、后视图、俯视图及立体图。图7a-图7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a-图8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导光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0a-10c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三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a-11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种导光板的出光面结构示意图。图12a-12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背光结构的剖面结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导光板1’、外凸形网点1’、内凹型网点1”、圆环形网点1”’、导光板1、椭圆形倾斜平面101、圆弧面102、导光板底面110、导光板顶面120、导光板入光面130、光源2、反射片3、背板4、扩散片5、复合膜片6、上胶框7、逆棱镜复合膜8。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基体,所述导光基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下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圆形或椭圆形面,所述第二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且形成的夹角<90°,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及第一表面同时相交,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相交形成的夹角≤90°,且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优选的,所述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椭圆形面。优选的,所述第二面为圆弧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入光面设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相交的边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面的周线。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面上距离第一表面最远的点与第一表面的距离优选为1~100μ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相交的边在第一表面上围合为圆形或椭圆形图形。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或椭圆形图形的最大直径优选为20~200μ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为平板状、楔形板状或局部表面呈现为楔形面的导光板或导光膜,且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的出光面上设置有光学微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体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光扩散层。更为具体地,请参阅图6a-图6d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一种导光板网点是凹设在导光板1的底面110(设其为基准面,并定义为第一表面)上的,其包括椭圆形倾斜平面101(定义为第一面)、圆弧面102(定义为第二面)。其中,椭圆形倾斜平面101与基准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θ<90°,圆弧面102与基准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β≤90°,θ<β。其中,该椭圆形倾斜平面101上距离基准面最远的点在该椭圆形倾斜平面101与圆弧面102相交的边上,且该点与基准面的距离a为1~100μm。其中,该圆弧面102与基准面相交的边在第一表面上围合为圆形或椭圆形图形。该圆形或椭圆形图形的最大直径b为20~200μm。需说明的是,对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网点,其亦可以被设置为具有对应形态的凸起结构,并可凸设在导光板的底面(与出光面相背对设置)上。当然,从利于导光板与反光板的配合、减少背光结构厚度等方面考虑,采用将导光板网点凹设在导光板底面上的方案可能是比较优选的。再请参阅图7a-图7c,以具有图6a-图6d所示网点的导光板1为例,其具有一底面110、一顶面120、一入光面130,其中底面110上凹设有多个导光网点10,这些网点可以阵列形式分布或者其他合适形态分布。其中,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基体,所述导光基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圆形或椭圆形面,所述第二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且形成的夹角<90°,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及第一表面同时相交,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相交形成的夹角≤90°,且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导光结构,包括导光基体,所述导光基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或凹下结构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圆形或椭圆形面,所述第二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交且形成的夹角<90°,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及第一表面同时相交,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相交形成的夹角≤90°,且所述第二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入光面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和/或,所述第一面为倾斜设置的椭圆形面;和/或,所述第二面为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与第一面相交的边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面的周线;和/或,所述第一面上距离第一表面最远的点与第一表面的距离为1~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
申请(专利权)人:杨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