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反渗透系统控制阀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06/16/2016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51,188和06/17/2016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351,494的权益,其中每个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结合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水过滤器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反渗透水过滤器的控制阀。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代表美国专利No.6,110,360中公开的反渗透控制阀的改进。该阀在其开发时是本领域中的重大进步。然而,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反渗透过滤器系统性能多年来在产品水的生产率方面已经大大增加,所述问题已经加剧,如下文更充分地描述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而被最好地理解,所述描述和附图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图1示出了在系统关闭位置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阀。图2示出了在产品水分配位置中的图1的控制阀。图3示出了在产品水生产位置中的图1的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应理解的是,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反渗透水净化系统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壳体,具有供水端口、挤压水端口、排放端口和产水连接部,其中每个都通到孔中;第一O形环,位于所述孔中在所述给水端口与所述挤压水端口之间;第二O形环,位于所述孔中在所述挤压水端口与所述排放端口之间;第三O形环,位于所述孔中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产品水连接部之间;和控制活塞,可移动地位于壳体的孔中,所述控制活塞包括排泄/排放井,其中,侧面被斜切,当所述排泄/排放井经过所述第二O形环时,所述排泄/排放井在所述挤压水端口与所述排放端口之间提供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O形环与所述排泄/排放井的斜切侧面之间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6 US 62/351,188;2016.06.17 US 62/351,494;1.一种用于反渗透水净化系统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壳体,具有供水端口、挤压水端口、排放端口和产水连接部,其中每个都通到孔中;第一O形环,位于所述孔中在所述给水端口与所述挤压水端口之间;第二O形环,位于所述孔中在所述挤压水端口与所述排放端口之间;第三O形环,位于所述孔中在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产品水连接部之间;和控制活塞,可移动地位于壳体的孔中,所述控制活塞包括排泄/排放井,其中,侧面被斜切,当所述排泄/排放井经过所述第二O形环时,所述排泄/排放井在所述挤压水端口与所述排放端口之间提供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O形环与所述排泄/排放井的斜切侧面之间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所述排泄/排放井的斜切侧面从所述控制活塞的外圆柱形表面延伸到所述排泄/排放井的底部处的平行圆柱形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所述控制活塞包括第一流动路径,当所述控制活塞在最靠近所述挤压水端口的位置处时,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提供从所述给水端口到所述挤压水端口的缓慢但是正的给水流速率,所述控制活塞与所述第二O形环配合,以阻挡所述挤压水端口与所述排放端口之间的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阀,其中,当所述控制活塞在最靠近所述给水端口的位置处时,所述控制活塞还与第三O形环配合,以阻挡所述排放端口与所述产品水连接部之间的流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当所述控制活塞在最远离所述给水端口的位置处时,所述控制活塞移动经过所述第一O形环,以将所述给水端口直接联接到所述挤压水端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中,当所述控制活塞在最远离所述给水端口的位置处时,所述控制活塞还与所述第二O形环配合,以阻挡所述挤压水端口与排放端口之间的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中,所述控制活塞还与所述第三O形环配合,以在所述控制活塞的所有位置中阻挡所述产品水连接部与排放端口之间的流动。8.一种用于控制反渗透水净化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处于自来水压力的反渗透过滤器膜废水联接到控制阀的给水端口;通过止回阀将产品水储存罐联接到所述控制阀的产品水连接部,所述止回阀防止来自所述产品水连接部的反向流返回到所述产品水储存罐;将产品水分配阀联接到所述控制阀的产品水连接部,使得所述止回阀防止来自所述产品水分配阀的反向流返回到所述产品水储存罐;打开所述产品水分配阀,以使所述控制阀中的控制活塞移动到最远离给水端口的位置,并且因此使所述给水端口联接到所述控制阀的挤压水端口,以对所述产品水储存罐中的囊的外表面加压;关闭所述产品水分配阀,以使所述控制活塞朝向所述给水端口移动,并且因此使所述挤压水端口和所述控制阀的排放端口联接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