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71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涉及精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该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包括第一液体轴承、第二液体轴承、套筒和轴芯,还包括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第一液体轴承与轴芯之间形成第一止推间隙,第二液体轴承与轴芯之间形成第二止推间隙,第一液体轴承上设有第一反馈组件,第二液体轴承上设有第二反馈组件,当轴芯发生轴向位移时,则该第一液体轴承和第二液体轴承之间形成压差反馈以保持轴承稳定性;该静压转台具有精度高、刚度高、承载能力高、密封性好、寿命长的优点。

Intracavity feedback throttling hydrostatic turntab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racavity feedback throttling static pressure turntab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The feedback throttling hydrostatic table in the cavity includes the first liquid bearing, the second liquid bearing, sleeve and shaft core, and also includes the first oil passage and the second oil passage; the first thrust clearan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liquid bearing and the shaft core; the second thrust clearan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liquid bearing and the shaft core; the first liquid bearing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feedback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liquid bearing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thrust clearance. When the axis displacement occurs, a pressure difference feedback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liquid bearing and the second liquid bearing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bearing. The hydrostatic turntab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 high stiffness, high bearing capacity, good sealing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
技术介绍
精密加工技术是代表工业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精密机床是赖以实现精密加工的装备载体,精密机床实现精密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采用精密旋转部件;转台作为精密旋转部件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液体静压转台在机械加工时,其作用是带动工件旋转,实现高速精密加工,所以要求其具有高承载能力和高刚度。静压转台采用液体静压轴承支撑,静压轴承依靠外部供给压力油,从而实现液压轴承和轴芯之间形成油膜,以实现液体润滑的滑动轴承。其中,静压轴承普遍采用固定节流方式,固定节流虽设计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但是采用固定节流结构,会导致轴系刚度较低。静压转台除了通过固定节流的方式以实现节流,还可以采用可变液阻节流实现节流;其中,可变液阻节流包括外反馈节流和内反馈节流。其中,外反馈节流应用最多的是薄膜反馈节流,但是这种方式对薄膜的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薄膜节流器的一致性难以保证,一旦制造的节流器偏离实际范围,轴承的轴系刚度就会大幅度降低。而内反馈节流分为腔外内反馈节流和腔内内反馈节流,但腔外内反馈节流的结构导致其增加了主轴的跨距,轴系刚性难以实现最优,且温升高,耗油量大,易泄漏。而腔内内反馈节流,一般采用三列油腔内反馈节流,但是三列油腔内反馈节流虽属于腔内内反馈节流,也具有如下缺点:(1)其进回油有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进油方式会导致较大性能差异;(2)其进油油路与油腔连接,易窜油,造成节流失效,而造成油压不稳定的情况;(3)而且按照液体静压转台节流参数设计理论,其结构的节流边一般设计较窄,宽度很难精确控制,加工难度大,难以实现高刚性,因此,此结构并没有充分的在工程领域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高刚度的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还包括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液体轴承和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均套设于所述轴芯外,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液体轴承、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外;所述第一液体轴承与所述轴芯之间形成第一止推间隙,所述第二液体轴承与所述轴芯之间形成第二止推间隙;所述轴芯往接近所述第二液体轴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止推间隙增大,所述第二止推间隙减小;所述轴芯往接近所述第一液体轴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止推间隙减小,所述第二止推间隙增大;所述第一液体轴承设有第一反馈组件,所述第一反馈组件包括第一进油孔、第一集油槽、第一封油边、第一止推腔和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止推腔和所述第一止推间隙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油槽内设有第一集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第一止推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封油边,所述第一止推腔内设有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液体轴承设有第二反馈组件,所述第二反馈组件包括第二进油孔、第二集油槽、第二封油边、第二止推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止推腔和所述第二止推间隙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槽内设有第二集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第二止推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封油边,所述第二止推腔内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集油孔和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集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油路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体轴承绕其中心轴线均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反馈组件,所述第二液体轴承绕其中心轴线均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反馈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馈组件还包括第三封油边,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第一封油边之间还设有所述第三封油边;所述第二反馈组件还包括第四封油边,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第二封油边之间还设有所述第四封油边。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设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体轴承包括第一回油槽,所述第一止推腔周向上具有封油侧边,所述第一止推腔通过所述封油侧边与所述第一回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包括第二回油槽,所述第二止推腔沿周向上的两个侧边中至少具有封油侧边,所述第二止推腔通过所述封油侧边与所述第二回油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推腔全周向的侧边为封油侧边;所述第二止推腔沿全周向的侧边为封油侧边。