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897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舱门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位于机身侧面整流罩区域的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位于机身侧面的整流罩区域,包括上舱门和下舱门,其中,所述上舱门仅固定于起落架立柱上,所述下舱门与上舱门铰接,且通过连杆与起落架立柱下部的摆动机构连接,且摆动机构与起落架的减摆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由于仅固定在起落架上,与飞机机身或机翼壁板及整流罩无连接,支撑结构简单,同时由于利用起落架减摆装置进行驱动,省去了传统舱门液压驱动机构,因此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另外,采用连杆连接固定,且连杆反向长度可调,方便随动舱门安装和姿态调整,能够更好的满足与整流罩之间的间隙和阶差要求。

A Large Landing Gear Following Do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ircraft cabin door design, in particular to a large landing gear servo cabin door located in the rectifier hood area on the side of the fuselage. The large landing gear follower door of the invention is located in the fairing area on the side of the fuselage, including the upper hatch door and the lower hatch door. The upper hatch door is only fixed on the landing gear column, the lower hatch door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upper hatch doo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wing mechanism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anding gear column through a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w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swing reducing device of the landing gear. The large landing gear servo cabin door of the invention is fixed on the landing gear only, and has no connection with the airplane fuselage or wing panel and fairing, and has simple support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itional hydraulic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cabin door is omitted by using the landing gear anti-swing device to drive, so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weight is light. In addition, the connecting rod connection is fixed, and the reverse l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adjustabl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installation and attitude adjustment of the servo cabin door, and can better meet the gap and step difference requirements between the fairing and the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舱门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位于机身侧面整流罩区域的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技术背景现代飞机设计过程中,一般需要设计起落架随动舱门,以维持飞机在起落架收起之后良好的气动外形。现有起落架随动舱门尺寸一般不大,多位于机身正下方或侧下方,且起落架的收放方式较简单。现有随动舱门一般通过铰链或者合页连接在具有较大刚度的支持结构上,该支持结构多为飞机机身壁板或者加强后的整流罩结构。随动舱门的驱动则是通过起落架立柱驱动或者通过液压作动筒驱动。当随动舱门位于机身侧面整流罩区域且起落架尺寸较大时,随动舱门不能直接与机体壁板或整流罩连接,如果直接连接,则需要更改布置或加强整流罩,从增加重量和成本。同时,复杂的起落架收放方式导致随动舱门驱动装置的布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以解决位于机身侧面整流罩区域的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的固定和驱动问题。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其位于机身侧面的整流罩区域,包括上舱门1和下舱门2,其中,所述上舱门1仅固定于起落架立柱3上,所述下舱门2与上舱门1铰接,且通过连杆10与起落架立柱3下部的摆动机构连接,且摆动机构与起落架的减摆装置7连接,起落架收放过程中,上舱门1和下舱门2与起落架随动,且相对于起落架无相对运动;起落架轮胎着地过程中,上舱门1与起落架无相对运动,下舱门2与起落架有相对运动,运动方式为下舱门2绕位于上舱门1上的轴线9转动。所述上舱门1与起落架立柱3之间采用耳片连接方式固定,且下方单个连接耳片上集成连接多个用于固定的连杆10。所述上舱门1与起落架立柱3之间采用卡箍连接方式进行固定。