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377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遮光层,遮光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部;反射膜层,反射膜层位于遮光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反射膜层包括多个反射部;感光膜层,感光膜层位于反射膜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感光膜层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遮光部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反射部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指纹识别单元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一投影、第二投影、第三投影三者相交叠。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增加指纹识别单元接收的光通量,提升指纹识别单元的识别灵敏度,提升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效果。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显示产品普及,信息安全备受消费者关注。指纹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与身俱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用户在操作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前,只需要用手指触摸显示装置就可以进行权限验证,简化了权限验证过程。指纹识别具备唯一性,难以复制,广泛应用于移动显示产品的解锁、支付确认。现有的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中,均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和多个指纹传感单元,指纹传感单元可以根据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触摸主体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进行指纹的识别,通过指纹纹谷与纹脊的反射率差异,实现指纹传感单元接收不同指纹信息差异化,形成指纹图像。现有技术的指纹传感单元感应到的光为经手指按压反射而来的光,但部分反射光会透过指纹传感单元,此部分光量指纹传感单元无法利用,从而可能会减少指纹传感单元接收到的光通量,引起指纹识别灵敏度的降低。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经手指按压反射而来的光,增加指纹识别指纹传感单元接收到的光通量,提升指纹识别灵敏度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遮光层,遮光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部;反射膜层,反射膜层位于遮光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反射膜层包括多个反射部;感光膜层,感光膜层位于反射膜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感光膜层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遮光部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反射部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指纹识别单元向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一投影、第二投影、第三投影三者相交叠。基于同一思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位于衬底基板远离遮光层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通过多个遮光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与感光膜层中的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对应,可以遮挡衬底基板远离感光膜层一侧的结构向指纹识别单元发射的光线,从而可以避免衬底基板远离感光膜层一侧结构产生的光亮对指纹识别单元识别光信号的影响,提高指纹识别单元的识别灵敏度,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还通过位于感光膜层和遮光层之间的包括多个反射部的反射膜层,使多个反射部在垂直于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与感光膜层中的多个指纹识别单元对应,从而可以使经按压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手指的纹谷纹脊反射而来的光线中,一部分被指纹识别单元吸收,产生光感电流后,避免另一部分光线透过指纹识别单元被遮光层吸收、造成一定光能浪费的同时,还可以经反射部反射后重新被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增加指纹识别单元接收的光通量,提升指纹识别单元的识别灵敏度,从而使经按压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手指的纹谷纹脊反射而来的光线得到充分利用,提升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效果。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剖面图的指纹识别光线的路线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像素单元和指纹识别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10是图7的像素单元和指纹识别单元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7的像素单元和指纹识别单元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请参考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仅示意出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遮光层20,遮光层20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遮光层20包括多个遮光部201;反射膜层30,反射膜层30位于遮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反射膜层30包括多个反射部301;感光膜层40,感光膜层40位于反射膜层3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感光膜层40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401;遮光部2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反射部3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指纹识别单元401向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一投影、第二投影、第三投影三者相交叠。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衬底基板10一侧设有遮光层20,遮光层20包括多个遮光部201,多个遮光部20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与感光膜层40中的多个指纹识别单元401对应,遮光部201可以遮挡衬底基板10远离感光膜层40一侧的结构(可选的,衬底基板10远离感光膜层40一侧的结构为包括背光源的背光模组)向指纹识别单元401发射的光线,从而可以避免衬底基板10远离感光膜层40一侧结构产生的光亮对指纹识别单元401识别光信号的影响,提高指纹识别单元401的识别灵敏度,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效果。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遮光层2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反射膜层30,反射膜层30位于感光膜层40和遮光层20之间,反射膜层30包括多个反射部301,多个反射部30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方向上与感光膜层40中的多个指纹识别单元401对应,从而可以使经按压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手指的纹谷纹脊反射而来的光线中,一部分被指纹识别单元401吸收,产生光感电流后,避免另一部分光线透过指纹识别单元401被遮光层20吸收、造成一定光能浪费的同时,还可以经反射部301反射后重新被指纹识别单元401接收,增加指纹识别单元401接收的光通量,提升指纹识别单元401的识别灵敏度,从而使经按压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手指的纹谷纹脊反射而来的光线得到充分利用,提升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部;反射膜层,所述反射膜层位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反射膜层包括多个反射部;感光膜层,所述感光膜层位于所述反射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感光膜层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所述遮光部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反射部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一投影、所述第二投影、所述第三投影三者相交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部;反射膜层,所述反射膜层位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反射膜层包括多个反射部;感光膜层,所述感光膜层位于所述反射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感光膜层包括多个指纹识别单元;所述遮光部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反射部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一投影、所述第二投影、所述第三投影三者相交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投影覆盖所述第三投影,所述第一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投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漏极、硅岛,所述硅岛所在膜层位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栅极所在膜层位于所述硅岛所在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所在膜层位于所述栅极所在膜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硅岛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第四投影,所述第四投影与所述第一投影相交叠;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层的材料为金属氧化物或者Au、Ag、Cu中的任一种,所述反射膜层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40%。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智陈国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