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驱动力传递机构及使用它的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06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将施加到电动输入齿轮(第一输入部件)(1)或者手动输入轴(第二输入部件)(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输出部件)(3)的输入切换离合器(4),并且在电动输入齿轮(1)的输入侧设置有无自锁功能的简单的构造的减速器(5),与从手动输入轴(2)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4)使输出轴(3)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相比,增大从手动输入轴(2)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4)使电动输入齿轮(1)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从而能够防止由手动输入轴(2)驱动时的电动输入齿轮(1)的随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力传递机构及使用它的电子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输入切换离合器借助第一输入部件和第二输入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驱动输出部件而使之旋转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使用该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电子锁。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许多的产品领域中,推进以往在手动下进行操作的器具、装置的电动化,但有时根据其功能,要求在停电时、电池用尽的时候能够在手动下操作。例如,虽然在入户门中无需钥匙而进行上锁/开锁的电子锁正在普及,但需要构成为,还能够进行备于在电子锁停电时等紧急时刻使用现有的钥匙的上锁/开锁。作为上述那样的电子锁,具备:第一输入部件,其通过来自马达的电动输入被驱动而旋转;第二输入部件,其通过来自钥匙或者指旋器(thumbturn)的手动输入被驱动而旋转;输出部件,其使锁定插销进退;以及输入切换离合器,其将施加到第一输入部件或者第二输入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部件,通过电动输入和手动输入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进行上锁/开锁(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8928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电子锁中,在马达与第一输入部件之间装入有反向输入切断机构,该反向输入切断机构将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第一输入部件,对于施加到第一输入部件的反向输入扭矩进行锁定而使第一输入部件停止。根据该结构,在驱动第二输入部件而使之旋转时,被从输入切换离合器施加反向输入的第一输入部件保持停止的状态而不随同旋转,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使用钥匙、指旋器的上锁/开锁的操作。然而,作为该反向输入切断机构,由于采用具有自锁功能的蜗杆机构、高减速率的减速机构、或者将输入扭矩传递到输出侧并对施加到输出侧的反向输入扭矩进行锁定从而切断扭矩传递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因此存在整体的构造变得烦杂的问题。上述的问题并不限于电子锁,在装入有通过输入切换离合器的作用由第一输入部件和第二输入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驱动输出部件而使之旋转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装置中是普遍存在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借助第一输入部件和第二输入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驱动输出部件而使之旋转,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防止由第二输入部件驱动时的第一输入部件的随同旋转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和使用该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电子锁。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具备:第一输入部件;第二输入部件;输出部件;以及切换离合器,其将施加到上述第一输入部件或者第二输入部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部件,与从上述第二输入部件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使输出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相比,从上述第二输入部件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使第一输入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被设定得较大。根据上述的结构,由第一输入部件和第二输入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驱动输出部件而使之旋转,且即使未装入蜗杆机构、高减速率的减速机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等构造复杂的反向输入切断机构,也能够在由第二输入部件驱动时,使第一输入部件不随同旋转。具体地,例如,可以采用在上述第一输入部件的输入侧设置有无自锁功能的减速器的结构。该减速器只要能够根据扭矩损失增大使第一输入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即可,因此与具有自锁功能的高减速率的减速器相比,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化。或者,也可以设置对上述第一输入部件赋予制动力的单元。