所述下舱门2与上舱门1铰接方式为鹅颈式或梳状接头式。铰链固定在下舱门2上,并与上舱门1的支座连接,支座通过连杆10与起落架立柱的连接耳片连接,铰链同时通过连杆10连接起落架立柱上的摆动机构。铰链与连杆10之间设置有钛合金连接头5。所述摆动机构为“V”型摇臂6。所述连杆10包括杆13以及分别设置在杆13两端的单耳接头11和双耳接头12,其中,所述单耳接头11和双耳接头12分别与杆13两端采用螺纹连接,且单耳接头11和双耳接头12的螺纹旋向相反,可直接通过旋转杆13调整连杆10长度。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解决了位于机身侧面整流罩区域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的固定和驱动问题,达到了随动舱门的固定简单可调节,其驱动简单可靠且无需额外的动力源,且随动舱门总重量较轻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典型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舱门2.下舱门3.起落架立柱4.铰链5.连接头6.摇臂7.起落架减摆装置8.卡箍9.轴线10.连杆11.单耳接头12.双耳接头13.杆14.止动垫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给出了如下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位于机身侧面的整流罩区域,包括设有上舱门1和下舱门2,舱门外表面为光滑曲面,上舱门1和下舱门2之间留有均匀间隙。其中,有别于现有随动舱门固定在机身壁板或机翼壁板,所述上舱门1仅固定于起落架立柱3上,且仅通过连杆10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舱门1内侧设置有五个支座,下部两个,中间两个,上部一个,下部两个支座设置有同一轴线9;起落架立柱3设置有三个耳片,三个耳片呈“Δ”布置。其中,上舱门1中间两个支座与起落架立柱3下部的两个耳片位于同一平面且用三根呈“N”形布置的连杆10连接,以达到起落架放下状态时限制上舱门1水平面内的移动。上舱门1下部两个支座与起落架立柱3下方的两个耳片之间通过两根不交叉的连杆10连接,上舱门1上部支座与起落架立柱3上部耳片之间用一根连杆10连接,以达到起落架放下状态时限制上舱门1垂直平面内的移动。较佳地,在上舱门1内侧额外设置两个支座,在起落架立柱3上设置一个卡箍8,额外设置的支座与卡箍8之间通过两根连杆10连接,提供辅助支持,以增加上舱门1整体刚度。更佳地,卡箍8与起落架立柱3之间设置有橡胶件,增大与起落架立柱之间的摩擦,避免打滑。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下舱门2设置有鹅颈式铰链与上舱门1下部两个支座连接;在起落架立柱3上设置一个“V”型摇臂6,其中一臂通过连杆10与下舱门2的铰链连接头连接,另一臂通过连杆10与起落架减摆装置7连接,通过起落架减摆装置7的夹角变化带动“V”型摇臂6,再由“V”型摇臂6驱动下舱门2绕轴线9向远离起落架一侧转动。较佳地,所述鹅颈式铰链分成两个并列设置的铰链4,且上面设置有用于连接连杆10的接头,可减少额外设置支座,从而减轻重量及降低成本。另外,根据实际需要上舱门1和下舱门2之间的鹅颈式铰链可以由类似合页的梳状接头替换,以满足不同产品结构需求。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多出使用的连杆10结构类似,均包括设有杆13、单耳接头11、双耳接头12、止动垫片14、螺母、保险丝,单耳接头11和双耳接头12分别与杆13两端采用螺纹连接。较佳地,所述单耳接头11和双耳接头12的螺纹旋向相反,可直接通过旋转杆13调整连杆10长度,以达到方便、快速调整舱门状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实际工作时,在起落架收起或放下过程中,上舱门1和下舱门2与起落架随动,且上舱门1和下舱门2与起落架都无相对运动,同时上舱门1与下舱门2无相对运动。在起落架轮胎着地压缩起落架缓冲器过程中,起落架减摆装置7运动,上舱门1与起落架立柱无相对运动,下舱门2在起落架减摆装置7的驱动下运动,其运动方式为绕位于上舱门1的轴线9向远离起落架一侧转动,起落架缓冲器压缩量越大,下舱门2转动的角度越大,反之,起落架缓冲器压缩量越小,下舱门2转动的角度则越小。本专利技术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由于仅固定在起落架上,与飞机机身或机翼壁板及整流罩无连接,因此相对于传统舱门支持结构进行了大幅简化,同时由于利用起落架减摆装置进行驱动,省去了传统舱门液压驱动机构,因此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另外,采用连杆10连接固定,且连杆10反向长度可调,方便随动舱门安装和姿态调整,能够更好的与满足与整理罩之间的间隙和阶差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其特征在于:位于机身侧面的整流罩区域,包括上舱门[1]和下舱门[2],其中,所述上舱门[1]仅固定于起落架立柱[3]上,所述下舱门[2]与上舱门[1]铰接,且通过连杆[10]与起落架立柱3下部的摆动机构连接,且摆动机构与起落架的减摆装置[7]连接,起落架收放过程中,上舱门[1]和下舱门[2]与起落架随动,且相对于起落架无相对运动;起落架轮胎着地过程中,上舱门[1]与起落架无相对运动,下舱门[2]与起落架有相对运动,运动方式为下舱门[2]绕位于上舱门[1]上的轴线[9]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其特征在于:位于机身侧面的整流罩区域,包括上舱门[1]和下舱门[2],其中,所述上舱门[1]仅固定于起落架立柱[3]上,所述下舱门[2]与上舱门[1]铰接,且通过连杆[10]与起落架立柱3下部的摆动机构连接,且摆动机构与起落架的减摆装置[7]连接,起落架收放过程中,上舱门[1]和下舱门[2]与起落架随动,且相对于起落架无相对运动;起落架轮胎着地过程中,上舱门[1]与起落架无相对运动,下舱门[2]与起落架有相对运动,运动方式为下舱门[2]绕位于上舱门[1]上的轴线[9]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门[1]与起落架立柱[3]之间采用耳片连接方式固定,且下方单个连接耳片上集成连接多个用于固定的连杆[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起落架随动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门[1]与起落架立柱[3]之间采用卡箍连接方式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