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套压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89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21
一种铜套压铆装置,其包括装置座、压铆组件和工作台,装置座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主体和连接体,底座和连接体分别连接至主体且形成凹形侧面,压铆组件包括流体压力缸、压力杆和连接压力杆的推动板,推动板水平设置,流体压力缸连接至连接体,连接体设置有杆通道,压力杆通过杆通道连接流体压力缸,工作台包括弹簧体和工作板,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工作板设置于安装槽内,弹簧体连接至底座的顶部,弹簧体的顶部正对推动板的下方;该装置能够在对工件安装铜套时,使得安装铜套更加准确稳固,增加了操作的稳定性,使得安装的铜套更加整齐,提高了铜套安装的合格率。

A Pressure Riveting Device for Copper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pper sleeve rive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seat, a riveting component and a worktable. The device seat comprises a base, a main body and a connecting body at the bottom. The base and a connecting body are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and form concave sides respectively. The rive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a pressure rod and a driving plate connecting the pressure rod, a driving plate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a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is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ing body, and a connecting body is arranged. A rod passage is arranged, and the pressure rod connects the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through the rod passage. The worktable includes a spring body and a working plat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groove. The work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The spring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base, and the top of the spring body is directly below the driving plate. The device can make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opper sleeve more accurate and stable when installing the copper sleeve on the workpiece. The stability of operation makes the copper sleeve more neat and improves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copper sleeve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套压铆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铜套压铆装置。
技术介绍
压铆是利用压铆机产生的静压力镦粗铆钉杆形成镦头的一种铆接方法。压铆的铆接件具有表面质量好、变形小、连接强度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要结构工艺性允许,就优先采用压铆。压铆装置(也称之为铆钉机、旋铆机、铆合机、辗铆机等)是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铆接设备,就是指能用铆钉把物品铆接起来机械装备。现有技术的压铆装置对工件进行安装铜套时,能够较快地进行安装,但会出现铜套不整齐、安装铜套时出现摆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套压铆装置,其能够在对工件安装铜套时,使得安装铜套更加准确稳固,增加了操作的稳定性,使得安装的铜套更加整齐,提高了铜套安装的合格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铜套压铆装置,其包括装置座、压铆组件和工作台,装置座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主体和连接体,底座和连接体分别连接至主体且形成凹形侧面,压铆组件包括流体压力缸、压力杆和连接压力杆的推动板,推动板水平设置,流体压力缸连接至连接体,连接体设置有杆通道,压力杆通过杆通道连接流体压力缸,工作台包括弹簧体和工作板,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工作板设置于安装槽内,弹簧体连接至底座的顶部,弹簧体的顶部正对推动板的下方。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压铆组件还包括推动杆,连接体的底部向内凹设有插孔,推动杆的顶端插入插孔,推动杆的底端连接至推动板。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压力杆相对于连接体沿杆通道作上下运动,推动杆相对于连接体沿插孔作上下运动,推动板向下运动挤压弹簧体产生形变。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工作台还包括定位杆,定位杆连接至底座,安装槽将底座的两侧连通,定位杆位于安装槽内。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工作板设置有定位杆通过的定位槽,定位槽将工作板的顶底两面连通,定位杆通过定位槽卡入工作板。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槽设置有多个,定位杆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呈条状且沿工作板的两端方向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工作台还包括螺母,定位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螺母通过锁紧定位杆将工作板固定。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工作板的顶部向内凹设有卡入工件的卡位槽,卡位槽连通工作的两侧,2条卡位槽之间具有间隔且间隔形成凸设的凸起体。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凸起体的顶部设置有放置铜套的铆槽,铆槽为凸起体向内凹设形成,铆槽呈环形。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压铆组件还包括压铆柱和压铆头,压铆柱连接至推动板底部,压铆头连接至压铆柱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卡位槽将工件固定,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杆将工作板固定,通过压力杆带动推动板、压铆柱和压铆头下移对铜套进行操作,通过推动杆起到稳固的作用,通过弹簧体对压铆头下压铜套起到缓冲作用,能够在对工件安装铜套时,使得安装铜套更加准确稳固,增加了操作的稳定性,使得安装的铜套更加整齐,提高了铜套安装的合格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铜套压铆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台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标:100-铜套压铆装置;111-装置座;112-流体压力缸;113-压力杆;114-推动杆;115-推动板;116-压铆柱;117-压铆头;118-弹簧体;119-工作板;120-卡位槽;121-铆槽;122-定位槽;123-定位杆;124-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铜套压铆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的铜套放置在工作板119的铆槽121内,放置模具板,通过铜套压铆装置100使铜套产生形变,从而将铜套铆接在模具板上,其包括装置座111、压铆组件和工作台,压铆组件连接至装置座111,工作台连接至装置座111,压铆组件正对工作台,装置座111包括底座、主体和连接体,压铆组件包括流体压力缸112、压力杆113、推动杆114、推动板115、压铆柱116和压铆头117,工作台包括弹簧体118、工作板119、定位杆123和螺母124。底座、主体和连接体连接形成侧面呈凹形的形状,流体压力缸112连接至连接体,推动杆114连接流体压力缸112,推动板115连接压力杆113和推动杆114,压铆柱116连接至推动板115,压铆头117连接压铆柱116,弹簧体118连接至底座,工作板119安装于底座,定位杆123连接至底座,螺母124固定连接定位杆123。底座连接至主体,连接体连接至主体,底座固定于工作的区域且起到稳固装置的作用,底座与连接体之间具有间隔,连接体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和连接体分别连接主体且连接形成侧面为凹形的形状,底座的顶部为压铆的操作位置,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供安装工作板119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将的底座两侧连通,安装槽呈长方体状,安装槽的大小大于工作板119的大小,安装槽内设置有定位杆123,定位杆123固定连接至底座的顶部,其位于安装槽内,定位杆123共设置有4个,该4个定位杆123相互之间具有间隔。压铆组件包括流体压力缸112、压力杆113、推动杆114、推动板115、压铆柱116和压铆头117,流体压力缸11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套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座、压铆组件和工作台,所述装置座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主体和连接体,所述底座和连接体分别连接至所述主体且形成凹形侧面,所述压铆组件包括流体压力缸、压力杆和连接压力杆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水平设置,所述流体压力缸连接至所述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置有杆通道,所述压力杆通过所述杆通道连接所述流体压力缸,所述工作台包括弹簧体和工作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簧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弹簧体的顶部正对所述推动板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套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装置座、压铆组件和工作台,所述装置座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座、主体和连接体,所述底座和连接体分别连接至所述主体且形成凹形侧面,所述压铆组件包括流体压力缸、压力杆和连接压力杆的推动板,所述推动板水平设置,所述流体压力缸连接至所述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置有杆通道,所述压力杆通过所述杆通道连接所述流体压力缸,所述工作台包括弹簧体和工作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簧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弹簧体的顶部正对所述推动板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套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组件还包括推动杆,所述连接体的底部向内凹设有插孔,所述推动杆的顶端插入所述插孔,所述推动杆的底端连接至所述推动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套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体沿所述杆通道作上下运动,所述推动杆相对于所述连接体沿所述插孔作上下运动,所述推动板向下运动挤压所述弹簧体产生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套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高泽程德君张永红周亮邓琼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宇坤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