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60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承载架底部的行走轮、制动装置以及下肢行走装置;其中,承载架包括底板、立杆和扶杆,行走轮安装在底板上;下肢行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支撑健肢的健肢垫和能够沿健肢垫的周向运动以用于辅助患肢执行预设行走动作的牵引组件,健肢垫设置在底板的中部,即患者可首先将健肢置于健肢垫上,而后将患肢放置于牵引组件上,通过牵引组件的辅助,使得健肢与患肢配合完成预设行走动作,该结构可针对单个下肢受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且预设的行走动作可分为不同难度级别的动作,该由浅入深的治疗有助于加快患肢的健全和康复。

Guided lower limb walking aid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d provides a guiding lower limb walking assistant device, including a bearing frame, a walking wheel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bearing frame, a braking device and a lower limb walking device, wherein the bearing frame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a stand and a handrail, and the walking wheel is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lower limb walking device includes a body pad for placing and supporting the body limbs and a body-building pad capable of walking along the body-building limbs. The circumferential movement of the pad is used to assist the affected limb to perform the preset walking action. The pa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loor. That is to say, the patient can first place the healthy limb on the pad, and then place the affected limb on the traction componen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traction component, the healthy limb and the affected limb can cooperate to complete the preset walking action. The structure can be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single lower limb injury. The pre-designed walking move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difficulty levels. The shallow-to-deep treatment is helpful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affected lim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虽人均寿命普遍提高,但诸如中风、脊髓病变、周围神经损伤等疾患患者仍然普遍存在,且交通事故造成的肢体瘫痪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此类患者表现为下肢瘫痪,自主行走困难,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坐卧状态,易产生褥疮、肺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及照顾患者的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此类患者,除了特定的药物治疗和早期必要的手术等治疗措施外,早期正确、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市面上的针对单个下肢受损患者的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大多无法严格按照正常人行走的方式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规律性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治疗,且不具备可按照患者意愿进行训练模式和训练节奏的切换调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单个下肢受损患者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康复训练辅助装置训练模式针对性差,导致其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底部的行走轮、用于限制所述行走轮滑动的制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内的下肢行走装置;所述承载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由所述底板支撑的立杆和设置在所述立杆上并由所述立杆支撑的扶杆,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下肢行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支撑健肢的健肢垫和能够沿所述健肢垫的周向运动以用于辅助患肢执行预设行走动作的牵引组件,所述健肢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用于固定与患肢对应的足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固定板相对所述底板升降的升降支撑部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固定板枢转地附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之间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固定板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的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枢接;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能够使所述升降支撑部件绕所述健肢垫的周向运动的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撑部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架的支撑板、可拆装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伸缩杆以及使伸缩杆伸缩的动力件,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伸缩部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足部的足槽,所述固定板于所述足槽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足部的可拆卸的固定带,所述足槽的内部前端设有护足垫。进一步地,所述足槽的内部设有能够振动的按摩组件。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绕设在所述健肢垫外周的传送带和使所述传送带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升降支撑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传送带上。进一步地,所述扶杆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传送件开关的第一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支撑部件的第二开关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伸缩部件的第三开关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为伸缩式的立杆。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扶杆上均设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健肢垫为塑胶垫,所述健肢垫的厚度为0.1m~0.2m。本技术提供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承载架底部的行走轮、制动装置以及下肢行走装置;其中,承载架包括底板、立杆和扶杆,行走轮安装在底板上;下肢行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支撑健肢的健肢垫和能够沿健肢垫的周向运动以用于辅助患肢执行预设行走动作的牵引组件,健肢垫设置在底板的中部,即患者可首先将健肢置于健肢垫上,而后将患肢放置于牵引组件上,通过牵引组件的辅助,使得健肢与患肢配合完成预设行走动作,该结构可针对单个下肢受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且预设的行走动作可分为不同难度级别的动作,该由浅入深的治疗有助于加快患肢的健全和康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伸缩部件以及支撑板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扶杆2:立杆3:底板4:行走轮5:下肢行走装置51:健肢垫52:牵引组件521:固定板522:升降支撑部件523:支撑架524:伸缩部件525:驱动机构5221:支撑板5222:伸缩杆5210:足槽5212:护足垫5211:固定带5251:第一开关组件5213:按摩组件5241:第三开关组件5223:第二开关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承载架底部的行走轮4、用于限制行走轮4滑动的制动装置(图未示)以及设置在承载架内的下肢行走装置5;其中,承载架包括底板3、设置在底板3上且由底板3支撑的立杆2和设置在立杆2上并由立杆2支撑的扶杆1,行走轮4安装在底板3上;下肢行走装置5包括用于放置并支撑健肢的健肢垫51和能够沿健肢垫51的周向运动以用于辅助患肢执行预设行走动作的牵引组件52,健肢垫51设置在底板3的中部,即患者可首先将健肢置于健肢垫51上,而后将患肢放置于牵引组件52上,通过牵引组件52的辅助,使得健肢与患肢配合完成预设行走动作,该结构可针对单个下肢受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且预设的行走动作可划分成不同难度等级的动作(如图2中的A曲线,相邻最低点之间的弧段表示患肢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底部的行走轮、用于限制所述行走轮滑动的制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内的下肢行走装置;所述承载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由所述底板支撑的立杆和设置在所述立杆上并由所述立杆支撑的扶杆,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下肢行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支撑健肢的健肢垫和能够沿所述健肢垫的周向运动以用于辅助患肢执行预设行走动作的牵引组件,所述健肢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底部的行走轮、用于限制所述行走轮滑动的制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架内的下肢行走装置;所述承载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由所述底板支撑的立杆和设置在所述立杆上并由所述立杆支撑的扶杆,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下肢行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支撑健肢的健肢垫和能够沿所述健肢垫的周向运动以用于辅助患肢执行预设行走动作的牵引组件,所述健肢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用于固定与患肢对应的足部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固定板相对所述底板升降的升降支撑部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固定板枢转地附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之间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固定板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的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枢接;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能够使所述升降支撑部件绕所述健肢垫的周向运动的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式下肢行走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部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架的支撑板、可拆装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益王玉龙朱晓龙龙建军王玉珍翟浩瀚李华耿红荔郭珊珊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