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37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包括:进鱼单元和集鱼单元。进鱼单元包括进鱼通道、分别设于进鱼通道长度方向两端的进鱼口和出鱼口,以及设于进鱼口的探鱼组件和气泡发生组件。集鱼单元包括适于通过连通管道与进鱼通道的出鱼口相连通的集鱼腔道,以及设于集鱼腔道与进鱼通道之间的至少一对连接架;集鱼腔道位于进鱼通道的正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捕捞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对湖泊类的淡水域环境下进行鱼类捕捞的过程中,如果单凭经验来判断集群洄游的鱼类出没情况,往往会使得整体的捕捞时间大多集中在寻找鱼群的过程中。而且对于发现鱼群后只采取简单的网捕形式,捕捞成果也会出现极度不稳定的现象。另外,在目前渔业捕捞中容易误捕幼鱼,并且在捕捞过程中,由于渔网摩擦以及鱼群的相互挤压,很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在鱼体受伤后存在保存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以解决提高捕捞群鱼针对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方法,以解决提高捕捞群鱼针对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包括:进鱼单元,所述进鱼单元包括进鱼通道、分别设于所述进鱼通道长度方向两端的进鱼口和出鱼口,以及设于所述进鱼口的探鱼组件和气泡发生组件;以及集鱼单元,所述集鱼单元包括适于通过连通管道与所述进鱼通道的出鱼口相连通的集鱼腔道,以及设于所述集鱼腔道与进鱼通道之间的至少一对连接架;所述集鱼腔道位于所述进鱼通道的正下方。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鱼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诱鱼部、过鱼部和筛鱼部;其中所述诱鱼部包括用于与过鱼部相连的基部,以及与基部背离所述过鱼部的端部相连的呈喇叭状的翼部;所述进鱼口设于所述翼部背离所述基部的一侧端;所述筛鱼部包括用于与过鱼部相连的基体,以及与基体背离所述过鱼部的端部相连的呈喇叭状的翼体;所述出鱼口设于所述翼体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端;所述过鱼部包括相连的帆布筒和网筒。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帆布筒的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网筒的一端相连;所述帆布筒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基体相连;所述帆布筒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可拆卸相连;所述帆布筒包括钢质材质制成的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侧的由帆布材质制成的内筒;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腔壁上分布有多个照射灯;以及所述网筒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基部相连;所述网筒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腔壁上分布有多个照射灯。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包括若干根间隔分布且适于围成一圆柱体结构的钢架,以及分别设于若干个所述钢架两端的连接环;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过鱼孔;若干个所述过鱼孔呈错位分布的结构分布在内筒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网筒的侧壁均匀分布有网孔。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基体之间设有第一波纹管;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基部之间设有第二波纹管;所述集鱼腔道包括腔道本体和设于所述腔道本体上的两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对应的波纹部;所述腔道本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适于水流通过的通孔;以及所述腔道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若干个照射灯。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探鱼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鱼口的边沿一体相连的且位于所述进鱼口上方的上固定架,以及设于所述上固定架上的探鱼器;所述探鱼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动云台、声呐探测器和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适于盖合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电动云台包括电机、转动轴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以控制电机转动;所述电机与所述转动轴相连以驱动转动轴旋转;以及所述声呐探测器设于所述转动轴的承载部上以使转动轴带动声呐探测器的同步旋转;以及所述声呐探测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泡发生组件包括与所述进鱼口的边沿一体相连的且位于所述进鱼口下方的下固定架,以及设于所述下固定架上的空压机、与所述空压机的出气管相连的至少一根曝气管,以及与所述空压机相连的供电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捕捞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进鱼通道的外壁相连的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包括若干个浮体,分别设于所述进鱼通道的外壁与浮体之间的导绳;以及若干个浮体分别对应的导绳与进鱼通过的外壁形成的连接端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浮体与所述导绳之间设有导绳收放组件;所述导绳收放组件包括一对分别与所述浮体固连的安装架、穿设在一对安装架之间的适于缠绕所述导绳的转动架,以及与所述转动架相连的适于驱动转动架旋转的旋转电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方法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集群鱼类的位置信息;步骤S2:根据集群鱼类的位置调整捕捞装置的入水位置以捕捞鱼;步骤S3:使鱼类选择性地进入捕捞暂养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及捕捞方法,通过探鱼组件获取集群洄游性鱼群的位置信息,以便于进鱼通道调整合适的捕鱼位置。