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28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助行架,包括架主体,设于架主体底端的行走机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架主体和行走机构的用于制动行走机构的制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用户向后方摔倒的防后倾机构,防后倾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围合形成有预入空间的连接部和围合部,连接部的一端枢接于架主体,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架主体,围合部可与架主体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如此,用户立于预入空间,推动连接部使其旋转至其另一端与架主体可拆卸连接,同时,围合部亦随之旋转并将用户沿其旋转方向推动,最终与架主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此时用户被包围于容置空间内,故,当用户因无力支撑而身体后倾,即可被围合部从后方揽住,保障了助行架的使用安全。

Walking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lking aid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main body, a walking mechanism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main body, a braking mechanism for braking the walking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main body and the walking mechanism respectively at opposite ends, and an anti-backward tilt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sers from falling backward. The anti-backward til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encircling part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pre-entering spac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pivoted to the frame body, the other end is detachable to connect to the frame body, and the enclosing part can be enclosed with the frame body to form a space for accommodation. In this way, the user stands in the pre-occupied space, pushes the connecting part to rotate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o detach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rack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e enclosing part rotates and pushes the user along its rotation direction, and finally encloses with the rack body to form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At this time, the user is surrounded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Therefore, when the user leans backward due to his inability to support, the enclosing part can be enclosed from the rear. It guarantees the use safety of wal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行架
本技术属于辅助行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助行架。
技术介绍
助行架,用于帮助行动不便的用户保持身体平衡、支撑体重、训练行走和增强肌肉力量,适用于下肢功能损伤的患者。目前的助行架,多需要用户利用上肢扶好设于助行架前方的扶手,借助位于助行架下方的支撑杆支撑立于地面,然后推动助行架向前行走,而需要用到助行架的患者多存在肌无力、身体虚弱等问题,时常发生患者在借助行架练习行走的时候向后方滑倒,或是晕厥即向后方摔倒的状况,该状况往往伤及患者的后脑,给患者造成重大的伤害,甚至留下后遗症。然而,目前的助行架并没有安设预防患者向后方倒下的机构,因而不具备预防患者后倾摔倒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行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助行架不具备防止用户从后方摔倒的功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助行架,包括架主体,设于所述架主体底端的行走机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架主体和所述行走机构的用于制动所述行走机构的制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用户向后方摔倒的防后倾机构,所述防后倾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围合形成有预入空间的连接部和围合部,所述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围合部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架主体,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架主体,所述围合部可与所述架主体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架主体的制动杆,以及固设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的制动公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的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可绕其旋转的滚轮,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滚轮上的制动母端,所述制动公端和所述制动母端可相互止挡。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活动穿设并支撑于所述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转轴一端的用于解除所述制动公端和所述制动母端之间的止挡配合的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架主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制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容置于所述滑槽内且可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运动的滑块。进一步地,所述架主体包括开设有滑槽的支撑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托扶板,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托扶板可与所述围合部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并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托扶板包括托扶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托扶底板的托扶侧板,所述托扶侧板上开设有卡位槽,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可拆卸卡设于所述卡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围合部的第一连接分部和第二连接分部,以及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分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分部的卡位弹簧,所述卡位弹簧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分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分部的另一端分别卡设于所述卡位槽内并形成限位。进一步地,所述架主体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并凸出于所述托扶底板平面的腋窝支撑架。进一步地,所述制动母端为凸出设置于所述滚轮一侧壁上的止挡片,所述制动公端为固设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并与所述止挡片正对的刹车片。本技术提供的助行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助行架通过在架主体的底端设置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可与地面直接接触且可与地面相对滚动,从而带动架主体,使用户可以手扶架主体并轻松将其前移;并且,在架主体上加设有防后倾机构,该防后倾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围合形成有预入空间的连接部和围合部,其中,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于围合部的一端枢接于架主体,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架主体,围合部可与架主体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如此,用户立于预入空间,推动连接部使其绕架主体旋转至其另一端与架主体可拆卸连接,与此同时,固定连接于连接部的围合部亦随之旋转并将用户沿其旋转方向推动,最终与架主体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此时用户被包围于容置空间内,故而,当用户因无力支撑而身体后倾,或是在任何意外状况下后仰,均可被围合部从后方揽住,保障了助行架的使用安全;另外,该助行架还包括有用于制动行走机构的制动机构,使用户可以及时通过制动机构阻止行走机构前行,进一步提高了助行架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助行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图1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中的C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D-D向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E向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架主体;11-支撑杆;12-托扶板;121-托扶底板;122-托扶侧板;1221-侧板主体;1222-卡位凸起;13-腋窝支撑架;20-行走机构;21-转轴;211-第一卡钩;22-滚轮;30-制动机构;31-制动杆;311-第二卡钩;312-滑块;32-制动公端;33-复位弹簧;34-制动把手;35-制动母端;40-防后倾机构;41-连接部;411-第一连接分部;412-第二连接分部;413-卡位弹簧;42-围合部;H1-预入空间;H2-容置空间;I-枢接轴;H3-通孔;H4-滑槽;H5-卡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助行架进行说明。所述助行架,包括架主体10,设于架主体10底端的行走机构20,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架主体10和行走机构20的用于制动行走机构20的制动机构30,以及用于防止用户向后方摔倒的防后倾机构40,所述防后倾机构40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围合形成有预入空间H1的连接部41和围合部42,连接部41的固定连接于围合部42的一端枢接于架主体10,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架主体10,围合部42可与架主体10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H2。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助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主体,设于所述架主体底端的行走机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架主体和所述行走机构的用于制动所述行走机构的制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用户向后方摔倒的防后倾机构,所述防后倾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围合形成有预入空间的连接部和围合部,所述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围合部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架主体,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架主体,所述围合部可与所述架主体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助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主体,设于所述架主体底端的行走机构,相对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架主体和所述行走机构的用于制动所述行走机构的制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用户向后方摔倒的防后倾机构,所述防后倾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且围合形成有预入空间的连接部和围合部,所述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围合部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架主体,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架主体,所述围合部可与所述架主体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架主体的制动杆,以及固设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的制动公端,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的转轴,以及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可绕其旋转的滚轮,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滚轮上的制动母端,所述制动公端和所述制动母端可相互止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活动穿设并支撑于所述通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制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转轴一端的用于解除所述制动公端和所述制动母端之间的止挡配合的复位弹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主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龙朱晓龙龙建军黄玉涛吕星王光益李小萍赵敬璞王玉珍吴松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