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齐勇波专利>正文

打谷风谷两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0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力打谷风谷两用机,它包括机架(1)、机壳(8)、打谷滚筒(23)以及由踏板(3)、连杆(5)、齿轮(6)和(7)组成的传动机构,踏板(3)通过转轴(2)支承在机架(1)上,齿轮(7)连接在滚筒轴(21)上,滚筒(23)通过滚筒轴(21)支承在机架(1)上,通过踏板(3)带动连杆(5)、齿轮(6)和齿轮(7),进而带动滚筒(23)转动,其特征在于: a. 机壳(8)呈蜗形体,蜗体脊背开一打谷进料口(18),配置一上下翻转的扇形槽罩(11),槽罩(11)与进料口(18)边缘的机壳设置一锁扣(10),蜗体口为出风口(16),在出风口(16)之上垂直连通出风口(16)设有风谷漏斗(4),在出风口(16)之下开有一连通出风口(16)的漏槽(15),蜗体的两侧中央开有进风口(12),以进风口(12)的中心为圆心水平、垂直等距设置四定位孔(9),使之与机架上的机壳定位孔(13)配合联接,使出风口(16)能处在向下或水平状态,在风谷漏斗(4)与机壳(8)连接处的机壳上,设有漏斗开关(14)。 b. 沿滚筒(23)均布的滚齿支承板(20)呈圆弧状,滚齿(17)设置于滚齿支承板(20)上,滚齿支承板(20)与滚筒轮缘(19)之间呈可分离式联接。 c. 滚筒(23)两端支撑滚筒的轮辐(22)呈一倾角,使之形成向内吸风的吸风扇,轮辐(22)的内侧中间设置一连接片(24),与取下的滚齿支承板(20)连接,形成风谷机的叶片(25)。(*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的人力打谷机,特别是一种既可以打谷同时兼具风谷功能的打谷风谷两用机。现有的人力打谷机,主要是由机架、打谷滚筒、传动机构组成,而传动机构一般包括脚踏板、连杆、齿轮,打谷滚筒即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而工作,这种打谷机,结构简单实用;但是,它的缺点是功能单一,无法将脱下的谷粒风吹干净。目前,市面上还未发现兼具风谷功能的打谷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打谷机,它在不改变现有的人力打谷机的结构和增加机件的情况下,就同时兼具打谷风谷两种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现有的人力打谷机的机壳做成蜗形体,蜗形体机壳设有打谷进料口、风谷进谷漏斗、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在打谷位置转90°角即为风谷位置,活动式连接的滚齿支承板沿滚筒呈圆弧形,取下连接在支撑滚筒的轮辐上,形成风谷的叶片,打谷机变为风谷机。本技术由于只改进打谷机的滚齿支承板和机壳,并不改变原人力打谷机的基本结构和增加机件,所以结构特别简单,而功能却从单一的打谷变为同时兼具风谷两种功能,大为降低总体成本。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俯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力打谷风谷两用机,它包括机架(1)、机壳(8)、打谷滚筒(23)以及由踏板(3)、连杆(5)、齿轮(6)和(7)组成的传动机构,踏板(3)通过转轴(2)支承在机架(1)上,齿轮(7)连接在滚筒轴(21)上,滚筒(23)通过滚筒轴(21)支承在机架(1)上,通过踏板(3)带动连杆(5)、齿轮(6)和齿轮(7),进而带动滚筒(23)转动,其特征在于a.机壳(8)呈蜗形体,蜗体脊背开一打谷进料口(18),配置一上下翻转的扇形槽罩(11),槽罩(11)与进料口(18)边缘的机壳设置一锁扣(10),蜗体口为出风口(16),在出风口(16)之上垂直连通出风口(16)设有风谷漏斗(4),在出风口(16)之下开有一连通出风口(16)的漏槽(15),蜗体的两侧中央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勇波
申请(专利权)人:齐勇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