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明学院专利>正文

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52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包括:一主杆,该主杆下方设置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包括有一第一枢接座及一第二枢接座相对应地固定在主杆下方两侧;一第一搅拌棒,包括有一第一杆件及一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枢接;一第二搅拌棒,包括有一第三杆件及一第四杆件,所述第三杆件与该所述四杆件枢接;一套装于所述主杆上,用以在所述主杆上自上而下活动的套环,该套环枢接所述第一搅拌棒及所述第二搅拌棒的一端;所述第一搅拌棒及所述第二搅拌棒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枢接于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桶底周遭有严重积料的问题。

Developable Mobile Mixing Uni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bile agitating unit of developing typ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rod with a pivotal joint arranged below the main rod, the pivotal joint includes a first pivotal joint and a second pivotal joint fixed correspondingly on both sides below the main rod; a first stirring rod includes a first and a second rod, the first rod and the second rod are pivotally connected; and a second stirring rod is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d and the second rod.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third member and a fourth member, the third member pivots with the four members, a set of sleeve rings mounted on the main rod for moving from top to bottom on the main rod, which pivots one end of the first stirring rod and the second stirring rod, and a corresponding pivot of the first stirr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stirr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ivot seat and the second stirring rod. Second pivot seat. The inven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serious accumulation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器,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高浓度浆状物的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硅原料的需求增加,其中太阳能电池对于硅的需求殷切。若能有效回收与纯化此切损的硅物料以供太阳能芯片制作使用,则可产出的能源将远超过目前状况。集成电路厂、电子厂、晶圆厂等之晶圆研磨/加工制程所产生的废油废弃物,一般都将废油废弃物丢弃。废弃物物理组成包括固形物如碳化硅、硅、铁及研磨油如油脂成分、水分,pH值约5.5~8.5,黏度约55~65,属高浓度浆状物。因此,一般搅拌器并不适合搅拌高浓度浆状物的回收废料,及伸入浆桶搅拌回收废料。因此,需要重新设计适合搅拌高浓度浆状物的搅拌器。以目前市售的搅拌叶片多属于固定式叶片,因此无法采用较大叶片深入窄口吨桶内部进行均质化搅拌作业,仅能采用小叶片作业,所以在桶底周遭会有严重积料问题。另外,一种属于活动式的桨叶设计,则以较高转速使得桨叶在离心作用下展开,但不适于高浓度浆状物的搅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其能以缩收的方式深入窄口桶内后,再以张开的形式进行搅拌,且在搅拌的同时还可解决桶底周遭有严重积料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包括:一主杆,该主杆下方设置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包括有一第一枢接座及一第二枢接座相对应地固定在主杆下方两侧,所述第一枢接座及所述第二枢接座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一第一搅拌棒,包括有一第一杆件及一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枢接;一第二搅拌棒,包括有一第三杆件及一第四杆件,所述第三杆件与所述第四杆件枢接;一套装于所述主杆上,用以在所述主杆上自上而下活动的套环,该套环枢接所述第一搅拌棒及所述第二搅拌棒的一端;所述第一搅拌棒及所述第二搅拌棒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枢接于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所述套环的向下和向上活动对应有第一搅拌棒及第二搅拌棒向外张开和向内合并。较佳地,所述第一枢接座及所述第二枢接座在主杆底部沿水平方向平行地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枢接座及所述第二枢接座的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亦对应地设置。较佳地,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与所述第四杆件的一端枢接。较佳地,所述第二杆件的设置有波浪状或锯齿状的第一扰流部,所述第二杆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枢接孔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座。较佳地,所述第四杆件设置有波浪状或锯齿状的第二扰流部,所述第四杆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接孔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座。较佳地,所述套环底部设有一第三枢接部与一第四枢接部,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四枢接部。较佳地,所述主杆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套环上对应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套环向下活动使第二杆件和第四杆件的夹角为180°对应有所述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较佳地,所述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还包含有一用以带动套环上下活动的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含:一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主杆外周,其底部连接于所述套环;一连接于所述套管顶部,用以拉动所述套管上下活动的拉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之间,第一杆件和套环之间、第三杆件和套环之间、第二杆件和主杆底部之间、第四杆件和主杆底部之间均将连接方式设置为枢接的形式,使得各杆件能在套环的作用下进行枢接活动,当套环在主杆上向下运动时,上述枢接活动使得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向外张开,当套环在主杆上向上运动时,上述枢接活动使得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向内缩合,即如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开展式搅拌器时,可先将缩合状态下的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伸入浆桶后再使套环向下活动使其展开,需要收回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只需使套环向上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开展式搅拌器回到缩合状态后再从浆桶内提出即可。