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蓄热材及其制造方法、蓄热式空调装置、以及蓄热型热管式供油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45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构件,其具备多孔质体和有机材料,所述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连通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的连通孔,所述有机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且含有选自由链状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多孔质体由具有比有机材料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

Composite compon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regenerative material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regenerativ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regenerative heat pipe oil supply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osite component, which has porous substance and organic material. The porous substance has a first outer surface, a second outer surface, and a connecting pore connecting the first outer surface and the second outer surface. The organic material is filled in the connecting pore, and contains at least one of a group of selected free chain saturated hydrocarbon compounds and glycols. The porous substance is composed of a group having a ratio of two. The formation of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machine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蓄热材及其制造方法、蓄热式空调装置、以及蓄热型热管式供油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蓄热材及其制造方法、蓄热式空调装置、以及蓄热型热管式供油设备。
技术介绍
住宅、办公室等居住空间的节能化逐年受到重视,需要用于实现该目标的材料技术。例如,在地板、天花板、墙壁等的内部使用玻璃棉、聚氨酯泡沫等绝热材,实现了利用空调设备的冷暖气设备的效率化,但为了进一步节能化,进行了以蓄热材为代表的材料的研究。另外,在例如汽车中,伴随EV化,也认为与以往相比更进一步的节能化是重要的。近年来,为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有效利用能量,利用伴随液相与固相之间的相变的潜热的潜热蓄热材被用于蓄热式空调设备、蓄热式建材、各种保温器具或装置、保冷剂等。利用伴随相变的潜热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在发生相变的温度范围内储存大量的热量,能够缩小蓄热材的容量,虽然蓄热量大但不会产生大的温度差因此能够抑制热损失等,从而提出了各种潜热蓄热材作为适温保持、加热或冷却的手段之一。但是,潜热蓄热材料通常热导率低,热无法充分传递到离开热源接触部附近的位置,因此热的吸收和放出的速度慢。因此,潜热蓄热材必须具有较薄的结构,有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提高潜热蓄热材的热导率的方法,已知配合无机填料、金属粉等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蓄热材,其包含预定的潜热蓄热材料和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0.1μm且小于或等于30μm的导热性陶瓷填料,且导热性陶瓷填料的含量相对于总质量大于或等于20质量%且小于或等于60质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1433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热材,由于含有导热性陶瓷填料因此潜热蓄热材的含有比率变小,从而存在蓄热容量降低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兼顾蓄热特性和导热性的蓄热材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适合用于该蓄热材的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蓄热材的蓄热式空调装置和蓄热型热管式供油设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选自链状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的有机材料填充于由热导率比该有机材料高的材料形成的多孔质体的连通孔中,从而能够兼顾蓄热特性和导热性。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1>~<14>。<1>一种复合构件,其具备多孔质体和有机材料,所述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连通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的连通孔,所述有机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且含有选自由链状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多孔质体由具有比有机材料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2>根据<1>所述的复合构件,形成多孔质体的材料含有选自由碳、铝、铜和铁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1>或<2>所述的复合构件,多孔质体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气孔率。<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多孔质体在复合构件的表面所占的比例高于多孔质体在复合构件的内部截面所占的比例。<5>一种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为<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将有机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的填充工序。<6>根据<5>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具备:使多孔质体在通过填充工序得到的复合构件的表面所占的比例高于多孔质体在复合构件的内部截面所占的比例的工序。<7>一种蓄热材,其具备多孔质体和蓄热材料,所述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连通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的连通孔,所述蓄热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且含有选自由链状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多孔质体由具有比蓄热材料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8>根据<7>所述的蓄热材,形成多孔质体的材料含有选自由碳、铝、铜和铁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7>或<8>所述的蓄热材,多孔质体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气孔率。<10>根据<7>~<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材,多孔质体在蓄热材的表面所占的比例高于多孔质体在蓄热材的内部截面所占的比例。<11>一种蓄热材的制造方法,其为<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材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将蓄热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的填充工序。<12>根据<11>所述的蓄热材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具备:使多孔质体在通过填充工序得到的蓄热材的表面所占的比例高于多孔质体在蓄热材的内部截面所占的比例的工序。<13>一种蓄热式空调装置,其具备<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材。<14>一种蓄热型热管式供油设备,其具备<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蓄热特性和导热性的蓄热材及其制造方法,另外,能够提供适合用于该蓄热材的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该蓄热材的蓄热式空调装置和蓄热型热管式供油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连通孔和骨架的直径的SEM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构件具备多孔质体、以及选自由链状的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材料。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连通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的连通孔。换句话说,连通孔使形成于第一外表面的第一开口部与形成于第二外表面的第二开口部连通。连通孔也可以使三个以上的外表面(开口部)连通。多孔质体可以具有彼此独立的多个连通孔,也可以仅具有一个连通孔。在多孔质体仅具有一个连通孔的情况下,该连通孔可以使形成于多孔质体的外表面的所有开口部彼此连通。从确保有机材料的填充量,进一步提高蓄热容量的观点考虑,多孔质体的气孔率优选大于或等于80%,更优选大于或等于83%,进一步优选大于或等于85%。从确保传热路径,能够实现进一步高热导率化的观点考虑,多孔质体的气孔率优选小于或等于97%,更优选小于或等于95%,进一步优选小于或等于90%。从进一步提高蓄热容量,能够实现进一步高热导率化的观点考虑,多孔质体的气孔率优选为80~97%、80~95%、80~90%、83~97%、83~95%、83~90%、85~97%、85~95%或85~90%。关于气孔率,对于多孔质体试验片1以及与多孔质体试验片1为相同体积和相同成分但没有孔的试验片2,分别测定比重(g/cm3),由这些值按照下述式算出。气孔率(%)=(试验片2的比重-试验片1的比重)/试验片2的比重×100这样的多孔质体例如可以是由三维网眼状的骨架构成的三维网眼状结构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三维网眼状的骨架形成的空隙部分相当于连通孔。在三维网眼状结构体中,通过骨架能够更高效地传热,另外,能够抑制在将有机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时的空隙产生。连通孔的直径优选为500~2000μm,更优选为600~1200μm,进一步优选为800~1000μm。如果连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00μm,则在将有机材料填充于连通孔中时能够适当地除去空隙。如果连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000μm,则能够实现进一步高热导率化。关于连通孔的直径,如图1(a)所示,是指在通过SEM观察三维网眼状结构体时,将由骨架形成的空隙部分近似为圆形,将其外周C除以π所得到的值,并定义为对5处测定的值的平均值。三维网眼状结构体中的骨架的直径优选为50~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构件,其具备多孔质体和有机材料,所述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连通孔,所述有机材料填充于所述连通孔中,且含有选自由链状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质体由具有比所述有机材料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复合构件,其具备多孔质体和有机材料,所述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连通孔,所述有机材料填充于所述连通孔中,且含有选自由链状饱和烃化合物和糖醇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质体由具有比所述有机材料的热导率高的热导率的材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构件,形成所述多孔质体的材料含有选自由碳、铝、铜和铁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构件,所述多孔质体具有大于或等于80%的气孔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所述多孔质体在所述复合构件的表面所占的比例高于所述多孔质体在所述复合构件的内部截面所占的比例。5.一种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具备:将所述有机材料填充于所述连通孔中的填充工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构件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具备:使所述多孔质体在通过所述填充工序得到的复合构件的表面所占的比例高于所述多孔质体在所述复合构件的内部截面所占的比例的工序。7.一种蓄热材,其具备多孔质体和蓄热材料,所述多孔质体具有第一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刚永井晃山本礼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