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16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包括灯珠、外壳、底板、弹簧、齿轮板、活动杆、倒车镜、支撑杆、液压杆、后视镜片、活动槽、第一轴承、毛刷和第二轴承,所述外壳安装在底板上部外侧,所述灯珠设置在外壳夹层,所述倒车镜通过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活动杆的一侧,所述齿轮板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底板内部设置的第一挡板一侧,所述后视镜片设置在外壳一侧内壁,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后视镜片一侧连接,所述液压杆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块和第二固定板连接在后视镜片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后视镜片进行清洁倒车时可以同时观察后方车况,有灯珠闪烁对后方车辆进行警示,可以多方位对后视镜片进行角度调节。

A Convenient Adjustment Rearview Mirror for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adjustable rear-view mirror for automobiles, which comprises a lamp bead, a shell, a bottom plate, a spring, a gear plate, a movable rod, a reversing mirror, a support rod, a hydraulic rod, a rear-view lens, a movable groove, a first bearing, a brush and a second bearing. The shell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lamp bead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the shell, and the reversing mirror is installed through the first fixing plate. One end of the gear plate is connected 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baffle set inside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a spring, and the rear-view lens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one side of the shell. One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rear-view lens through the second bearing. The one end of the hydraulic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ne side of the rear-view lens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fix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rear-view lens. When the rear-view lens is cleaned and reversed, the vehicle condition can be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r-view lens can be adjusted in many directions by warning the vehicle with flashing ligh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后视镜设备
,具体为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后视镜是开车时用来观察后方车况和路面情况所用,多用于电瓶车,摩托车和汽车上,汽车上的后视镜对司机来说非常重要,往往不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况和路面情况,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但是现在的后视镜,角度调节困难,没有清洗镜片的功能,转向时不能对后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倒车时视野太窄不能同时观察后方车况;因此设计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包括灯珠、外壳、底板、第一挡板、弹簧、齿轮板、齿轮、传动轴、活动杆、倒车镜、第一固定板、第二挡板、支撑杆、液压杆、后视镜片、活动孔、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活动槽、第一轴承、连接块、第二固定板、毛刷和第二轴承,所述外壳安装在底板上部外侧,所述灯珠设置在外壳夹层,所述倒车镜通过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活动杆的一侧,所述活动杆与设置在底板内部的齿轮连接,所述齿轮通过传动轴安装在底板两侧内壁,所述齿轮板与齿轮啮合,且通过活动槽与底板底部内壁连接,所述齿轮板一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底板内部设置的第一挡板一侧,所述活动孔与第一排水孔开设在底板顶部,所述第二排水孔开设在底板底部,所述后视镜片设置在外壳一侧内壁,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后视镜片一侧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一侧,所述液压杆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块和第二固定板连接在后视镜片一侧,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一侧,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外壳内部一侧。进一步的,所述毛刷固定在活动杆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为球头关节轴承。