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设有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槽、所述第二回油槽分别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轴芯包括本体和配合体,所述配合体由所述本体往远离所述轴芯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液体轴承、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均套设于所述本体外;所述第一液压轴承具有第一止推面,所述第一止推面与所述配合体之间形成第一止推间隙,所述第二液压轴承具有第二止推面,所述第二止推面与所述配合体之间形成第二止推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配合体为所述轴芯中粗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体轴承上设有6组所述第一反馈组件,所述第二液体轴承上设有6组所述第二反馈组件。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通过将实现节流环节的结构直接设置于第一液体轴承的第一止推腔和第二液体轴承的第二止推腔内,且通过第一液体轴承、第二液体轴承与轴芯的配合,进而通过第一止推间隙、第一反馈组件、第一油路通道、第二止推间隙、第二反馈组件、第二油路通道之间的配合,使得轴芯在发生轴向移动时,第一止推间隙和第二止推间隙即发生变化;通过在轴承内设至节流反馈结构,使得节流响应路径减短,响应速度增快,通过主轴的位移,直接改变止推间隙(第一止推间隙和第二止推间隙)的大小,通过节流量的迅速改变实现了轴系刚度的大幅度变化,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静压转台提高了轴系的刚度和承载能力;(2)通过第一止推间隙、第一反馈组件、第一油路通道、第二止推间隙、第二反馈组件、第二油路通道之间的配合,使得供油油路、轴承内部油腔和回油回路被较好地分隔和实现节流,克服了三列槽型油腔内反馈节流中供油油路与油腔油路通过封油边缝隙连通导致泄漏的固有不足,节流效果更好,轴系刚度更容易保证;(3)结构十分紧凑,将节流环直接加工在液压轴承止推腔的内部,不需要单独的外置于油腔的节流环节,不会增加主轴的轴向跨距,有利于实现主轴的刚度优化;(4)相比于腔外内反馈,静压转台的耗油量大幅降低;由于耗油量大幅度减少,回油不通畅的故障发生概率显著降低,也降低了油路的密度难度;(5)摩擦面积减小,发热量减少;(6)内反馈表面一直处于轴颈旋转油膜摩擦状态,不容易堵塞;(7)该静压转台,转台转动精度高、稳定性好、承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的主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止推腔腔内内反馈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液体轴承;11、第一进油孔;12、第一集油槽;13、第一集油孔;14、第一封油边;15、第一止推腔;16、第一出油孔;17、第三封油边;18、第一回油槽;20、第二液体轴承;21、第二进油孔;22、第二集油槽;23、第二集油孔;24、第二封油边;25、第二止推腔;26、第二出油孔;27、第四封油边;28、第二回油槽;30、轴芯;31、配合体;40、套筒;41、第一油路通道;42、第二油路通道;43、进油通道;50、封油侧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包括第一液体轴承、第二液体轴承、套筒和轴芯,还包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液体轴承和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均套设于所述轴芯外,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液体轴承、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外;所述第一液体轴承与所述轴芯之间形成第一止推间隙,所述第二液体轴承与所述轴芯之间形成第二止推间隙;所述轴芯往接近所述第二液体轴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止推间隙增大,所述第二止推间隙减小;所述轴芯往接近所述第一液体轴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止推间隙减小,所述第二止推间隙增大;所述第一液体轴承设有第一反馈组件,所述第一反馈组件包括第一进油孔、第一集油槽、第一封油边、第一止推腔和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止推腔和所述第一止推间隙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油槽内设有第一集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第一止推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封油边,所述第一止推腔内设有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液体轴承设有第二反馈组件,所述第二反馈组件包括第二进油孔、第二集油槽、第二封油边、第二止推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止推腔和所述第二止推间隙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槽内设有第二集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第二止推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封油边,所述第二止推腔内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集油孔和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集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油路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包括第一液体轴承、第二液体轴承、套筒和轴芯,还包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所述第一液体轴承和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均套设于所述轴芯外,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液体轴承、所述第二液体轴承外;所述第一液体轴承与所述轴芯之间形成第一止推间隙,所述第二液体轴承与所述轴芯之间形成第二止推间隙;所述轴芯往接近所述第二液体轴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止推间隙增大,所述第二止推间隙减小;所述轴芯往接近所述第一液体轴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止推间隙减小,所述第二止推间隙增大;所述第一液体轴承设有第一反馈组件,所述第一反馈组件包括第一进油孔、第一集油槽、第一封油边、第一止推腔和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止推腔和所述第一止推间隙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油槽内设有第一集油孔,所述第一集油槽与所述第一止推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封油边,所述第一止推腔内设有所述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液体轴承设有第二反馈组件,所述第二反馈组件包括第二进油孔、第二集油槽、第二封油边、第二止推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止推腔和所述第二止推间隙依次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槽内设有第二集油孔,所述第二集油槽与所述第二止推腔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封油边,所述第二止推腔内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集油孔和所述第二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一油路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集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通过所述第二油路通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轴承绕其中心轴线均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反馈组件,所述第二液体轴承绕其中心轴线均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反馈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反馈节流静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倩妮熊万里郑良钢叶颖卜霞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