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兆泉专利>正文

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及采用该进气管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60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包括进气口、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变径管连接,所述变径管的直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递减,所述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的截面积;所述进气口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的截面积,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变径管,空气被压缩从出气口排出后,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因此在同样的时间内,空气进入量增加,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在进气口设有过滤装置,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沙粒、水珠等。

A Variable Section Intake Pipe and the Engine Using the Intake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riable cross-section intake pipe, which comprises an intake and an outlet. The intake and an outlet are connected by a variable diameter pipe. The diameter of the variable diameter pipe decreases gradually along its extension direction or decreases stepwise. The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intak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utlet; a filter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intake.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air inlet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air outlet, the air enters the variable-diameter pipe from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is compressed and discharged from the air outlet and enters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the engine. Therefore, in the same time, the air entry volume increases, and the air intake efficiency of the engine is improved. A filter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air inlet to filter dust, sand and water droplets in the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及采用该进气管的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及采用该进气管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通常,发动机在运行时,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辅助燃料燃烧产生内能,随后由曲柄连杆机构将内能转化为机械动能输出。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之前,一般都需要经过过滤,从而除去空气中的沙粒灰尘、水珠等,因此一般在进气管的进气口连接设有空气滤清器,但是现有的空气滤清器体积较大,不方便空气滤清器和进气管的布置;并且现有的进气管一般都是等径的,在发动机在运行时,通过进气管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的空气量较少,而且在进气口连接有空气滤清器,对于进气来说起到阻碍进气的作用,造成发动机的进气效率不高,从而造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管,该进气管具有变截面增加空气进入量、提高进气效率、过滤空气的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包括进气口、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变径管连接,,所述变径管的直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递减,所述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的截面积;所述进气口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于进气口的左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滤网固定罩,所述滤网固定罩包括罩盖、与罩盖固定连接的罩侧壁,所述罩盖设于罩侧壁的左侧,所述罩盖与罩侧壁围成空腔,所述罩盖的中部设有入气口,所述罩盖的下端设有若干个落尘孔,若干个落尘孔围绕入气口的下边缘间隔设置;所述过滤网设于空腔内,所述过滤网通过滤网固定罩固定设于进气口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螺钉、多个安装孔、多个螺纹孔,多个安装孔间隔设于罩侧壁上,多个螺纹孔间隔设于变径管的左侧,所述螺钉穿过安装孔与螺纹孔旋合;所述螺钉、安装孔、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径管包括进气段、过渡段、出气段,所述进气段、出气段通过过渡段连接;所述进气口设于进气段上,所述进气段的截面积等于进气口的截面积;所述出气口设于出气段上,所述出气段的截面积等于出气口的截面积;所述过渡段的截面积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所述进气段的截面积、过渡段的截面积、出气段的截面积依次逐渐减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段水平设置,所述出气段竖向设置,所述进气段、过渡段、出气段呈弯管状依次连接,所述进气段、过渡段、出气段呈弯管状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旋涡增压件,所述旋涡增压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空心圆柱状,所述壳体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开口;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叶片组,所述叶片组由两个倾斜的叶片构成,所述叶片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叶片固定连接,且叶片之间等距摆放;所述叶片上竖直设有线槽,所述线槽的两侧设有通气孔;所述旋涡增压件设于进气段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段上设有卡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径管由硅胶制成。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连接有以上所述的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进气口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的截面积,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变径管,空气被压缩从出气口排出后,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因此在同样的时间内,空气进入量增加,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在进气口设有过滤装置,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沙粒、水珠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呈弯管状时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中旋涡增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呈直管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包括进气口1、出气口2,所述进气口1和出气口2通过变径管连接,,所述变径管的直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递减,所述进气口1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2的截面积;所述进气口1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在本实施例里,进气口1和出气口2通过变径管连接,变径管的内壁光滑,减少空气通过变径管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的阻力;变径管除了进气外,还具有储气的功能,当发动机内的活塞进行下压吸气时,储存在变径管内的空气,被吸进发动机的燃烧室内,防止变径管内形成真空状态,新的空气很难进入处于真空状态下的变径管内。进气口1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2的截面积,变径管的直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递减,因此在同样的时间内,空气进入量增加,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效率。进气口1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沙粒、水珠等。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3,所述过滤网3设于进气口1的左端。过滤装置采用过滤网3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沙粒、水珠等,省去体积较大的空气滤清器,该进气管被装配于发动机后,方便发动机的布置,并且减少空气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的阻力。当然了,还可以根据需求,采用不同大小网眼的过滤网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滤网固定罩,所述滤网固定罩包括罩盖41、与罩盖41固定连接的罩侧壁42,所述罩盖41设于罩侧壁42的左侧,所述罩盖41与罩侧壁42围成空腔,所述罩盖41的中部设有入气口411,所述罩盖41的下端设有若干个落尘孔412,若干个落尘孔412围绕入气口411的下边缘间隔设置;所述过滤网3设于空腔内,所述过滤网3通过滤网固定罩固定设于进气口1上。过滤网3通过滤网固定罩固定设于进气口1上,空气从入气口411,经过过滤网3进入进气口1内。过滤网3竖向设置,在发动机工作时,过滤网3上的灰尘沙粒、水珠等在重力作用、过滤网3震动下从落尘孔412内掉落,从而达到过滤空气、自洁滤网的效果。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螺钉、多个安装孔421、多个螺纹孔11,多个安装孔421间隔设于罩侧壁42上,多个螺纹孔11间隔设于变径管的左侧,所述螺钉穿过安装孔421与螺纹孔11旋合;所述螺钉、安装孔421、螺纹孔11一一对应设置。螺钉穿过安装孔421与螺纹孔11旋合,螺钉、安装孔421、螺纹孔11一一对应设置,因此过滤网3可以通过滤网固定罩固定设于进气口1上。当需要更换过滤网3时,直接拧开螺钉,卸下滤网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包括进气口(1)、出气口(2),所述进气口(1)和出气口(2)通过变径管连接,所述变径管的直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递减,所述进气口(1)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2)的截面积;所述进气口(1)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包括进气口(1)、出气口(2),所述进气口(1)和出气口(2)通过变径管连接,所述变径管的直径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少、或者阶梯式递减,所述进气口(1)的截面积大于出气口(2)的截面积;所述进气口(1)的左端设有过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3),所述过滤网(3)设于进气口(1)的左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滤网固定罩,所述滤网固定罩包括罩盖(41)、与罩盖(41)固定连接的罩侧壁(42),所述罩盖(41)设于罩侧壁(42)的左侧,所述罩盖(41)与罩侧壁(42)围成空腔,所述罩盖(41)的中部设有入气口(411),所述罩盖(41)的下端设有若干个落尘孔(412),若干个落尘孔(412)围绕入气口(411)的下边缘间隔设置;所述过滤网(3)设于空腔内,所述过滤网(3)通过滤网固定罩固定设于进气口(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螺钉、多个安装孔(421)、多个螺纹孔(11),多个安装孔(421)间隔设于罩侧壁(42)上,多个螺纹孔(11)间隔设于变径管的左侧,所述螺钉穿过安装孔(421)与螺纹孔(11)旋合;所述螺钉、安装孔(421)、螺纹孔(11)一一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截面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管包括进气段(51)、过渡段(52)、出气段(53),所述进气段(51)、出气段(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泉
申请(专利权)人:吴兆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