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板与活动槽通过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杆为电动液压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往后视镜片表面喷洒少量的水,然后拉动活动杆向右侧移动,活动杆上设置的毛刷对后视镜片进行洗刷,可以保持后视镜片的清洁;活动杆上设置的倒车镜可以增大司机视野,让司机在倒车的同时可以轻易观察后方车况;外壳内部设置的支撑杆和液压杆方便了对后视镜片角度的调节,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设置可以让后视镜片多角度进行调节,外壳内的灯珠与转向灯相连接,在转向时灯珠会随着转向灯闪烁而闪烁,对后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壳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毛刷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液压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后视镜片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珠;2、外壳;3、底板;4、第一挡板;5、弹簧;6、齿轮板;7、齿轮;8、传动轴;9、活动杆;10、倒车镜;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挡板;13、支撑杆;14、液压杆;15、后视镜片;16、活动孔;17、第一排水孔;18、第二排水孔;19、活动槽;20、第一轴承;21、连接块;22、第二固定板;23、毛刷;24、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包括灯珠1、外壳2、底板3、第一挡板4、弹簧5、齿轮板6、齿轮7、传动轴8、活动杆9、倒车镜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挡板12、支撑杆13、液压杆14、后视镜片15、活动孔16、第一排水孔17、第二排水孔18、活动槽19、第一轴承20、连接块21、第二固定板22、毛刷23和第二轴承24,外壳2安装在底板3上部外侧,灯珠1设置在外壳2夹层,倒车镜10通过第一固定板11安装在活动杆9的一侧,活动杆9与设置在底板3内部的齿轮7连接,毛刷23固定在活动杆9一侧,方便洗刷后视镜片15,齿轮7通过传动轴8安装在底板3两侧内壁,齿轮板6与齿轮7啮合,且通过活动槽19与底板3底部内壁连接,齿轮板6与活动槽19通过滑动连接,使齿轮板6可以在活动槽19中滑动,齿轮板6一端通过弹簧5连接在底板3内部设置的第一挡板4一侧,活动孔16与第一排水孔17开设在底板3顶部,第二排水孔18开设在底板3底部,后视镜片15设置在外壳2一侧内壁,支撑杆13一端通过第二轴承24与后视镜片15一侧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12一侧,液压杆14一端通过第一轴承20、连接块21和第二固定板22连接在后视镜片15一侧,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12一侧,液压杆14为电动液压杆,便于调节后视镜片15的角度,连接块21和第二固定板22通过转轴连接,让连接块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可以活动,第二挡板12固定在外壳2内部一侧,第一轴承20和第二轴承24为球头关节轴承,让后视镜片15可以多方向调整;当后视镜片15需要清洗时,首先调整好后视镜片15的角度,然后往后视镜片15表面喷洒少量的水,然后拉动活动杆9向右侧移动,活动杆9上设置的毛刷23对后视镜片15进行洗刷,污水和喷洒过量的清水从底板3顶部和底部开设的第一排水孔17和第二排水孔18中排出,拉动活动杆9时活动杆9一端连接的齿轮7就会转动,然后带动与齿轮7啮合的齿轮板6沿着活动槽19往左移动,齿轮板6就会拉伸一端与第一挡板4连接的弹簧5,松开手弹簧5就会回弹拉动齿轮板6往右移,齿轮板6就会带动齿轮7转动,从而让活动杆9回到原位;活动杆9上设置的倒车镜10为曲面镜,可以方便司机在倒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后视镜片15观察后方车况,增大倒车视野;调节后视镜片15时,往下调整时只需将后视镜片15上端根液压杆14两伸长同时缩短下端两根液压杆14,由于后视镜片15中间通过第二轴承24与支撑杆13连接,所以后视镜片15就会绕着第二轴承24转动,完成往下角度的调节,同上调节上下角度所述,不同角度的调节只需改变液压杆14的长短便可完成调节,可以非常方便的对后视镜片15进行多角度调节;外壳2内的灯珠1与转向灯相连接,在转向时灯珠1会随着转向灯闪烁而闪烁,对后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包括灯珠(1)、外壳(2)、底板(3)、第一挡板(4)、弹簧(5)、齿轮板(6)、齿轮(7)、传动轴(8)、活动杆(9)、倒车镜(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挡板(12)、支撑杆(13)、液压杆(14)、后视镜片(15)、活动孔(16)、第一排水孔(17)、第二排水孔(18)、活动槽(19)、第一轴承(20)、连接块(21)、第二固定板(22)、毛刷(23)和第二轴承(2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安装在底板(3)上部外侧,所述灯珠(1)设置在外壳(2)夹层,所述倒车镜(10)通过第一固定板(11)安装在活动杆(9)的一侧,所述活动杆(9)与设置在底板(3)内部的齿轮(7)连接,所述齿轮(7)通过传动轴(8)安装在底板(3)两侧内壁,所述齿轮板(6)与齿轮(7)啮合,且通过活动槽(19)与底板(3)底部内壁连接,所述齿轮板(6)一端通过弹簧(5)连接在底板(3)内部设置的第一挡板(4)一侧,所述活动孔(16)与第一排水孔(17)开设在底板(3)顶部,所述第二排水孔(18)开设在底板(3)底部,所述后视镜片(15)设置在外壳(2)一侧内壁,所述支撑杆(13)一端通过第二轴承(24)与后视镜片(15)一侧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12)一侧,所述液压杆(14)一端通过第一轴承(20)、连接块(21)和第二固定板(22)连接在后视镜片(15)一侧,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挡板(12)一侧,所述第二挡板(12)固定在外壳(2)内部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的汽车后视镜,包括灯珠(1)、外壳(2)、底板(3)、第一挡板(4)、弹簧(5)、齿轮板(6)、齿轮(7)、传动轴(8)、活动杆(9)、倒车镜(10)、第一固定板(11)、第二挡板(12)、支撑杆(13)、液压杆(14)、后视镜片(15)、活动孔(16)、第一排水孔(17)、第二排水孔(18)、活动槽(19)、第一轴承(20)、连接块(21)、第二固定板(22)、毛刷(23)和第二轴承(2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安装在底板(3)上部外侧,所述灯珠(1)设置在外壳(2)夹层,所述倒车镜(10)通过第一固定板(11)安装在活动杆(9)的一侧,所述活动杆(9)与设置在底板(3)内部的齿轮(7)连接,所述齿轮(7)通过传动轴(8)安装在底板(3)两侧内壁,所述齿轮板(6)与齿轮(7)啮合,且通过活动槽(19)与底板(3)底部内壁连接,所述齿轮板(6)一端通过弹簧(5)连接在底板(3)内部设置的第一挡板(4)一侧,所述活动孔(16)与第一排水孔(17)开设在底板(3)顶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安郝位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