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86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它包括主轴座、定位主轴、推管、移动驱动装置、束夹座、内束夹、套筒、芯轴和检测装置,主轴座内连接有定位主轴,推管与定位主轴外部滑动连接,主轴座顶部连接有移动驱动装置,移动驱动装置驱动推管沿定位主轴的轴心线方向移动,束夹座一端与定位主轴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固定爪,内束夹一端与固定爪连接,另一端具有一胀开部,胀开部具有多个槽道,套筒一端与推管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芯轴连接,芯轴套接于内束夹内部,检测装置设置在移动驱动装置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以涨紧管件内壁方式来固定管件的功能,避免夹模受到导模的限制,能够解决管件余料被浪费掉的问题。

A Kind of Internal Clamping Device of Pipe Be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clamping device of a pipe bender, which comprises a spindle seat, a positioning spindle, a push pipe, a mobile driving device, a bundle clamp, an inner bundle clamp, a sleeve, a mandrel and a detection device. A positioning spindle is connected in the spindle seat, and a sl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ush pipe and the external positioning spindle. A mobile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at the top of the spindle seat, and the movable driving device drives the push pipe along the positioning spindle. One end of the bundle cla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oning spindle thread, the other end has a fixed claw, one end of the inner bundle cla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claw, the other end has a expansion opening, the expansion opening has a plurality of channels, one end of th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sh tube threa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e shaft, the core shaft is sleeved in the inner bundle clamp, and the detection device is set on the mobile driv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fixing the fittings by tighten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ttings, avoids the restriction of the clamping die by the guide di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waste of the spare material of th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弯管机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弯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船舶制造业、航天航空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弯管生产制造,例如汽车消声器的排气管,排气管为一种具有多个弯道的弯管,而在弯管机制造弯管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夹持装置将管件固定,现有的夹持装置采用管端外夹紧式(又称外束夹),当弯管机推送管件进行最后一道弯的弯管加工时,夹持装置的前端到达了位于弯管机头上的导模所处的位置。此时夹持装置受到导模的限制,无法进行推送,因此无法将剩余的管件推送至弯管模具中,这时位于导模内的管件就成了加工余料,被浪费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实现以涨紧管件内壁方式来固定管件的功能,避免夹模受到导模的限制,能够解决管件余料被浪费掉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包括主轴座、定位主轴、推管、移动驱动装置、束夹座、内束夹、套筒、芯轴和检测装置,所述主轴座内连接有定位主轴,推管与定位主轴外部滑动连接,主轴座顶部连接有移动驱动装置,移动驱动装置驱动推管沿定位主轴的轴心线方向移动;所述束夹座一端与定位主轴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沿束夹座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固定爪;所述内束夹一端与固定爪连接,另一端具有一胀开部,所述胀开部内周面沿远离固定爪的方向朝内束夹的轴心线收缩,胀开部具有多个槽道;所述套筒一端与推管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一端面,所述端面与芯轴连接,端面具有与固定爪对应的通孔;所述芯轴套接于内束夹内部,并芯轴末端具有一推动部,推动部的外部呈圆台状;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移动驱动装置上。其中,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支架和支架座,所述主轴座底部连接有支架座,所述主轴座顶部与液压缸缸体铰接,液压缸的伸出杆与支架铰接,支架具有推管穿过的开口,开口的底部与支架座铰接,开口的两内侧分别连接有滚轮,所述推管外部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滚轮位于凹槽内。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圆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圆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伸出杆顶部,其圆杆与液压缸的伸出杆平行,所述圆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轮、第二定位轮,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均固定在液压缸缸体上。其中,所述固定爪为三个或四个。其中,所述槽道沿内束夹的轴心线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内束夹还具有与胀开部连接且沿内束夹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胀开部端面衔接处具有一抵止端面。其中,所述夹持部表面具有防滑纹。其中,所述套筒的端面还连接有遮罩,所述遮罩套设于束夹座外部。