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96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工作台;双层移动平台,双层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级移动平台和第二级移动平台;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安装架安装在第二级移动平台上,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在安装架上呈上下对射安装,使被检测对象位于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隙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精度高,而且便于引入存储、分析模块便于实现智能化检测,可实现对任何材质产品进行精准的点、线、面扫描,得到产品的厚度、平面度、段差。

Thickness Flatness Segment Difference Detec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ickness flatness section difference detec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workbench, a double-layer mobile platform, a double-layer mobile platform including a first-level mobile platform and a second-level mobile platform, a detection component including a mounting frame, a first spectral confocal detection device and a second spectral confocal detection device, and a mounting frame mounted on a second-level Mobile platform. The first spectral confocal detec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spectral confocal detection device are mounted up and down on the mounting rack, so that the detected object is located in the gap between the first spectral confocal detec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spectral confocal detection devic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t not only has high precision, but also is easy to introduce storage and analysis module to realize intelligent detection. It can realize accurate point, line and surface scanning of any material products, and get the thickness, flatness and section difference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平面度检查仪是根据光学自准直原理设计的仪器,它可以测量机床或仪器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也可以测量平板等的平面度误差,利用光学直角器和带磁性座的反射镜等附件。但传统的平面度检查仪需要人工观察,例如人力成本上升,操作者工作负荷大,效率低,检测准确度不稳定等,而且检测数据无法自动记录,智能化程度低。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数字化检测仪。现有技术中,类似这种装置都只能单独检测平面度,是专用机。检测速度较慢、精度较低,仅用于平面度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双层移动平台,所述双层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级移动平台和第二级移动平台,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垂直;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CCD定位相机,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呈上下对射安装,使被检测对象位于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隙内,所述CCD定位相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以用于拍摄被检测对象所在区域的图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的定子端和所述第一导轨间隔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的动子端,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组滑块,所述第一组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外形匹配的滑槽,使所述第一导轨卡接在滑槽内进而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被限制为只能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包括支撑横板、支撑竖板、第二直线驱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组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的一端底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的动子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的另一端底部,所述支撑竖板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板顶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定子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竖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动子端具有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定子端的上方伸出的上连接部和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定子端的下方伸出的下连接部,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撑竖板的后侧;所述安装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安装架的后侧可滑动地卡接所述第二导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横板和所述支撑竖板分别具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连为一体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所述上连接臂和所述下连接臂之间呈U型结构,所述上连接臂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臂的后侧连接有第二组滑块,所述第二组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外形匹配的滑槽,使所述第二导轨卡接在滑槽内进而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被限制为只能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由第一位置调整组件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上连接臂上,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由第二位置调整组件位置可调地安装在所述下连接臂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整组件包括固定板、活动板、螺丝座和调节螺丝,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臂,所述螺丝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调节螺丝与所述螺丝座螺纹配合且所述调节螺丝顶住活动板;或者,第二位置调整组件包括固定板、活动板、螺丝座和调节螺丝,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臂,所述螺丝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调节螺丝与所述螺丝座螺纹配合且所述调节螺丝顶住活动板。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上具有多个检测工位,各所述检测工位的两侧都设置有定位台和导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包括直线电机、电缸或电动丝杆。一种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系统,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以及上位机,所述上位机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发出指令触发或关闭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CCD定位相机;数据接收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CCD定位相机采集的图像;分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CD定位相机采集的图像建立坐标系,以及在所述坐标系中导入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采集的点云生成被检测对象的2D和/或3D形貌,并计算出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厚度、平面度或段差。一种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方法,使用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系统进行以下操作:使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和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带动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CCD定位相机移动到被检测对象所在的区域;所述CCD定位相机拍摄被检测对象所在的区域的图像并以图像中预设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以及使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中的一个触发以采集的点云生成被检测对象的2D形貌,或使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中的两个同步触发以采集的点云生成被检测对象的3D形貌,根据所述2D形貌和/或所述3D形貌计算出所述被检测对象的厚度、平面度或段差。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方法及系统,利用光谱共焦检测装置获取数据,不但精度高,而且便于引入存储、分析模块便于实现智能化检测。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在安装架上呈上下对射安装,以及两级移动平台结合的检测方式,可实现对任何材质产品进行精准的点、线、面扫描,得到测试产品精细的2D与3D形貌,得到产品的厚度、平面度、段差。进一步地,检测组件还包括CCD定位相机,与传统的定位方式相比,CCD定位相机可实现可视化动态定位,可适应多种被检测对象、且定位精度高。进一步地,使用多工位测试,在保证稳定性好、测试精度高的同时可提高测试效率。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中带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检测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二级移动平台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检测组件与第二级移动平台的组合体的第一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检测组件与第二级移动平台的组合体的第二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整组件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1-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2-工作台;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双层移动平台,所述双层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级移动平台和第二级移动平台,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垂直;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CCD定位相机,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呈上下对射安装,使被检测对象位于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隙内,所述CCD定位相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以用于拍摄被检测对象所在区域的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双层移动平台,所述双层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级移动平台和第二级移动平台,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垂直;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安装架、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CCD定位相机,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呈上下对射安装,使被检测对象位于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光谱共焦检测装置之间的间隙内,所述CCD定位相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以用于拍摄被检测对象所在区域的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和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的定子端和所述第一导轨间隔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的动子端,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的另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组滑块,所述第一组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外形匹配的滑槽,使所述第一导轨卡接在滑槽内进而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被限制为只能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包括支撑横板、支撑竖板、第二直线驱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组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的一端底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的动子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板的另一端底部,所述支撑竖板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板顶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定子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竖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动子端具有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定子端的上方伸出的上连接部和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定子端的下方伸出的下连接部,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所述支撑横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撑竖板的后侧;所述安装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安装架的后侧可滑动地卡接所述第二导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板和所述支撑竖板分别具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厚度平面度段差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连为一体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所述上连接臂和所述下连接臂之间呈U型结构,所述上连接臂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臂的后侧连接有第二组滑块,所述第二组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外形匹配的滑槽,使所述第二导轨卡接在滑槽内进而所述第二级移动平台被限制为只能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光谱共焦检测装置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业吴落得贺平李均华黄细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佰视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