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瑶钢专利>正文

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18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包括滑板、设置在滑板左侧上方的车把手以及设置在滑板左右两侧的前滑轮和后滑轮,所述滑板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连接在前滑轮一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连接在后滑轮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成本低、组装方便、减震效果好的前后减震滑板车。

A front and rear shock absorber scoot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cooter, in particular to a front and rear shock-absorbing scooter, which comprises a skateboard, a handlebar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skateboard and a front pulley and a rear pulle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kateboard. The first shock-absorbing device is connected on one side of the front pulley and the second shock-absorb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kateboard respectively. The shock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rear pulley.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front and rear shock absorption scooter with stable structure, low cost,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good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
本技术属于滑板车
,特指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由于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有刹车装置(踩后轮刹车),如果只是平时代步、普通娱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所以它适合多种年龄层的使用,滑板车对青少年正在发育完善的平衡系统更是有良好的锻炼效果。现有的滑板车通常是一个车架,一对车把,前后轮各一个,外加一个刹车装置。大多数的使用者是将一只脚踩踏在踏板上,另一只脚通过蹬踏地面以获得滑板车的推动力,得到了训练.但是,现有的滑板车的减震机构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装配麻烦,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成本低、组装方便、减震效果好的前后减震滑板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包括滑板、设置在滑板左侧上方的车把手以及设置在滑板左右两侧的前滑轮和后滑轮,所述滑板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连接在前滑轮一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连接在后滑轮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一减震器,所述滑板一侧设置可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件复位的第一减震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同时穿过所述滑板与第二连接件。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器左端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滑板左侧下方的固定板,所述第一减震器中部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一端成型的凹块与第二连接件一端成型的凸块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滑板和后滑轮的第三连接件和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中部设置在滑板右侧,所述第二减震器右端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两端均固定设置在第三连接件上,所述第三连接件内可转动穿设有一第四固定杆,所述第四固定杆两端均连接在滑板上。优选地,所述第四固定杆中部套设有一压簧和一刹车片,所述压簧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三连接件和刹车片上。优选地,所述车把手下方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部和握把,所述锁紧部一侧卡接在连接套一端成型的锁孔内,锁紧部另一端成型有凸部,所述凸部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抵靠在连接套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连接套一端成型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方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固定块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有设置在车把手下端的第一连接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穿设有一导杆,所述导杆两端设置有前轮架,所述前轮架一侧固定在第一连接件上,前轮架另一侧设置有前滑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前后双减震器的方式能够使得滑板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减震效果得到最大的体现,前后减震的方式能够使滑板车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在陡峭的路面上滑行的时候能够降低滑动过程中的危险,使安全性大大提升。2.本技术锁紧装置的设置能够快速的拆卸和组装滑板车,不需要通过比较繁琐的螺丝螺钉安装,直接往下按住握把即可实现锁紧部通过挤压弹簧实现开锁的过程,整个过程方便快速,滑板车整体结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减震装置的建构件图。图中:1-滑板;2-车把手;3-前滑轮;4-后滑轮;5-第一减震装置;51-固定板;52-第一连接件;53-第二连接件;54-第一减震器;55-第一固定杆;56-第二固定杆;6-第二减震装置;61-第三连接件;62-第二减震器;63-第三固定杆;64-第四固定杆;65-压簧;66-刹车片;7-连接套;71-锁孔;72-容置腔;74-固定块;75-阻挡件;8-锁紧装置;81-锁紧部;82-握把;83-凸部;84-弹簧;9-导杆;10-前轮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包括滑板1、设置在滑板1左侧上方的车把手2以及设置在滑板1左右两侧的前滑轮3和后滑轮4,所述滑板1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5和第二减震装置6,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连接在前滑轮3一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6连接在后滑轮4一侧。本技术方案采用前后双减震器的方式能够使得滑板1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前滑轮3一侧的第一减震装置5能够在滑行的过程中减小上下抖动的程度;后滑轮4一侧的第二减震装置6能够在滑行的过程中减小上下抖动的程度,将第一减震装置5和第二减震装置6设置在滑板1上相对于之前设置在前滑轮3和后滑轮4上的方式相比现在减震的地方主要是滑板1,使用者站在滑板1上在陡峭的路面上滑行,剧烈的震动往往会使得使用者的肚子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前后双减震滑板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减震效果得到最大的体现,前后减震的方式能够使滑板车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定,在陡峭的路面上滑行的时候能够降低滑动过程中的危险,使安全性大大提升。前后双减震装置设置在滑板的下方能够被滑板1包住,防止运动的时候减震器碰触到底面划伤,方便交通运输的时候减小占用空间,从而减小运输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包括第二连接件53以及第一减震器54,所述滑板1一侧设置可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3,所述第二连接件53一侧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件3复位的第一减震器54。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杆55,所述第一固定杆55同时穿过所述滑板1与第二连接件53。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器54左端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第二固定杆56,所述第二固定杆56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53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还包括固定在滑板1左侧下方的固定板51,所述第一减震器54中部固定在固定板51上,所述固定板51一端成型的凹块与第二连接件53一端成型的凸块相适配。本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杆56这一个点相当于一个转动的支点,当滑板车在陡峭的路面上滑行的时候,滑板车的前滑轮3一直在不停地上下抖动,这时由于第二连接件53与滑板1不是一体成型,抖动的时候两者者之间就会形成间隙,这时候由于第三固定杆63上连接有第二连接件53和固定板51,他们之间转动就势必会带动固定在固定板51上的第一减震器54,第一减震器54一端连接的第二固定杆56与第二连接件53相连,第一固定杆55的转动能够拉动第一减震器54,由于第二固定杆56是固定的只能第一减震器54活动,故第一减震器54上的弹簧120来回滑动,实现减震的效果。优选地,第一减震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阻挡部110、固定部100、弹簧120、以及螺母130,所述阻挡部110设置在第二固定杆56中部,阻挡部110一侧设置有固定部100,所述弹簧120两端分别抵靠在固定部100和螺母130上。本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固定杆55转动使第二连接件53与滑板1产生间隙的时候,第二固定杆56向左侧移动,这时弹簧130就会将第一固定杆55复位,从而起到了复位与减震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装置6包括用于连接滑板1和后滑轮4的第三连接件61和第二减震器62,所述第二减震器62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1)、设置在滑板(1)左侧上方的车把手(2)以及设置在滑板(1)左右两侧的前滑轮(3)和后滑轮(4),所述滑板(1)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5)和第二减震装置(6),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连接在前滑轮(3)一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6)连接在后滑轮(4)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1)、设置在滑板(1)左侧上方的车把手(2)以及设置在滑板(1)左右两侧的前滑轮(3)和后滑轮(4),所述滑板(1)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装置(5)和第二减震装置(6),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连接在前滑轮(3)一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6)连接在后滑轮(4)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包括第二连接件(53)以及第一减震器(54),所述滑板(1)一侧设置可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3),所述第二连接件(53)一侧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件(53)复位的第一减震器(5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杆(55),所述第一固定杆(55)同时穿过所述滑板(1)与第二连接件(5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54)左端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一第二固定杆(56),所述第二固定杆(56)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53)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还包括固定在滑板(1)左侧下方的固定板(51),所述第一减震器(54)中部固定在固定板(51)上,所述固定板(51)一端成型的凹块与第二连接件(53)一端成型的凸块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减震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6)包括用于连接滑板(1)和后滑轮(4)的第三连接件(61)和第二减震器(62),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强陈卫江
申请(专利权)人:胡瑶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