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碎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56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3:08
一种白内障碎核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套管,固定针和带有收缩圈的碎核网,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柱体贯通形成套管,固定针置于套管内,固定针的尾端在套管的大直径端,固定针尾端伸出套管并设有推出板,推出板用来推动固定针在套管内前后移动。固定针顶端位于套管的小直到径端,固定针顶端包覆有鱼网状碎核网,鱼网状碎核网设有收缩圈和碎核回收袋,收缩圈的控制端位于套管的大直径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缩小极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超声能量的损伤,增加高端人工晶体的选择范围,从而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预后。

A cataract nucleus crush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taract nucleus crusher,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a fixing needle and a nucleus crushing net with a shrinking ring. Two hollow cylinder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run through to form a sleeve. The fixing needle is placed in the sleeve. The tail end of the fixing needle is at the large diameter end of the sleeve. The sleeve is extended at the tail end of the fixing needle and a push-out plate is arranged to push the fixing needle forward and backward in the sleeve The top of the fixing needle is located from the small end to the diameter end of the casing, and the top of the fixing needle is covered with a fishnet-like nuclear fragmentation net. The fishnet-like nuclear fragmentation net is provided with a shrinkage ring and a nuclear fragmentation recovery bag. The control end of the shrinkage ring is located at the large diameter end of the cas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surgical incision,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damage of ultrasound energy, increase the selection range of high-end intraocular lens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hard-core cataract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内障碎核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白内障碎核器。
技术介绍
目前白内障是目前世界第一大致盲眼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手术中白内障晶体核的处理是中心环节。小切口或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主流的术式,它的基本原理是用超声能量乳化、碎核,将晶体的核用较小的切口吸出眼球,再植入人工晶体。但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手术覆盖率低、手术时机偏晚及高度近视发生率高等原因,四级以上的硬核患者比例明显较高。对于此类患者,如采用超声乳化方式术中需要高能量和长时间作用,角膜烧灼伤、角膜内皮失代偿、后囊破裂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对于极硬核,超声乳化极为困难。因此对于此类病人,目前的常规做法是做一个5-12mm不等的较大的切口,将完整晶体核或预劈成2-4块的核块娩出。较大的手术切口不仅增加了术眼的创伤,而且术中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风险增高,术后炎症、感染的风险及术源性散光也明显增加。这类患者中目前临床主流的折叠式人工晶体置入的优势也明显下降,多焦、功能性人工晶体更是选择受限。随着目前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发展,这要求我们用更微创、更安全的方式解决硬核的取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内障碎核器,解决四级以上白内障患者的大切口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套管,固定针和带有收缩圈的碎核网,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柱体贯通形成套管,固定针置于套管内,固定针的尾端在套管的大直径端,固定针尾端伸出套管并设有推出板,推出板用来推动固定针在套管内前后移动;固定针顶端位于套管的小直到径端,固定针顶端包覆有鱼网状碎核网,鱼网状碎核网设有收缩圈和碎核网回收袋,收缩圈的控制端位于套管的大直径端口。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套管为塑料材质,所述套管的管径为1.8mm-3mm。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收缩圈为金属或高分子聚合物材质,所述收缩圈直径为0.03mm-0.5mm。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碎核网为金属丝或高分子聚合物丝线编织而成,所述碎核网筛孔密度为20目-200目之间。所述的碎核网回收袋位于套管的大直径端的端口。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步骤为:撕囊、娩核至前房,晶体核前后打入粘弹剂保护后囊及内皮;碎核器套管自白内障手术主切口插入;推出固定针,在对侧劈核器的辅助下将固定针插入晶体核中;推出带有收缩圈的碎核网,利用固定针调节晶体核平面,用劈核器牵拉辅助收缩圈自后向前兜住晶体核;向外抽拉收缩圈控制端收回收缩圈,收紧碎核网,利用细网格线的切割作用碎裂晶体核;抽吸出核碎块及剩余皮质,从主切口植入人工晶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装置可以在极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超声能量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选择高端人工晶体的可能性增加,从而改善硬核白内障患者的预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白内障碎核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一种白内障碎核器,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柱体贯通形成套管1,固定针4置于套管1内,固定针4的尾端在套管1的大直径端,固定针4尾端伸出套管1并设有推出板,推出板用来推动固定针4在套管1内前后移动。固定针4顶端位于套管1的小直到径端,固定针4顶端包覆有鱼网状碎核网2,鱼网状碎核网2设有收缩圈3,收缩圈3的控制端5位于套管1的大直径端口。所述套管为塑料材质,所述套管的管径为1.8mm-3mm;收缩圈为金属材质,所述收缩圈直径为0.03mm-0.5mm;所述碎核网为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碎核网筛孔密度为20目-200目之间。在使用过程中,本技术的操作步骤为:1.撕囊、娩核至前房,晶体核前后打入粘弹剂保护后囊及内皮;2.碎核器套管自白内障手术主切口插入;3.推出固定针,在劈核器的辅助下将固定针插入晶体核中;4.推出带有收缩圈的碎核网,利用固定针调节晶体核平面,用劈核器牵拉辅助收缩圈自后向前兜住晶体核;5.向外抽拉收缩圈控制端收回收缩圈,收紧碎核网,利用细网格线的切割作用碎裂晶体核;6.抽吸出核碎块及剩余皮质,从主切口植入人工晶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内障碎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固定针和带有收缩圈的碎核网,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柱体贯通形成套管,固定针置于套管内,固定针的尾端在套管的大直径端,固定针尾端伸出套管并设有推出板,推出板用来推动固定针在套管内前后移动;固定针顶端位于套管的小直到径端,固定针顶端包覆有鱼网状碎核网,鱼网状碎核网设有收缩圈和碎核回收袋,收缩圈的控制端位于套管的大直径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内障碎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固定针和带有收缩圈的碎核网,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柱体贯通形成套管,固定针置于套管内,固定针的尾端在套管的大直径端,固定针尾端伸出套管并设有推出板,推出板用来推动固定针在套管内前后移动;固定针顶端位于套管的小直到径端,固定针顶端包覆有鱼网状碎核网,鱼网状碎核网设有收缩圈和碎核回收袋,收缩圈的控制端位于套管的大直径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内障碎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芸赵元贾松柏陈百华何彦曹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