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铝式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549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铝式车厢,其包括:厢体以及位于所述厢体底部并支撑所述厢体的龙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铝式车厢中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底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如此在保证了车厢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有利于车厢的减重,实现了厢式车的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All-aluminium carria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ll-aluminium carriage, which comprises a carriage body and a keel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riage body and supporting the carriage body. The front panel, left panel, right panel and roof of the all-aluminium carriage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rranged in sequence: the first steel frame, the first aluminium plate, the first aluminium honeycomb core and the second aluminium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includes the anti-skid aluminium plate, the second aluminium honeycomb core, the third aluminium plate and the second steel framework, which ensur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arriage and are also beneficial to the carriage. The weight reduction of the van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the v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铝式车厢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全铝式车厢。
技术介绍
对于厢式车而言,其都具有位于后部的车厢。目前,现有的车厢的板材主要为一体式的板材,并在板材的表面进行喷漆处理。然而,具有上述结构的车厢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通常对板材进行加厚设计,进而导致车厢整体较重,不利于厢式车的轻量化设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铝式车厢,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提供一种全铝式车厢,其包括厢体以及位于所述厢体底部并支撑所述厢体的龙骨;所述厢体由所述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以及底板围成,所述厢体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由后门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所述第一钢骨架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铝板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所述底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所述防滑铝板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钢骨架形成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所述龙骨包括相互平行且横向排列的横向龙骨铝管以及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一侧的相互平行且纵向排列的纵向龙骨铝管,所述厢体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另一侧。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还设置有侧门板。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后门板和侧门板采用铰链连接,并通过门锁杆进行锁定,所述铰链和门锁杆为镀锌件。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通过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通过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和纵向龙骨铝管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和纵向龙骨铝管通过穿置于连接通孔中的螺丝进行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和纵向龙骨铝管的内部设置由十字形的铝片,所述十字形的铝片与所在铝管的内侧壁相抵靠。作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改进,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和纵向龙骨铝管之间还通过直角片进行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中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底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如此在保证了车厢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有利于车厢的减重,实现了厢式车的轻量化设计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中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的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中底板的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包括:厢体1以及位于所述厢体1底部并支撑所述厢体1的龙骨2。所述厢体1由所述前板11、左侧板、右侧板12、顶板13以及底板14围成,其中,所述厢体1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由后门板15打开或者关闭。为了方便所述厢体1的打开,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12上还设置有侧门板16,从而通过设置所述侧门板16,可从一侧或两侧打开所述厢体1,方便装车和卸货。同时,所述后门板15和侧门板16采用铰链连接,并通过门锁杆进行锁定,所述铰链和门锁杆为镀锌件。为了实现减重的目的,所述前板11、左侧板、右侧板12、顶板13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110、第一铝板111、第一铝蜂窝芯112、第二铝板113。其中,所述第一钢骨架110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铝板113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钢骨架110、第一铝板111、第一铝蜂窝芯112、第二铝板113通过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4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140、第二铝蜂窝芯141、第三铝板142、第二钢骨架143。其中,所述防滑铝板140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钢骨架143形成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优选地,所述防滑铝板140、第二铝蜂窝芯141、第三铝板142、第二钢骨架143通过粘接方式复合在一起。所述龙骨2包括相互平行且横向排列的横向龙骨铝管21以及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一侧的相互平行且纵向排列的纵向龙骨铝管22,所述厢体1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另一侧。具体地,为了实现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和纵向龙骨铝管22之间的连接,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和纵向龙骨铝管22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和纵向龙骨铝管22通过穿置于连接通孔中的螺丝进行连接固定。如此设置,避免了采用传统焊接方式,方便安全。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和纵向龙骨铝管22的内部设置由十字形的铝片,所述十字形的铝片与所在铝管的内侧壁相抵靠。如此,通过设置十字形的铝片,起到了双重保护支撑作用,避免因厢体1压力太大导致铝管变形等问题。此外,为了保证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和纵向龙骨铝管22之间的牢固连接,所述横向龙骨铝管21和纵向龙骨铝管22之间还通过直角片进行固定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全铝式车厢中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底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如此在保证了车厢的整体强度的同时,还有利于车厢的减重,实现了厢式车的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铝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铝式车厢包括:厢体以及位于所述厢体底部并支撑所述厢体的龙骨;所述厢体由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以及底板围成,所述厢体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由后门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所述第一钢骨架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铝板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所述底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所述防滑铝板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钢骨架形成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所述龙骨包括相互平行且横向排列的横向龙骨铝管以及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一侧的相互平行且纵向排列的纵向龙骨铝管,所述厢体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铝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铝式车厢包括:厢体以及位于所述厢体底部并支撑所述厢体的龙骨;所述厢体由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以及底板围成,所述厢体的后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由后门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前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钢骨架、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所述第一钢骨架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铝板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所述底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滑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三铝板、第二钢骨架,所述防滑铝板形成所述全铝式车厢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钢骨架形成全铝式车厢的外观面;所述龙骨包括相互平行且横向排列的横向龙骨铝管以及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一侧的相互平行且纵向排列的纵向龙骨铝管,所述厢体位于所述横向龙骨铝管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铝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还设置有侧门板。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鸿赞蜂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