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13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换挡导块用于变速器,变速器包括推杆组件,换挡导块包括:本体、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空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位于空挡定位槽的侧方;其中,基于变速器为空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空挡定位槽内,基于变速器为工作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工作挡定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挡导块,通过设置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推杆组件在空挡与工作挡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推杆组件越过相邻凹槽之间的最高点后,换挡导块自动滑向空挡状态或工作挡状态的标准位置,进而提升了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吸入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变速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挡导块、变速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用户对汽车使用要求的提高,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性能变得尤为重要。在相关技术中,为提升变速器的换挡性能,需在变速器中增加辅助机构,辅助机构使得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具备更佳的吸入感,但增加辅助机构使得变速器的成本增加,结构复杂,并且辅助机构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进而提升了变速器的装配难度,使得变速器的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换挡导块。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挡导块,用于变速器,变速器包括推杆组件,换挡导块包括:本体、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空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位于空挡定位槽的侧方;其中,基于变速器为空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空挡定位槽内,基于变速器为工作挡状态的情况,推杆组件嵌于工作挡定位槽内。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挡导块,通过设置空挡定位槽和工作挡定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导块,其特征在于,用于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推杆组件,所述换挡导块包括:本体;空挡定位槽,所述空挡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工作挡定位槽,所述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位于所述空挡定位槽的侧方;其中,基于所述变速器为空挡状态的情况,所述推杆组件嵌于所述空挡定位槽内,基于所述变速器为工作挡状态的情况,所述推杆组件嵌于所述工作挡定位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导块,其特征在于,用于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推杆组件,所述换挡导块包括:本体;空挡定位槽,所述空挡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工作挡定位槽,所述工作挡定位槽设置于本体上,位于所述空挡定位槽的侧方;其中,基于所述变速器为空挡状态的情况,所述推杆组件嵌于所述空挡定位槽内,基于所述变速器为工作挡状态的情况,所述推杆组件嵌于所述工作挡定位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导块,其特征在于,工作挡定位槽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空挡定位槽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导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挡定位槽的内壁呈弧面,所述空挡定位槽的内壁的半径大于所述推杆组件端部的半径;所述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呈弧面,所述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的半径大于所述推杆组件端部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导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空挡定位槽的内壁的接触点至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的距离为A;所述推杆组件与所述工作挡定位槽的内壁的接触点至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的距离为B;其中,A>B。5.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挡导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嵌于所述空挡定位槽或所述工作挡定位槽中;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推杆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其中,基于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嵌于所述空挡定位槽的情况,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相接触,基于所述推杆组件的一端嵌于所述工作挡定位槽的情况,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峰章建辉张秋贵章卫英叶旭强刘立东马卓杨晖周笃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