这样使得了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可以采用大叶片的设计以适用于高浓度浆状物的搅拌,解决桶底周遭有严重积料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缩合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半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全展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缩合状态下准备通过浆桶桶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缩合状态下进入浆桶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进入浆桶内全展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该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包括有一主杆12、一第一搅拌棒14、一第二搅拌棒16与一套环18,该主杆12下方设置有一枢接件,该枢接件包括有一第一枢接座124及一第二枢接座126相对应地固定在主杆12下方两侧。该第一枢接座124及该第二枢接座126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一枢接孔1242及第二枢接孔1244,且该第一枢接座124及所述第二枢接座126在主杆12底部沿水平方向平行地排列设置。该第一枢接座124及该第二枢接座126的第一枢接孔1242及第二枢接孔1244亦对应地设置。结合图1至图3所示,该第一搅拌棒14包括有一第一杆件142及一第二杆件144,其中所述第一杆件142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枢接部1422与所述第二杆件144的一端枢接,使得该第一杆件142与该第二杆件144可以弯曲。所述第二杆件144设置有波浪状或锯齿状的第一扰流部1442,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前述的形状。所述第二杆件14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枢接孔1242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座124。使该第二杆件144可以相对于所述主杆12进行转动。第一杆件142与第二杆件144可为片状。结合图1至图3所示,第二搅拌棒16包括有一第三杆件162及一第四杆件164,其中第三杆件162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枢接部1622与第四杆件164的一端枢接,使得该第三杆件162与该第四杆件164可以弯曲。第四杆件164设置有波浪状或锯齿状的第二扰流部1642,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前述的形状。第四杆件16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接孔1244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座126,使第四杆件164可以相对于所述主杆12进行转动。结合图1至图3所示,套环18底部设有一第三枢接部182与一第四枢接部184,所述第一杆件142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枢接部182,所述第三杆件162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四枢接部184。使得第一杆件142与该第三杆件162可以相对于套环18进行转动。第三杆件162与该第四杆件164可为片状。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主杆1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1,所述套环18上对应设置有限位槽20,所述套环18向下活动使第二杆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包括:一主杆(12),该主杆(12)下方设置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包括有一第一枢接座(124)及一第二枢接座(126)相对应地固定在主杆(12)下方两侧,所述第一枢接座(124)及所述第二枢接座(126)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一枢接孔(1242)及第二枢接孔(1244);一第一搅拌棒(14),包括有一第一杆件(142)及一第二杆件(144),所述第一杆件(142)与所述第二杆件(144)枢接;一第二搅拌棒(16),包括有一第三杆件(162)及一第四杆件(164),所述第三杆件(162)与该所述第四杆件(164)枢接;一套装于所述主杆(12)上,用以在所述主杆(12)上自上而下活动的套环(18),该套环(18)枢接所述第一搅拌棒(14)及所述第二搅拌棒(16)的一端;所述第一搅拌棒(14)及所述第二搅拌棒(16)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枢接于第一枢接座(124)及第二枢接座(126);所述套环(18)的向下和向上活动对应有第一搅拌棒(14)及第二搅拌棒(16)向外张开和向内合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包括:一主杆(12),该主杆(12)下方设置有一枢接件,所述枢接件包括有一第一枢接座(124)及一第二枢接座(126)相对应地固定在主杆(12)下方两侧,所述第一枢接座(124)及所述第二枢接座(126)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第一枢接孔(1242)及第二枢接孔(1244);一第一搅拌棒(14),包括有一第一杆件(142)及一第二杆件(144),所述第一杆件(142)与所述第二杆件(144)枢接;一第二搅拌棒(16),包括有一第三杆件(162)及一第四杆件(164),所述第三杆件(162)与该所述第四杆件(164)枢接;一套装于所述主杆(12)上,用以在所述主杆(12)上自上而下活动的套环(18),该套环(18)枢接所述第一搅拌棒(14)及所述第二搅拌棒(16)的一端;所述第一搅拌棒(14)及所述第二搅拌棒(16)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枢接于第一枢接座(124)及第二枢接座(126);所述套环(18)的向下和向上活动对应有第一搅拌棒(14)及第二搅拌棒(16)向外张开和向内合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座(124)及所述第二枢接座(126)在主杆(12)底部沿水平方向平行地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枢接座(124)及所述第二枢接座(126)的第一枢接孔(1242)及第二枢接孔(1244)亦对应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展式机动搅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142)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枢接部(1422)与所述第二杆件(14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哲源吴志鸿叶荣冠董国文杨奉儒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