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TO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46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ITO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胶层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所述基材层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所述胶层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与胶层具有相同线性膨胀系数的基材层,解决了目前ITO保护膜容易翘曲产生的不良问题;由于采用与胶层相同体系的基材层,大大提升胶层的附着力,从而很好的避免残胶和颗粒状不良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的缺陷;另外,该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大大提升产品良率,简化工艺、易于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An ITO Protective Fil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TO protective film, which in turn comprises a substrate layer, an adhesive layer and a release film layer; the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ubstrate layer and the adhesive layer are the same; the substrate layer is composed of optical polyacrylate and polybutadiene copolymer, and the adhesive layer is composed of acrylate adhesiv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ITO protective film is easy to warp by adopting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with the same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as the adhesive layer; because the base material layer with the same system as the adhesive layer is adopted, the adhesion of the adhesive layer is greatly improved, thus the defect of unqualified product quality caused by the bad residual glue and particle shape is well avoided; moreover, the product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Low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 yield, simplify the process, easy to implement, and has broad market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TO保护膜
本技术属于保护膜
,尤其涉及一种ITO保护膜。
技术介绍
ITO导电膜是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透明有机薄膜材料上溅射透明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导电膜分为ITO导电玻璃、ITO导电膜及非ITO导电膜三大类;其中,非ITO导电膜属于柔性显示中的新兴行业,市场前景很好。在制作工艺中,非ITO导电膜的主体基材表面不耐划伤、易受污染,因此在制作导电膜的时候需要通过一个特定的保护膜对其表面起防止划伤和污染的作用。ITO导电膜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制程中需经受高温处理,高温处理过程对于产品是一个极其严格的考验,第一,高温处理的时候保护膜的胶水容易产生残胶和颗粒状不良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第二,高温处理过程极易造成非ITO导电膜发生翘曲,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残次品。所以,要推广非ITO导电膜,克服上述不利已经迫在眉睫。专利CN103923577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非ITO导电膜的耐高温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但存在丙烯酸胶黏剂和保护膜基材在高温时收缩率不能做到一致,还是容易引起翘曲等问题;专利CN207044817U公开了一种复合膜,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有多达7层的结构,结构极其复杂,造成成本很高,无法实现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ITO保护膜,解决了ITO保护膜高温翘曲,残胶等制程不良现象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ITO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胶层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所述基材层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所述胶层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8μm-188μm,透过率>90%,雾度<1%,弯曲模量为500MPa-15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100μm/(m·℃)-320μm/(m·℃),在180℃下保持60min后的横向收缩率为0.4%-0.6%,纵向收缩率为0.7%-0.9%。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5μm,透过率>92%,雾度≤0.6%,弯曲模量为10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210μm/(m·℃)。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胶黏剂重均分子量>100万,分子量分布<2。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胶黏剂重均分子量>120万,分子量分布<1.1。进一步的,所述胶层的厚度为8μm-20μm。进一步的,所述胶层的厚度为10μm-12μm。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采用凹版辊涂布或者逗号轴涂布;所述胶层采用狭缝涂布或者喷涂。进一步的,所述离型膜层由PET离型膜构成;所述离型膜层的离型力为3g/25mm-8g/25mm。进一步的,所述离型膜层的离型力为5g/25mm。本技术的突出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ITO保护膜,采用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的材料作为基材层,丙烯酸酯压敏胶为胶层,由于保护膜的基材层基本以聚丙烯酸酯为主体,与胶黏剂一样为相同体系,而且具备相近的线性膨胀系数(CTE),所以在高温加热时(180℃*60min),胶层以及基材层,甚至ITO膜TD方向和MD方向的收缩率三者都几乎一致,因此并不会造成翘曲甚至卷曲的现象;另外,由于ITO保护膜胶黏剂层需要具备耐高温特性,所以分子量很大,胶体很硬,造成对普通PET附着力不够的情况;采用与基材层和胶层一样的材质,胶黏剂在基材层上的附着力大大改善,这样就不容易引起胶层脱落,从而造成残胶和颗粒状不良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另外,该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大大提升产品良率,简化工艺、易于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ITO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1,胶层2和离型膜层3;基材层1和胶层2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基材层1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胶层2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基材层1的厚度为38μm,透过率>90%,雾度<1%,弯曲模量为5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100μm/(m·℃),在180℃下保持60min后的横向收缩率为0.4%,纵向收缩率为0.7%。丙烯酸酯胶黏剂重均分子量>100万,分子量分布<2。胶层2的厚度为8μm。基材层1采用凹版辊涂布;胶层2采用狭缝涂布。离型膜层3由PET离型膜构成;离型膜层3的离型力为3g/25mm。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ITO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1,胶层2和离型膜层3;基材层1和胶层2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基材层1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胶层2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基材层1的厚度为188μm,透过率>93%,雾度<0.8%,弯曲模量为15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320μm/(m·℃),在180℃下保持60min后的横向收缩率为0.6%,纵向收缩率为0.9%。丙烯酸酯胶黏剂重均分子量>110万,分子量分布<2。胶层2的厚度为20μm。基材层1采用逗号轴涂布;胶层2采用喷涂。离型膜层3由PET离型膜构成;离型膜层3的离型力为8g/25mm。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ITO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1,胶层2和离型膜层3;基材层1和胶层2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基材层1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胶层2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基材层1的厚度为125μm,透过率>92%,雾度≤0.6%,弯曲模量为10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210μm/(m·℃),在180℃下保持60min后的横向收缩率为0.4%-0.6%,纵向收缩率为0.7%-0.9%。丙烯酸酯胶黏剂重均分子量>120万,分子量分布<1.1。胶层2的厚度为12μm。基材层1采用凹版辊涂布;胶层2采用喷涂。离型膜层3由PET离型膜构成;离型膜层3的离型力为5g/25mm。本技术的基材层采用凹版辊涂布或者逗号轴涂布的方式在千级无尘室涂布,首先将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涂布于离型膜表面,然后在有四节烘箱的干燥系统的涂布线干燥,温度设置70/90/110/90℃,涂布速度20m/min,干燥后收卷,后续剥掉支撑的离型膜。涂布丙烯酸酯胶黏剂,涂布固含30%,粘度150cps,涂布厚度10μm,采用狭缝涂布或者喷涂的方式涂布,涂布速度设置为20m/min。本技术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TO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基材层,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胶层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所述基材层是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的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8μm‑188μm,透过率>90%,雾度<1%,弯曲模量为500MPa‑15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100μm/(m·℃)‑320μm/(m·℃),在180℃下保持60min后的横向收缩率为0.4%‑0.6%,纵向收缩率为0.7%‑0.9%;所述胶层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TO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基材层,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基材层和所述胶层的线性膨胀系数一致,所述基材层是由光学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构成的聚丙烯酸酯-聚丁二烯共聚物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8μm-188μm,透过率>90%,雾度<1%,弯曲模量为500MPa-15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100μm/(m·℃)-320μm/(m·℃),在180℃下保持60min后的横向收缩率为0.4%-0.6%,纵向收缩率为0.7%-0.9%;所述胶层由丙烯酸酯胶黏剂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TO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5μm,透过率>92%,雾度≤0.6%,弯曲模量为1000MPa,线性膨胀系数为210μ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TO保护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章伟龙冲夏有贵
申请(专利权)人: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