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输入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在与上述第一输入部件连结为能够传递旋转的外圈的径向内侧,配置有绕与上述第二输入部件相同的轴心和上述输出部件一体旋转的内圈,在上述内圈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轮面,在上述外圈的内周圆筒面与内圈的各凸轮面之间形成有沿周向逐渐变狭小的楔形空间,在这些各楔形空间装入有锁定卡合件和将该锁定卡合件向楔形空间的狭小部压入的弹簧,具有插入到上述各楔形空间的周向两侧的柱部的锁定解除片与所述第二输入部件连结为能够传递旋转,在上述第二输入部件与内圈之间设置有以存在微小的角度延迟的方式将第二输入部件的旋转传递到内圈的扭矩传递单元,在将旋转驱动力施加到上述第一输入部件时,上述外圈经由锁定卡合件与内圈进行锁定,从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内圈以及输出部件,在将旋转驱动力施加到上述第二输入部件时,在通过上述第二输入部件的旋转将上述外圈与内圈的锁定状态解除之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内圈以及输出部件,在上述输入切换离合器以如下方式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对该输入切换离合器的外圈赋予制动力的单元。这里,作为赋予上述制动力的单元,能够采用在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装入到接受该制动力的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锁具备:上述那样的结构的驱动力传递机构;马达,其驱动上述第一输入部件而使之旋转;钥匙或者指旋器,其接受手动输入并驱动上述第二输入部件而使之旋转;以及锁定插销,其通过上述输出部件的旋转而进退。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如上述那样,借助第一输入部件和第二输入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驱动输出部件而使之旋转,且即使不装入构造复杂的反向输入切断机构,也能够防止由第二输入部件驱动时的第一输入部件的随同旋转,因此与以往相比,设计的自由度大,能够简化整体构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锁由于装入有上述结构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轻松地进行在手动输入下的上锁/开锁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纵剖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的(a)、图3的(b)分别是图1的输入切换离合器的手动输入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纵剖主视图。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纵剖主视图。图6是装入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变形例的电子锁的纵剖主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3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具备:作为第一输入部件的电动输入齿轮1;作为第二输入部件的手动输入轴2;作为输出部件的输出轴3;将向电动输入齿轮1的电动输入和向手动输入轴2的手动输入中的任意一个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3的输入切换离合器4;以及设置在电动输入齿轮1的输入侧的减速器5。该电动输入齿轮1、手动输入轴2与输出轴3各自的内端侧部分、以及输入切换离合器4被收纳于通过盖部6b封堵矩形箱部6a的一侧的开口的壳体(固定部件)6。另外,减速器5没有自锁功能,与成为电动输入齿轮1的驱动源的马达7一起构成带减速器的马达,并固定于壳体6的外侧面,其输出侧的小径部5a在壳体6内被用键固定于电动输入齿轮1的内周。上述手动输入轴2在外端侧的大径部从壳体6局部突出的状态下被壳体6支承为自由旋转,并具有与该大径部连续且在外周形成有对边宽度的卡合部2a、和从该卡合部2a的内端面突出的小径圆筒部2b。另一方面,上述输出轴3在外端侧从壳体6突出的状态下被壳体6支承为自由旋转,并在其内端如后述那样一体地形成有构成输入切换离合器4的一部分的内圈8。而且,手动输入轴2的卡合部2a的前端侧部分插入到设置于内圈8中央的卡合孔8a,小径圆筒部2b从内圈8的卡合孔8a的底部嵌入于输出轴3的圆形孔3a,手动输入轴2与输出轴3及内圈8绕同一轴心旋转。这里,内圈8的卡合孔8a形成为截面与手动输入轴2的卡合部2a为几乎相同的形状,并在插入手动输入轴2的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输入部件;第二输入部件;输出部件;以及输入切换离合器,其将施加到所述第一输入部件或者第二输入部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部件,与从所述第二输入部件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使输出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相比,从所述第二输入部件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使第一输入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被设定得较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1 JP 2016-1840081.一种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输入部件;第二输入部件;输出部件;以及输入切换离合器,其将施加到所述第一输入部件或者第二输入部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部件,与从所述第二输入部件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使输出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相比,从所述第二输入部件经由输入切换离合器使第一输入部件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被设定得较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输入部件的输入侧设置有无自锁功能的减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第一输入部件赋予制动力的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切换离合器构成为,在与所述第一输入部件连结为能够传递旋转的外圈的径向内侧,配置有绕与所述第二输入部件相同的轴心和所述输出部件一体旋转的内圈,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轮面,在所述外圈的内周圆筒面与内圈的各凸轮面之间形成有沿周向逐渐变狭小的楔形空间,在这些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糸见正二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