在鱼群进入进鱼通道后由气泡发生组件在进鱼口形成气幕以拦截进入进鱼通道后的鱼群再由进鱼口离开,从而起到拦截鱼群逃离的效果。进一步的,通过在浮体与导绳之间设有的导绳收放组件,在通过探鱼组件获取集群洄游性鱼群的位置信息后,可以通过导绳收放组件来实现浮体与进鱼通道之间的导绳的长度来改变进鱼通道相对于浮体的入水深度,即改变进鱼通道相对于浮体的位置,以便于鱼群更加容易进入进鱼通道中。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的进鱼通道与渔船相连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的进鱼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的进鱼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的进鱼通道和集鱼腔道相连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的探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中:进鱼通道100、进鱼口101、出鱼口102、基部103、翼部104、基体105、翼体106、帆布筒107、网筒108、第一连接管109、第二连接管120、钢架121、内筒122、过鱼孔123、网孔124、钢索125、第一波纹管127、第二波纹管128、上固定架129、探鱼器130、电动云台131、电机1311、转动轴1312、控制电路板1313、声呐探测器132、供电装置133、第一壳体135、第二壳体136、内螺纹137、密封圈138、外螺纹139、空压机140、曝气管141、曝气口142、浮体143、导绳144、安装架145、转动架146、旋转电机147、连通管道200、集鱼腔道300、连接架400、照射灯500、摄像头6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鱼单元,所述进鱼单元包括进鱼通道(100)、分别设于所述进鱼通道(100)长度方向两端的进鱼口(101)和出鱼口(102),以及设于所述进鱼口(101)的探鱼组件和气泡发生组件;以及集鱼单元,所述集鱼单元包括适于通过连通管道(200)与所述进鱼通道(100)的出鱼口(102)相连通的集鱼腔道(300),以及设于所述集鱼腔道(300)与进鱼通道(100)之间的至少一对连接架(400);所述集鱼腔道(300)位于所述进鱼通道(100)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鱼单元,所述进鱼单元包括进鱼通道(100)、分别设于所述进鱼通道(100)长度方向两端的进鱼口(101)和出鱼口(102),以及设于所述进鱼口(101)的探鱼组件和气泡发生组件;以及集鱼单元,所述集鱼单元包括适于通过连通管道(200)与所述进鱼通道(100)的出鱼口(102)相连通的集鱼腔道(300),以及设于所述集鱼腔道(300)与进鱼通道(100)之间的至少一对连接架(400);所述集鱼腔道(300)位于所述进鱼通道(100)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鱼通道(100)包括依次相连的诱鱼部、过鱼部和筛鱼部;其中所述诱鱼部包括用于与过鱼部相连的基部(103),以及与基部(103)背离所述过鱼部的端部相连的呈喇叭状的翼部(104);所述进鱼口(101)设于所述翼部(104)背离所述基部(103)的一侧端;所述筛鱼部包括用于与过鱼部相连的基体(105),以及与基体(105)背离所述过鱼部的端部相连的呈喇叭状的翼体(106);所述出鱼口(102)设于所述翼体(106)背离所述基体(105)的一侧端;所述过鱼部包括相连的帆布筒(107)和网筒(10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帆布筒(107)的一端通过钢索与所述网筒(108)的一端相连;所述帆布筒(10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109)与所述基体(105)相连;所述帆布筒(107)与所述第一连接管(109)可拆卸相连;所述帆布筒(107)包括钢质材质制成的外筒和设于所述外筒内侧的由帆布材质制成的内筒(122);所述第一连接管(109)的内腔壁上分布有多个照射灯(500);以及所述网筒(10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120)与所述基部(103)相连;所述网筒(108)与所述第二连接管(120)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120)的内腔壁上分布有多个照射灯(5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包括若干根间隔分布且适于围成一圆柱体结构的钢架(121),以及分别设于若干个所述钢架(121)两端的连接环(150);所述内筒(122)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过鱼孔(123);若干个所述过鱼孔(123)呈错位分布的结构分布在内筒(122)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网筒(108)的侧壁均匀分布有网孔(124)。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淡水域中集群洄游性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9)与所述基体(105)之间设有第一波纹管(127);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120)与所述基部(103)之间设有第二波纹管(128);所述集鱼腔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家志闫文彦石桂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