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16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推车,手推车包括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推车车架包括:车架前杆;车架后杆,车架后杆包括下后杆和上后杆;推杆,推杆包括下推杆和上推杆;第一延伸杆,第一延伸杆的前端与车架前杆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一延伸杆的后端与上后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撑杆,撑杆的前端与上后杆转动连接,撑杆的后端与上推杆转动连接;撑杆前端与下后杆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机构;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下推杆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的前端与车架前杆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机构的后端分别与传动杆的另一端和上后杆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推车驱动力足且折叠后整体高度较低。

Wheelbarr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olley, which comprises a trolley frame, a front wheel component and a rear wheel component. The trolley frame comprises a front rod of the frame, a rear rod of the frame, and a rear rod of the frame, comprising a lower rear rod and an upper rear rod; a push rod, comprising a lower push rod and an upper push rod; a first extension rod,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extension ro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front rod of the frame,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first extensi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and rear poles is fixed connection; the front end of the pole and the upper and rear poles are rotated connection; the back end of the pole and the upper push pole are rotated connection; there is a first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the front end of the pole and the lower rear pole; the transmission pole,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pole is rotated connection with the lower push pole; the second linkage mechanism,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linkage mechanism is rotated connection with the front pole of the frame,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second linkage mechanis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Do not rotate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upper and rear rods. The trolley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sufficient driving force and low overall height after f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推车
本技术涉及手推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手推车折叠后尺寸较大,而且高度较高,折叠后不方便存放以及携带,不具有轻便性,无法兼顾折叠驱动力以及折叠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手推车,所述手推车驱动力足且折叠后整体高度较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车架前杆,所述车架前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车架后杆,所述车架后杆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后杆包括可相对滑动伸缩的下后杆和上后杆,所述车架后杆可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之间切换;推杆,所述推杆包括下推杆和上推杆,所述上推杆和所述下推杆均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下推杆的前端与所述上后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推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推杆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前端与车架前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后端与上后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延伸杆与所述车架前杆大体在一条直线上;撑杆,所述撑杆的前端与所述上后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推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前端与下后杆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机构,所述撑杆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转动以驱动所述上后杆与所述下后杆之间的相对滑动伸缩;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推杆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后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上后杆转动连接,所述推车车架折叠时,所述传动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联动机构转动以驱动所述车架前杆向所述车架后杆靠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不仅手推车折叠和展开操作方便、简洁,并且通过撑杆转动连接在上后杆上,连接位点比较高,在折叠时,驱动力很足,而且撑杆长度适中,不会出现折叠后撑杆长度过长的问题,同时下后杆的长度不需要很长,由此使得上后杆能收缩的长度较长,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延伸杆,可以减小车架前杆的长度,在手推车折叠后,其整体高度可以明显减小,手推车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方便携带和储存。此外,当上后杆与下后杆相对伸缩的距离需要不同时,仅通过调节下后杆的长度即可得到不同长度的收缩距离,而下后杆长度的调节对手推车整个结构功能的实现没有其他影响。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下后杆转动连接;曲柄,所述曲柄的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的上端与所述撑杆固定连接以由所述撑杆驱动其转动,所述撑杆活动时带动所述车架后杆在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缩短状态之间切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分别与所述上后杆和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相对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上后杆之间的相对转动轴线不重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推车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下后杆的前端并与所述下后杆可拆卸相连,所述下后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后杆穿过所述连接件并可伸缩地嵌设于所述下后杆内,所述连接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显露于所述下后杆的外侧并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嵌设于所述下后杆内并与所述下后杆可拆卸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后杆的嵌入所述下后杆内的一端设有止抵块,所述止抵块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所述上后杆伸出所述下后杆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轮组件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后轮组件的横向宽度,在所述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轮组件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后轮组件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推车还包括座位杆,所述座位杆分别与所述下推杆和所述撑杆转动连接,随着所述推车车架的展开和折叠,所述座位杆具有可切换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手推车还包括扶手杆,所述扶手杆分别与所述下推杆和所述撑杆转动连接,随着所述推车车架的展开和折叠,所述扶手杆具有可切换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后杆上设有锁定件,所述上推杆上设有锁接件,在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件可与所述锁接件配合以将手推车锁定在折叠状态。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手推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手推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手推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的上后杆和下后杆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的上后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在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手推车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手推车100;车架前杆1;车架后杆2;上后杆21;止抵块211;下后杆22;锁定件221;卡接位222;推杆3;上推杆31;锁接件311;把手部312;收车按钮3121;下推杆32;第一延伸杆4;撑杆5;传动杆6;第一联动机构7;连杆71;曲柄72;第二联动机构8;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前轮组件9;左前轮91;右前轮92后轮组件10;左后轮101;右后轮102;连接件20;第一连接段201;第二连接段202;弹性卡扣2021;座位杆30;扶手杆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100。参考图1-图1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推车100包括推车车架、前轮组件9和后轮组件10,其中推车车架包括:车架前杆1、车架后杆2、推杆3、第一延伸杆4、撑杆5、传动杆6、第一联动机构7和第二联动机构8。推车车架具有展开状态(参照图1中所示)和折叠状态(参照图10-图11中所示)。参照图1-图4中所示,车架前杆1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车架前杆1的前端设有前轮组件9。车架后杆2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车架后杆2包括可相对滑动伸缩的下后杆22和上后杆21,车架后杆2可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当下后杆22和上后杆21相对滑动伸长时,车架后杆2可切换至伸长状态(参照图1-图4中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车架前杆,所述车架前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车架后杆,所述车架后杆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后杆包括可相对滑动伸缩的下后杆和上后杆,所述车架后杆可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之间切换;推杆,所述推杆包括下推杆和上推杆,所述上推杆和所述下推杆均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下推杆的前端与所述上后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推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推杆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前端与车架前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后端与上后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延伸杆与所述车架前杆大体在一条直线上;撑杆,所述撑杆的前端与所述上后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推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前端与下后杆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机构,所述撑杆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转动以驱动所述上后杆与所述下后杆之间的相对滑动伸缩;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推杆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后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上后杆转动连接,所述推车车架折叠时,所述传动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联动机构转动以驱动所述车架前杆向所述车架后杆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车架前杆,所述车架前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车架后杆,所述车架后杆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后杆包括可相对滑动伸缩的下后杆和上后杆,所述车架后杆可在伸长状态和缩短状态之间切换;推杆,所述推杆包括下推杆和上推杆,所述上推杆和所述下推杆均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下推杆的前端与所述上后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推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推杆的前端转动连接;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前端与车架前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杆的后端与上后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延伸杆与所述车架前杆大体在一条直线上;撑杆,所述撑杆的前端与所述上后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后端与所述上推杆转动连接;所述撑杆前端与下后杆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机构,所述撑杆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联动机构转动以驱动所述上后杆与所述下后杆之间的相对滑动伸缩;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推杆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机构的后端分别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上后杆转动连接,所述推车车架折叠时,所述传动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联动机构转动以驱动所述车架前杆向所述车架后杆靠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下后杆转动连接;曲柄,所述曲柄的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曲柄的上端与所述撑杆固定连接以由所述撑杆驱动其转动,所述撑杆活动时带动所述车架后杆在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缩短状态之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与所述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奥飞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