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80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包括底盘、翻边板以及筋板;所述底盘为矩形设置;所述翻边板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底盘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筋板数量为若干个且该筋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和翻边板连接;通过在底盘和翻边板之间焊接筋板,使得底盘与翻边板之间形成半封闭状,实现翻边适当角度向外,方便行车吊装的同时实现避免产品与翻边的直接受力接触,减少翻边的变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得高性能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制品,且在进行承载时易将托盘压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
本技术涉及石墨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
技术介绍
石墨具备优良的性能,如耐高温性、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化学稳定性、可塑性、抗热震性等,从而被广泛应用在冶金、化工、机械、医疗器械、核能、汽车、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随着石墨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石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石墨加工吸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石墨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以浸渍模压产品为主,且浸渍等静压石墨制品的设备通常不具备高压能力,设备也主要以立体式的罐体为主,既无法满足大规格、高性能的石墨制品大批量生产,也无法获得高性能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制品,且在进行承载时易将托盘压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通过在底盘和翻边板之间焊接筋板,使得底盘与翻边板之间形成半封闭状,实现翻边适当角度向外,方便行车吊装的同时实现避免产品与翻边的直接受力接触,减少翻边的变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获得高性能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制品,且在进行承载时易将托盘压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为矩形设置;翻边板,所述翻边板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底盘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以及筋板,所述筋板数量为若干个且该筋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和翻边板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底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底盘两端,该安装部上固定安装有翻边板;堆料部,所述堆料部两端分别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翻边板与所述底盘呈角度设置。作为改进,所述翻边板与所述底盘所呈角度为α,且满足,100°<α<120°。作为改进,所述翻边板包括:安装加固部,所述安装加固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筋板和底盘固定连接;产品接触部,所述产品接触部一端与所述安装加固部的与所述筋板的固定连接端固定连接。作为改进,所述筋板与所述安装加固部、安装部之间形成牢固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较传统的石墨压力焙烧的特殊托盘,通过将底盘与翻边焊接成半封闭状,固定高度的翻边按适当角度向外,方便行车吊装,采用物流式的传输方式,实现大批量的生产,提高产能,同时翻边向外倾斜,使得产品在托盘上的装载量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每炉次的装载量,可实现产品的快速装卸载;(2)本技术较传统的石墨压力焙烧的特殊托盘,通过在底盘与翻边板之间焊接筋板,一方面加强托架的整体牢固性,另一方面一定数量的筋板以适当的角度向内焊接,防止产品与翻边的直接受力接触,减少翻边的变形;(3)本技术较传统的石墨压力焙烧的特殊托盘,通过将底盘设置成封闭矩形状,最大程度的防止沥青滴落在加热炉内,将产品焙烧过程中的沥青焦尽可能的成焦在托盘中,防止沥青焦对炉内加热单元的损坏;(4)本技术较传统的石墨压力焙烧的特殊托盘,翻边板可进行折叠,可根据不同产品的规格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不同适应场合的石墨压力焙烧;(5)本技术较传统的石墨压力焙烧的特殊托盘,通过将底盘两边设置呈角度倾斜的翻边板,在进行石墨产品在托盘上的堆料时,石墨产品首先在底盘上进行堆放,当底盘上的石墨产品堆放满后,再在堆放满后的石墨上进行二次堆放,依次向上堆放,同时在随着高度向上堆放时,石墨产品向翻边板上进行偏移,在向两侧偏移的过程中实现上部石墨的装载量增加,同时该装载方式使得整体的石墨产品的整体重力向底盘的中心线处集中,进一步减少翻边板的受力,减少了翻边板的变形。总之,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装载简便、托盘牢固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石墨加工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一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和3所示,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为矩形设置;翻边板2,所述翻边板2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底盘1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以及筋板3,所述筋板3数量为若干个且该筋板3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1和翻边板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底盘1与翻边板2焊接成半封闭状,固定高度的翻边板2按适当角度向外,方便行车吊装,采用物流式的传输方式,实现大批量的生产,提高产能,同时翻边板2向外倾斜,使得产品在底盘1上的装载量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每炉次的装载量至少10%。进一步地,所述底盘1包括: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位于所述底盘1两端,该安装部11上固定安装有翻边板2;堆料部12,所述堆料部12两端分别所述安装部1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翻边板2与所述底盘1呈角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翻边板2与所述底盘1所呈角度为α,且满足,100°<α<12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将翻边板2与底盘1所呈角度α优选为115°,一方面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等静压产品的装载,另一方面,最大程度的防止沥青焦滴落在炉内,且有效的提高了每炉次的装载量至少10%。进一步地,所述翻边板2包括:安装加固部21,所述安装加固部21两端分别与所述筋板3和底盘1固定连接;产品接触部22,所述产品接触部22一端与所述安装加固部21的与所述筋板3的固定连接端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底盘1两边设置呈角度倾斜的翻边板2,在进行石墨产品在托盘上的堆料时,石墨产品首先在底盘1上进行堆放,当底盘2上的石墨产品堆放满后,再在堆放满后的石墨上进行二次堆放,依次向上堆放,同时在随着高度向上堆放时,石墨产品向翻边板2上进行偏移,在向两侧偏移的过程中实现上部石墨的装载量增加,同时该装载方式使得整体的石墨产品的整体重力向底盘的中心线处集中,进一步减少翻边板2的受力,减少了翻边板的变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翻边板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15°,经技术人实验得出,在选用翻边板2的倾斜角度为115°时,使得每炉次的装载量相较于垂直设置的翻边板2的方式至少增加10%。进一步地,所述筋板3与所述安装加固部21、安装部11之间形成牢固空间31。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进行外部吊车调运时,钢丝吊绳放置在牢固空间31内由外部吊车进行吊装,方便转运。实施例二图1为本技术一种固废杂质自动电磁筛分装置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种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翻边板2可进行折叠。需要说明的是,翻边板2可进行折叠,可根据不同产品的规格进行适当的调整,满足不同适应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为矩形设置;翻边板(2),所述翻边板(2)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底盘(1)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以及筋板(3),所述筋板(3)数量为若干个且该筋板(3)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1)和翻边板(2)连接;所述底盘(1)包括: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位于所述底盘(1)两端,该安装部(11)上固定安装有翻边板(2);堆料部(12),所述堆料部(12)两端分别所述安装部(11)固定连接;所述翻边板(2)与所述底盘(1)呈角度设置;所述翻边板(2)与所述底盘(1)所呈角度为α,且满足,100°<α<120°;所述翻边板(2)包括:安装加固部(21),所述安装加固部(21)两端分别与所述筋板(3)和底盘(1)固定连接;产品接触部(22),所述产品接触部(22)一端与所述安装加固部(21)的与所述筋板(3)的固定连接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结构大规格等静压石墨压力焙烧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为矩形设置;翻边板(2),所述翻边板(2)数量为两组且沿所述底盘(1)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以及筋板(3),所述筋板(3)数量为若干个且该筋板(3)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盘(1)和翻边板(2)连接;所述底盘(1)包括: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位于所述底盘(1)两端,该安装部(11)上固定安装有翻边板(2);堆料部(12),所述堆料部(12)两端分别所述安装部(11)固定连接;所述翻边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勇黄岱李贺高峰龚海先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新型材料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