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68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可以包括转动装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立柱、侧悬臂、吸尘管和用于吸进粉尘和颗粒物的吸尘台座,其中吸尘台座的台座壳体的顶部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远离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与立柱的底部连接,立柱的侧面通过第二电动推杆与侧悬臂连接,吸尘管的一端与吸尘台座连接,吸尘管的另一端以贯穿侧悬臂内腔的形态伸出;基于第一电动推杆在竖直方向的伸缩、第二电动推杆在水平方向的伸缩以及转动装置的旋转,侧悬臂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和围绕转动装置进行旋转,继而使吸尘管在侧悬臂内的一段以与侧悬臂相同的方式运动。

A Side Cantilever Type Vacuum Cleaning Platfor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de cantilever type dust-collecting platform, which can include a rotating device, a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a second electric push rod, a column, a side cantilever, a dust-collecting tube and a dust-collecting platform for absorbing dust and particulate matter. The top of the seat shell of the vacuum-collecting platform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device through a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and the rotating device is far from one end of the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and the column. The side of the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cantilever through the second electric push rod, one end of the vacuum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acuum platform,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vacuum tube is extended throug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ide cantilever.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first electric push ro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second electric push rod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device, the side cantilever can move and mov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Move horizontally and rotate around the rotating device, and then make a section of the vacuum cleaner in the side cantilever move in the same way as the side cantile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
技术介绍
现代轨道交通发展受绿色理念指导,目前应用烟雾炮、暗挖罩棚、现场喷淋设备和暗挖洞口强排风设备来处理隧道暗挖时的粉尘和颗粒。暗挖隧道产生这些污染源的原因有如下工序:电焊电锯作业,喷射混凝土作业,浇筑混凝土作业,防水板焊熔作业等。这些污染源传播途径为:施工掌子面→横通道→竖井→罩棚→扩散至大气中。由于暗挖隧道采用格栅及型钢进行初期支护,格栅及型钢支撑为半成品预制,在隧道内需进行焊接或者机械连接,尤其格栅之间的纵向连接筋多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工艺产生大量烟雾;同时暗挖隧道内初期护壁采用喷射混凝土,目前多使用的是半湿工艺施工,产生的粉尘状颗粒非常多,污染严重。这些工艺产生的烟雾和粉状颗粒在狭小且密闭的暗挖隧道内很难快速消散,对作业环境影响严重,同时也危害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易产生职业病。例如,公开号为CN206577540U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除尘及除有害气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除尘器外壳体和储液箱体,且除尘器外壳体位于储液箱体的一侧,所述除尘器外壳体一侧连接的挡板与地面成度角,且除尘器外壳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除尘器外壳体内部安装的吸尘器一侧固定的吸风嘴穿过除尘器外壳体位于两个挡板之间,且吸尘器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所述第二滤芯位于第一滤芯和第三滤芯之间,所述吸尘器一侧连接的高速风机位于除尘器外壳体的内部。然而,隧道中空间较大,此除尘器只能局限地对除尘器周围的烟尘进行吸入处理,对于其他位置的烟尘,需要人工地托举此除尘器到不同的高度和位置进行除尘,耗费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可以包括转动装置、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立柱、侧悬臂、吸尘管和用于吸进粉尘和颗粒物的吸尘台座,其中,所述吸尘台座的台座壳体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所述转动装置远离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底部连接,所述立柱的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所述侧悬臂连接,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台座连接,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以贯穿所述侧悬臂内腔的形态伸出;基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在竖直方向的伸缩、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在水平方向的伸缩以及所述转动装置的旋转,所述侧悬臂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和围绕所述转动装置进行旋转,继而使所述吸尘管在所述侧悬臂内的一段以及所述吸尘管的吸气口以与所述侧悬臂相同的方式运动。本技术可以在隧道内移动进行吸尘,并且侧悬臂可以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上下移动、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左右移动、通过转动装置以一定的角度来回转动,使得使用者十分便捷地对隧道内的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进行除尘,吸尘范围更广,效率较高,节约了人力。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装置至少包括转动支座、转动轴、轴座、轴承和转动支架;所述立柱和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转动支座和所述转动轴;所述轴承至少包括调心轴承和推力轴承;所述轴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盖和底盖;所述上盖与支承轴配合设置有轴台;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座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推力轴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座接触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调心轴承;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轴座配合并连接;所述底盖与所述支承轴之间设置有转动支架;所述上盖和所述底盖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转动支架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第一电动机。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或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至少包括驱动组件、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包括第二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连接并配合的密封套、第一法兰板、第二法兰板,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相配合的且位于所述密封套、所述第一法兰板和所述第二法兰板内的所述驱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驱动齿;所述支撑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板上的中空密封套;其中,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驱动齿位于所述中空密封套内;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密封套上的导套、设置在所述导套端部的螺旋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中空密封套内并且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驱动齿相配合的从动轴、从动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套内的一组导圈;所述固定组件至少包括与螺旋定位凹槽相配合使用的螺旋定位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旋定位杆上的连接套。