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维调整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14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4:25
一种五维调整架,包括位于底部的Z方向调节机构、位于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上方顺次设置的X方向调节机构、Y方向调节机构、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以及同轴透镜座;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左右方向调整,所述X方向调节机构用于竖直方向调整,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前后方向调整,其固定于X方向调节机构上,所述俯仰偏摆调节机构用于俯仰及偏摆的调整,所述同轴透镜座固定于所述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上,通过五维调整架各单元的独立调节,可方便快捷的完成标准镜面的焦点固定。

A Five-Dimensional Adjustment Frame

A five-dimensional adjusting frame includes a Z-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at the bottom, an X-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arranged sequentially above the Z-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a Y-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a pitch yaw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coaxial lens seat; the Z-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left-right direction adjusting, the X-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vertical direction adjusting, and the Y-direc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front-end adjusting. The rear direction adjustment is fixed on the X direc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The pitch and yaw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used for pitch and yaw adjustment. The coaxial lens seat is fixed on the pitch and yaw adjustment mechanism.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adjustment of each unit of the five-dimensional adjustment frame, the focus of the standard mirror can be fixed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维调整架
本技术涉及调整架,特别是一种五维调整架,适用于各种光学元件的精密安装和调整。
技术介绍
光学精密机械领域中,在进行镜片测量时,需要将被测镜片与标准镜片的焦点重合,才能完成测量。标准镜面的焦点固定,需要调节被测镜面的位置,由于其位姿定位要求十分精准,需要用到五维调整架,通过XYZ三个平面方向将大致位置调节之后,再通过俯仰偏摆进行微调,以实现这五个维度的位置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维调整架,通过五维调整架各单元的独立调节,可方便快捷的完成标准镜面的焦点固定。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性提供了一种五维调整架,包括位于底部的Z方向调节机构、位于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上方顺次设置的X方向调节机构、Y方向调节机构、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以及同轴透镜座;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左右方向调整,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导向单元、第一复位单元、以及水平设置的Z位移板和Z固定板,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Z位移板与所述Z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单元一端与Z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Z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Z固定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Z位移板的运动;所述X方向调节机构用于竖直方向调整,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导向单元、第二复位单元、以及竖直设置的X位移板和X固定板,所述X固定板位于最外层,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X位移板与所述X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X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X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X固定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控制所述X位移板的运动;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前后方向调整,其固定于X方向调节机构上,包括第三驱动单元、第三导向单元、第三复位单元、以及竖直设置的Y位移板,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以所述X位移板为固定板,所述第三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Y位移板与所述X位移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Y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X位移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X位移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控制所述Y位移板的运动;所述俯仰偏摆调节机构用于俯仰及偏摆的调整,其固定于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包括俯仰驱动单元、俯仰及偏摆复位单元、偏摆驱动单元、竖直设置的第四位移板与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位于所述Y位移板外侧,所述第四位移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左下侧经由顶轴连接、左上侧及右下侧分别安装所述俯仰驱动单元与所述偏摆驱动单元,所述俯仰及偏摆复位单元一端与所述第四位移板相连,另一端于所述第四固定板相连,以经由所述俯仰驱动单元、俯仰复位单元控制所述第四位移板移板的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同轴透镜座固定于所述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上,其为反牙结构,拧紧收缩,松开扩展。优选的,所述同轴透镜座用于夹持镜片的竖直杆为弹性材料。进一步的,所述X固定板外侧还设有加强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第三驱动单元为分厘卡;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第二导向单元、第三导向单元为滑块-导轨;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第二复位单元、第三复位单元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俯仰驱动单元、偏摆驱动单元为丝杠驱动,所述俯仰及偏摆复位单元为弹簧。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所示的五维调整架,在进行五个维度的调整时,可以消除间隙并有效的保证其直线度,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经久耐用。其中,XYZ方向采用直线导轨与弹簧的组合使用,以X方向为例,由于X固定板与X位移板分别经由导轨与弹簧连接,当调节X方向位移机构的分离卡时,分离卡可通过固定板、弹簧带动X位移板沿导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X方向的调整控制;YZ方向同理。