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机动力的缸头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70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机动力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机动力的具有双油气分离室的缸头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部设置两个油气分离室,在第一油气分离室内布置有呼吸阀,在第二油气分离室内布置有油气分离网;油气混合气体首先进入第一油气分离室,在呼吸阀的作用下对油气混合气体进行第一次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气混合气体再进入第二油气分离室,在油气分离网的作用下,对油气混合气体进行第二次油气分离,经两次油气分离作用后的油气混合气体含油量非常低,然后直接由出口排出缸头盖,完成了油气混合气体在缸头盖内的油气分离过程。

A Kind of Cylinder Head Head for Open P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pen power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to a cylinder head head with dual oil and gas separation chambers for open pow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wo oil-gas separation chambers inside, a breathing valv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oil-gas separation chamber and an oil-gas separation network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oil-gas separation chamber; the oil-gas mixture first enters the first oil-gas separation chamber, and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breathing valve, the oil-gas mixture is sepa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the separated oil-gas mixture enters the second oil-gas separation chamber. Under the action of oil-gas separation network, the oil-gas mixture is separated for the second time. After two oil-gas separation, the oil content of the oil-gas mixture is very low. Then the oil-gas mixture is discharged directly from the outlet of the cylinder head, and the oil-gas s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oil-gas mixture in the cylinder head is comple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机动力的缸头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缸头盖,特别是一种通力动力的具有两个油气分离室的缸头盖。
技术介绍
现有通机动力系统的缸头盖,其内部只有一个油气分离室,呼吸阀布置在油气分离室内。从曲轴箱来的高温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室,所述油气混合气体是润滑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呼吸阀对油气混合气体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流回曲轴箱,分离过后的未完全分离的油气混合气体流出缸头盖,经空气滤清器后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现有技术的缸头盖由于只经过了呼吸阀的过滤,油气分离得不彻底,从缸头盖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中仍存在大量的润滑油,大量的润滑油随气体排出缸头盖而损耗掉,导致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润滑油消耗率高。另一方面,从缸头盖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会流入燃烧室参加燃烧,润滑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积炭,积炭会对火花塞和活塞环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分离不彻底的油气混合气体对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都有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缸头盖油气分离室对油气混合气体、进行油气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缸头盖,该缸头盖具有两个油气分离室,采用了呼吸阀和油气分离网两种油气分离技术,达到了从缸头盖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润滑油含量很低,油气分离非常彻底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机动力的缸头盖,包括呼吸阀,还包括缸头盖本体,所述缸头盖本体内部布置有第一油气分离室和第二油气分离室,所述呼吸阀布置在第一油气分离室,在第二油气分离室布置有油气分离网。在本技术方案中,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第一油气分离室,布置在第一油气分离室内的呼吸阀对油气混合气体进行油气分离,经过第一次油气分离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第二油气分离室,布置在第二油气分离室内的油气分离网对混合油气进行阻挡,大部分润滑油附着在油气分离网的表面,最终汇集在一起从通道流回曲轴箱,从第二油气分离室排到缸头盖外面的油气混合气体里润滑油含量很低,本技术对油气混合气体分离得更为彻底。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室的气流通道为弯曲通道。弯曲通道的作用是:油气混合气体在弯曲通道中流动时,由于需要改变流动方向,油气混合气体的动能会变小,油气混合气体与油气分离网的接触时间变长,低速气流有利于油气混合气体中的润滑油微粒吸附在油气分离网的表面,从而油气混合气体实现了更为彻底的油气分离。作为优选,所述油气分离网由表面镀锌的金属丝网制成。表面镀锌的金属丝能够抵抗高温油气混合气体的腐蚀,同时,表面的镀锌层氧化后生成氧化锌,具有优秀的吸附性,能将油气混合气中的润滑油最大限度地吸附在油气分离网的表面上。油气分离网可以由表面镀锌的金属丝网多层叠加而成,也可以由表面镀锌的金属丝网绕其中一边卷成柱体。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对油气混合气体更为彻底的油气分离,减少了曲轴箱内的润滑油损耗量。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两个油气分离室和两种油气分离方式,油气分离得更为彻底,分离后的润滑油重新流回曲轴箱,从而减少了润滑油的损耗。2、提升了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由于进行油气分离后从缸头盖出来的气体仍然含有一定的润滑油,这种气体经过管路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时,润滑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积炭,积炭对发动机活塞环、火花塞等部件的寿命和性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技术由于对油气混合气体实现了更为彻底的分离,使得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得到了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缸头头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缸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缸头盖的装配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油气分离室,2-第二油气分离室,3-缸头盖本体,4-第一回油孔,5-第二回油孔,6-出口,7-盖板,8-螺钉,9-进口,10-油气分离网,11-呼吸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本技术包括缸头盖本体3、油气分离网10、呼吸阀11和盖板7,缸头盖本体3内有第一油气分离室1和第二油气分离室2,缸头盖本体3上还有第一回油孔4、第二回油孔5和出口6;盖板7用4个螺钉8固定在缸头盖本体3的内部螺孔上,盖板7上布置有进口9,在盖板7和缸头盖本体3的结合面还布置有密封垫,用来防止油气混合气体从结合面漏出。呼吸阀11布置于第一油气分离室内,油气分离网10布置于第二油气分离室内。当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箱内会产生大量的油气混合气体,这些油气混合气体沿着气门导向孔进入缸头盖,如图2,油气混合气体由盖板7上的进口9进入第一油气分离室1,如图1和图3,所述油气混合气体通过呼吸阀11,油气混合气体里的部分润滑油被分离出来,经过第一回油孔4重新流回曲轴箱;经过第一次分离后的油气混合气体继续进入第二油气分离室2,在油气分离网10的分离作用下,部分润滑油再次被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从第二回油孔5重新流回曲轴箱,经过第二次油气分离后的油气混合气体从出口6排出缸头盖本体3,此时,由于经过了两次油气分离,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里面润滑油含量就很低了。如图1,在第二油气分离室2内,油气混合气体的流动路径如A-A箭头所示,气流通道为弯曲通道,有利于油气混合气体在第二油气分离室2内进行更彻底的油气分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机动力的缸头盖,包括呼吸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缸头盖本体,所述缸头盖本体内部布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第二油气分离室,气体能够从第一油气分离室流入第二油气分离室,所述呼吸阀布置在第一油气分离室,在第二油气分离室布置有油气分离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机动力的缸头盖,包括呼吸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缸头盖本体,所述缸头盖本体内部布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油气分离室和第二油气分离室,气体能够从第一油气分离室流入第二油气分离室,所述呼吸阀布置在第一油气分离室,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王勇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