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推管与套筒的配合推动芯轴在内束夹内移动,芯轴的推动部作用于内束夹的胀开部,使得内束夹的爪瓣外扩并抵住管件内壁,实现从管件内壁固定管件的功能,避免夹模受到导模的限制,可充分利用位于导模内管件余料,解决余料被浪费的问题;设置有遮罩,防止环境中的灰尘或颗粒粘附在芯轴的表面,从而影响芯轴与内束夹之间的相对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主视图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主视图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Ⅰ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主轴座;2、定位主轴;3、推管;31、凹槽;4、移动驱动装置;41、液压缸;42、支架;43、支架座;44、滚轮;5、束夹座;51、固定爪;6、内束夹;61、胀开部;62、槽道;63、夹持部;抵止端面;7、套筒;71、端面;72、通孔;8、芯轴;81、推动部;9、检测装置;91、圆杆;92、第一传感器;93、第二传感器;94、第一定位轮;95、第二定位轮;10、遮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本技术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它包括主轴座1、定位主轴2、推管3、移动驱动装置4、束夹座5、内束夹6、套筒7、芯轴8和检测装置9,所述主轴座1设置在弯管机上,可由弯管机驱动移动,主轴座1内连接有定位主轴2,定位主轴2呈中空管状,推管3与定位主轴2外部滑动连接,主轴座1顶部连接有移动驱动装置4,移动驱动装置4驱动推管3沿定位主轴2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移动驱动装置4由弯管机的控制器控制;所述束夹座5呈中空管状,束夹座5一端与定位主轴2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沿束夹座5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固定爪51;所述内束夹5呈中空管状,内束夹6一端通过螺钉与固定爪51连接,另一端具有一胀开部61,所述胀开部61内周面沿远离固定爪51的方向朝内束夹6的轴心线收缩,胀开部61具有6个槽道62,优选地,槽道62沿内束夹6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使得内束夹6的末端形成可被扩张的爪瓣65;所述套筒7套设在束夹座5的外部,套筒7的一端与推管3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一端面71,所述端面71通过螺钉与芯轴8连接,端面71具有与固定爪51对应的通孔72;所述芯轴8套接于内束夹6内部,并芯轴8末端具有一推动部81,推动部81的外部呈圆台状;弯管机的控制器控制移动驱动装置4,移动驱动装置4驱动推管3朝前移动,推管3与套筒7同步移动,从而驱动芯轴8朝前移动,芯轴8的推动部81顶推内束夹6的胀开部61内周面,使爪瓣65形成扩张状态,这样,内束夹6的爪瓣65形成外扩并抵住管件内壁进而达到对管件定位的目的;移动驱动装置4驱动推管3后退时,推管3与套筒7同步移动,从而驱动芯轴8复位,芯轴8的推动部81不再顶推内束夹6的胀开部61内周面,使得爪瓣65恢复原状并脱离管件内壁,达到松开管件的目的。所述检测装置9设置在移动驱动装置4上,检测装置9与弯管机的控制器连接。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液压缸41、支架42、支架座43,所述主轴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座43,所述主轴座1顶部与液压缸41缸体铰接,液压缸41的伸出杆与支架42铰接,支架42具有推管3穿过的开口,开口的底部与支架座43铰接,开口的两内侧分别连接有滚轮44,所述推管3外部设有一环形凹槽31,所述滚轮44位于凹槽31内,滚轮44的外周面与凹槽31两侧接触。弯管机的控制器与液压缸41连接(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弯管机的控制器控制液压缸41的伸出杆伸出或缩回,伸出杆伸出驱动支架42绕支架42与支架座43的铰接中心转动,位于支架42上的滚轮44推动凹槽31,从而推动推管3朝前移动;伸出杆缩回驱动支架42复位,位于支架42上的滚轮44拉动凹槽31,从而推管3后退。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检测装置9包括圆杆91、第一传感器92和第二传感器93,所述圆杆91一端固定在所述液压缸41的伸出杆顶部,其圆杆91与液压缸41的伸出杆平行,所述圆杆91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定位轮94、第二定位轮95,所述第一传感器92、第二传感器93均固定在液压缸41缸体上。弯管机的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92、第二传感器93连接,第一传感器92、第二传感器93均采用电容式接近开关,当液压缸41的伸出杆伸出,驱动圆杆91朝前移动,第二定位轮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轴座(1)、定位主轴(2)、推管(3)、移动驱动装置(4)、束夹座(5)、内束夹(6)、套筒(7)、芯轴(8)和检测装置(9),所述主轴座(1)内连接有定位主轴(2),推管(3)与定位主轴(2)外部滑动连接,主轴座(1)顶部连接有移动驱动装置(4),移动驱动装置(4)驱动推管(3)沿定位主轴(2)的轴心线方向移动;所述束夹座(5)一端与定位主轴(2)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沿束夹座(5)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固定爪(51);所述内束夹(6)一端与固定爪(51)连接,另一端具有一胀开部(61),所述胀开部(61)内周面沿远离固定爪(51)的方向朝内束夹(6)轴心线收缩,胀开部(61)具有多个槽道(62);所述套筒(7)一端与推管(3)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一端面(71),所述端面(71)与芯轴(8)连接,端面(71)具有与固定爪(51)对应的通孔(72);所述芯轴(8)套接于内束夹(6)内部,并芯轴(8)末端具有一推动部(81),推动部(81)的外部呈圆台状;所述检测装置(9)设置在移动驱动装置(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轴座(1)、定位主轴(2)、推管(3)、移动驱动装置(4)、束夹座(5)、内束夹(6)、套筒(7)、芯轴(8)和检测装置(9),所述主轴座(1)内连接有定位主轴(2),推管(3)与定位主轴(2)外部滑动连接,主轴座(1)顶部连接有移动驱动装置(4),移动驱动装置(4)驱动推管(3)沿定位主轴(2)的轴心线方向移动;所述束夹座(5)一端与定位主轴(2)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沿束夹座(5)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固定爪(51);所述内束夹(6)一端与固定爪(51)连接,另一端具有一胀开部(61),所述胀开部(61)内周面沿远离固定爪(51)的方向朝内束夹(6)轴心线收缩,胀开部(61)具有多个槽道(62);所述套筒(7)一端与推管(3)螺纹连接,另一端具有一端面(71),所述端面(71)与芯轴(8)连接,端面(71)具有与固定爪(51)对应的通孔(72);所述芯轴(8)套接于内束夹(6)内部,并芯轴(8)末端具有一推动部(81),推动部(81)的外部呈圆台状;所述检测装置(9)设置在移动驱动装置(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机内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液压缸(41)、支架(42)和支架座(43),所述主轴座(1)底部连接有支架座(43),所述主轴座(1)顶部与液压缸(41)缸体铰接,液压缸(41)的伸出杆与支架(42)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小明黎建钠杨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光昱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