当需要进行俯仰调节时,调节左上角丝杠,左下角的丝杠和左下角顶轴为支点,拉动弹簧,绕其两点行程的线运动;需要进行偏摆调节时,调节右下角的角丝杠,以左上角丝杠和左下角顶轴为支点定,可旋转形成偏摆的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五维调整架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右视图;图3为本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第一驱动单元1、第二驱动单元2、第三驱动单元3、俯仰驱动单元4、偏摆驱动单元5、顶轴6、滑块7、第四位移板8、第四固定板9、竖直杆14、第三导向单元23、Y位移板26、第一导向单元27、、第二导向单元28、X位移板29、加强板30、X固定板31、Z位移板34、Z固定板3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五维调整架,其关于X方向对称设计,包括位于底部的Z方向调节机构、位于Z方向调节机构上方顺次设置的X方向调节机构、Y方向调节机构、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以及同轴透镜座。Z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左右方向调整,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第一导向单元27、第一复位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水平设置的Z位移板34和Z固定板36,Z固定板36设置在滑块7上,第一导向单元27设置于Z位移板34与Z固定板36之间,第一复位单元一端与Z位移板34相连、另一端固定于Z固定板36上,第一驱动单元1与Z固定板36固定相连,以经由第一驱动单元1控制Z位移板34的运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优选方案,第一驱动单元1为分厘卡、第一导向单元27为滑块-导轨、第一复位单元为弹簧,当需要进行Z方向调整时,由于Z固定板36与Z位移板34分别经由滑块-导轨以及弹簧连接,故当调节Z方向位移机构的分离卡时,分厘卡可通过Z固定板36、弹簧带动Z位移板34在导轨上沿左右方向移动。X方向调节机构用于竖直方向调整,包括第二驱动单元2、第二导向单元28、第二复位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竖直设置的X位移板29和X固定板31,X固定板31位于最外层,第二导向单元28设置于X位移板29与X固定板31之间,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X固定板31相连、另一端固定于X位移板29上,第二驱动单元2与X固定板31固定相连,以经由第二驱动单元2控制X位移板29的运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优选方案,第二驱动单元2为分厘卡、第二导向单元28为滑块-导轨、第二复位单元为弹簧,当需要进行X方向调整时,由于X固定板31与X位移板29分别经由滑块-导轨以及弹簧连接,当调节X方向位移机构的分离卡时,分厘卡可通过X固定板31、弹簧带动X位移板29在导轨上沿竖直方向移动。Y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前后方向调整,其固定于X方向调节机构上,包括第三驱动单元3、第三导向单元23、第三复位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竖直设置的Y位移板26,Y方向调节机构以X位移板29为固定板,第三导向单元设置23于Y位移板26与X位移板29之间,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Y固定板26相连、另一端固定于X位移板29上,第二驱动单元3与X位移板固定相连,以经由第二驱动单元3控制Y位移板26的运动;作为一优选方案,第三驱动单元3为分厘卡、第三导向单元23为滑块-导轨、第二复位单元为弹簧,当需要进行Y方向调整时,由于Y位移板26与X位移板29分别经由滑块-导轨以及弹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维调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的Z方向调节机构、位于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上方顺次设置的X方向调节机构、Y方向调节机构、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以及同轴透镜座;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左右方向调整,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导向单元、第一复位单元、以及水平设置的Z位移板和Z固定板,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Z位移板与所述Z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单元一端与Z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Z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Z固定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Z位移板的运动;所述X方向调节机构用于竖直方向调整,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导向单元、第二复位单元、以及竖直设置的X位移板和X固定板,所述X固定板位于最外层,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X位移板与所述X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X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X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X固定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控制所述X位移板的运动;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前后方向调整,其固定于X方向调节机构上,包括第三驱动单元、第三导向单元、第三复位单元、以及竖直设置的Y位移板,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以所述X位移板为固定板,所述第三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Y位移板与所述X位移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Y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X位移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X位移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控制所述Y位移板的运动;所述俯仰偏摆调节机构用于俯仰及偏摆的调整,其固定于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包括俯仰驱动单元、俯仰及偏摆复位单元、偏摆驱动单元、竖直设置的第四位移板与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位于所述Y位移板外侧,所述第四位移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左下侧经由顶轴连接、左上侧及右下侧分别安装所述俯仰驱动单元与所述偏摆驱动单元,所述俯仰及偏摆复位单元一端与所述第四位移板相连,另一端于所述第四固定板相连,以经由所述俯仰驱动单元、俯仰复位单元控制所述第四位移板移板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维调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的Z方向调节机构、位于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上方顺次设置的X方向调节机构、Y方向调节机构、俯仰偏摆调节机构以及同轴透镜座;所述Z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左右方向调整,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导向单元、第一复位单元、以及水平设置的Z位移板和Z固定板,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Z位移板与所述Z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单元一端与Z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Z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Z固定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Z位移板的运动;所述X方向调节机构用于竖直方向调整,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导向单元、第二复位单元、以及竖直设置的X位移板和X固定板,所述X固定板位于最外层,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X位移板与所述X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X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X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X固定板固定相连,以经由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控制所述X位移板的运动;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用于前后方向调整,其固定于X方向调节机构上,包括第三驱动单元、第三导向单元、第三复位单元、以及竖直设置的Y位移板,所述Y方向调节机构以所述X位移板为固定板,所述第三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Y位移板与所述X位移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单元一端与Y位移板相连、另一端固定于所述X位移板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乾曜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