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54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其中,该后围板连接结构包括: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其中,后围板本体设置于车身后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后围板本体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一紧固件相配合,以在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与车身骨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并在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相配合,实现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第二密封胶层,进一步保证了后围板本体与车身固件的密封连接。

Rear pane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fender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in which the rear fender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rear fender body and a body frame, in which the rear fender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body, a first sealant layer is coated between the rear fender body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of the body frame, a first fastener is arranged at the preset posi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rear fender body is connected. The second fastener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fastener to connect with the body frame before the first sealant layer solidifies.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sealant layer is coated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the rear panel body and the body frame, and the first fastener and the second fastener are matched at the preset posi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to realize the seal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ar panel body and the body frame before the first sealant layer solidifies; furthermore, the second fastener is coated between the first fastener and the second fastener. The sealant layer further ensures the seal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ck panel body and the body firm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是提高汽车动力性,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汽车轻量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大车企推出了各种极致轻量化的汽车车身构造。但是,白车身后围板装置依然保留着传统汽车的技术形态,如:钣金冲压件内外板焊接加钣金加强梁、铝合金冲压件内外板焊接加铝合金加强梁,再加上内外饰专业的底护板装置及地毯总成装置,这就造成了后围板与车身骨架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后围板与车身连接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包括: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其中,后围板本体设置于车身后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后围板本体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一紧固件相配合,以在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与车身骨架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胶槽,第一胶槽用以限制第一密封胶层的厚度。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第二紧固件从第一紧固件中脱出的第二密封胶层。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的第一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第二紧固件的第一防护套。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二连接部涂覆有第三密封胶层,第二连接部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三紧固件,后围板本体通过第四紧固件与第三紧固件相配合,以在第三密封胶层固化前与车身骨架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胶槽,第二胶槽用以限制第三密封胶层的厚度。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第四紧固件从第三紧固件中脱出的第四密封胶层。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的第二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第四紧固件的第二防护套。进一步地,上述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为复合材料的单层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在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第一连接部涂覆第一密封胶层,并在第一连接部的预设位置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相配合,实现第一密封胶层固化前,后围板本体与车身骨架的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涂覆第二密封胶层,以防止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滑脱,进一步保证了后围板本体与车身固件的密封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钣金件焊接或者铝合金焊接与焊缝密封胶相结合的连接方式而言,简化了装配流程、优化了装配工艺,并节省了作业时间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由于后围板连接结构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后围板连接结构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后围板本体和车身骨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的A-A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中,第二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的B-B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后围板连接结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后围板连接结构包括:后围板本体1和车身骨架2。其中,后围板本体1设置于车身后部,并且,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第一连接部A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a,第一连接部A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3,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第一紧固件3相配合以在第一密封胶层a固化前与车身骨架2相连接。具体而言,后围板本体1可装设于车身后部,其与车身骨架2位于车身后部的部分相连接。本技术中后围板本体1可以由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粘接在一起的地毯层、第一金属层、第一复合材料层、第二金属层、第二复合材料层、第三金属层和耐磨层。每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定。地毯层可以选用以无纺布和PET泡沫材质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加工而成。耐磨层可以选用耐石子冲击的原料加工而成。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可以由具有一定刚强度的轻质金属制作而成,例如由铝、镁、钛、铝合金及铝镁合金等材料制成的具有微孔结构的金属片。优选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材质均为微孔铝箔。第二金属层可以由具有一定刚强度的轻质金属制作成的金属片,优选的,第二金属层为铝箔隔层。第一复合材料层和第二复合材料层的材质为低密度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WRT),其中,LWRT中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PP)与长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重量比例为(25-40)%。具体实施时,后围板本体1可以选用德国劳士领的复合三明治原材料板材StraturaHybridType1加工而成。由于该StraturaHybridType1原材料板材具有较高的刚强度,在料厚为4~17mm时,其弯曲模量为4900~740Mpa、弯曲强度为118~11Mpa、拉伸模量为5700~1100Mpa、拉伸强度为85~16Mpa,并且,该材料还具有较强的隔热、吸音与阻燃能力,因此,由该材料制成的后围板本体1也具有相应的优异性能,仅使用单层的StraturaHybridType1材料板即可具有吸音、降噪、隔热的功能,即可以替代传统的钣金或铝合金、隔热层零件、吸音层零件、填充快和装饰件的多层组合板,无需附加隔音隔热层零部件,可节约成本、降低重量、简化装配工艺。制作后围板本体1时,根据需要选用一定形状、尺寸的原材料板材,通过模压成型工艺热料冷模以制出不等料厚的零件,例如开一副热压模模具,通过5分钟热压成型,再切边钻孔,镶入嵌件,即可完成后围板本体1的制作,制成的后围板本体1具有底部抗冲击、隔音、隔热、隔水、阻燃和无气味等优异性能、并对白车身扭转刚度碰撞性能具有很大的贡献。参见图4,第一连接部A可以为后围板本体1仅与车身骨架2的一侧相连接的位置,后围板本体1与车身骨架2的一侧之间可以有多个第一连接部A,在该部位,后围板本体1叠置于车身骨架2上方,基于后围板本体1的材质,在第一连接部A可以通过涂覆第一密封胶层a实现该处的密封,由于第一密封胶层a的固化需要时间,在其固化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板本体(1)和车身骨架(2);其中,所述后围板本体(1)设置于车身后部,所述后围板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2)的第一连接部(A)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a),所述第一连接部(A)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3),所述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所述第一紧固件(3)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层(a)固化前与所述车身骨架(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板本体(1)和车身骨架(2);其中,所述后围板本体(1)设置于车身后部,所述后围板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2)的第一连接部(A)之间涂覆有第一密封胶层(a),所述第一连接部(A)的预设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紧固件(3),所述后围板本体(1)通过第二紧固件(4)与所述第一紧固件(3)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层(a)固化前与所述车身骨架(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A)设置有第一胶槽(5),所述第一胶槽(5)用以限制所述第一密封胶层(a)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3)与所述第二紧固件(4)之间涂覆有用以密封并防止所述第二紧固件(4)从所述第一紧固件(3)中脱出的第二密封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本体(1)的第一安装孔中嵌设有用以保护所述第二紧固件(4)的第一防护套(c)。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围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罗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特时代碳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