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或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从动轴端部的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板内的限位套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套且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的弹簧;其中,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套的直径。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或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的辅助定位套以及与所述辅助定位套相配合并用于固定螺旋定位杆的辅助定位螺套;其中,所述辅助定位螺套的直径小于所述辅助定位套的直径。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推杆壳体内,并且所述连接套设置于所述推杆壳体外部。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装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立柱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纵向线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和所述侧悬臂的中轴线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悬臂还通过斜杆与所述立柱连接。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尘台座至少包括从下往上设置在所述台座壳体内的储尘箱、多层无纺布过滤网和吸风机。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尘管与所述台座壳体中部偏下位置的进风口连接,使得气体依次通过所述储尘箱、多层无纺布过滤网和所述吸风机后从所述台座壳体顶部位置的出风口排出。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可以在隧道内移动的同时进行吸尘,并且侧悬臂可以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上下移动、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左右移动以及通过转动装置以一定的角度来回转动,使得使用者十分便捷地对隧道内的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进行除尘,吸尘范围更广,效率较高,节约了人力。(2)第一电动推杆和/或第二电动推杆的驱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构成的组成结构,其使用寿命长,且无需常检修使用效率高,即动力齿轮结构能实现精准、稳定和高效地进行伸缩,保证对与之相配合使用的部件进行控制,而螺旋定位凹槽、螺旋定位杆之间为螺旋可更换结构,提高整体结构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的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动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和图3是本技术第一电动推杆或第二电动推杆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转动装置2:第一电动推杆3:第二电动推杆4:立柱5:侧悬臂6:斜杆7:吸尘管8:吸尘罩9:吸尘台座9a:储尘箱9b:无纺布过滤网9c:吸风机9d:台座壳体11:第一电动机12:调心轴承13:转动支座14:转动轴15:轴座16:转动支架17:上盖18:底盖19:轴台20:推力轴承21:第二电动机22:密封套23:第一法兰板24:第二法兰板25:中空密封套26:导套27:导圈28:驱动轴29:驱动齿30:从动轴31:从动齿32:螺旋定位凹槽33:螺旋定位杆34:连接套37:限位块38:弹簧39:辅助定位螺套40:限位套41:辅助定位套42:推杆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和3进行详细说明。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悬臂式吸尘台座至少包括转动装置(1)、第一电动推杆(2)、第二电动推杆(3)、立柱(4)、侧悬臂(5)、吸尘管(7)和用于吸进粉尘和颗粒物的吸尘台座(9);其中,所述吸尘台座(9)的台座壳体(9d)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与所述转动装置(1)连接,所述转动装置(1)远离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的一端与所述立柱(4)的底部连接,所述立柱(4)的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与所述侧悬臂(5)连接,所述吸尘管(7)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台座(9)连接,所述吸尘管(7)的另一端以贯穿所述侧悬臂(5)内腔的形态伸出;基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在竖直方向的伸缩、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在水平方向的伸缩以及所述转动装置(1)的旋转,所述侧悬臂(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和围绕所述转动装置(1)进行旋转,继而使所述吸尘管(7)在所述侧悬臂(5)内的一段以及所述吸尘管(7)的吸气口以与所述侧悬臂(5)相同的方式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悬臂式吸尘台座至少包括转动装置(1)、第一电动推杆(2)、第二电动推杆(3)、立柱(4)、侧悬臂(5)、吸尘管(7)和用于吸进粉尘和颗粒物的吸尘台座(9);其中,所述吸尘台座(9)的台座壳体(9d)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与所述转动装置(1)连接,所述转动装置(1)远离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的一端与所述立柱(4)的底部连接,所述立柱(4)的侧面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与所述侧悬臂(5)连接,所述吸尘管(7)的一端与所述吸尘台座(9)连接,所述吸尘管(7)的另一端以贯穿所述侧悬臂(5)内腔的形态伸出;基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在竖直方向的伸缩、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在水平方向的伸缩以及所述转动装置(1)的旋转,所述侧悬臂(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和围绕所述转动装置(1)进行旋转,继而使所述吸尘管(7)在所述侧悬臂(5)内的一段以及所述吸尘管(7)的吸气口以与所述侧悬臂(5)相同的方式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1)至少包括转动支座(13)、转动轴(14)、轴座(15)、轴承和转动支架(16);所述立柱(4)和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转动支座(13)和所述转动轴(14);所述轴承至少包括调心轴承(12)和推力轴承(20);所述轴座(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盖(17)和底盖(18);所述上盖(17)与支承轴配合设置有轴台(19);所述转动轴(14)与所述轴座(15)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推力轴承(20),所述转动轴(14)与所述轴座(15)接触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调心轴承(12);所述转动轴(14)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轴座(15)配合并连接;所述底盖(18)与所述支承轴之间设置有所述转动支架(16);所述上盖(17)和所述底盖(18)与所述转动轴(1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转动支架(16)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14)连接的第一电动机(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悬臂式吸尘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和/或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至少包括驱动组件、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包括第二电动机(21)、与所述第二电动机(21)连接并配合的密封套(22)、第一法兰板(23)、第二法兰板(24),与所述第二电动机(21)相配合的且位于所述密封套(22)、所述第一法兰板(23)和所述第二法兰板(24)内的驱动轴(28)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轴(28)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春青黄雪梅申庆梦邓彩霞高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