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国溢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2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纸盒,尤指一种以原木薄板所制成的组合式饭盒,主要是于各片薄板的内面均贴置一层防热、防渗漏的纸膜,使该各片薄板于组成为方体饭盒时,除具有防止油脂渗出板面的优点,还具有强化薄板间接合的强度,尤其是盛装盒体的部分,其纸膜延由两侧边,则具有同时连接盒体侧边横部一体成型的能力。(*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饭盒,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原木薄板饭盒,曾经在饭盒市场上广泛使用,最早期乃是运用于台湾铁路沿线各站叫卖贩子,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膨化塑料逐步得到开发,利用,进而完全取代了原木薄板纸盒。然而,由于现代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逐步意识到膨化塑料的餐具不易腐烂,燃烧又会产生二次污染,成为环保的杀手;另外,由于食品业者对于包装的日益讲究,尤其是对盛装高级食品,为求原味保持完美,反而不愿采用膨化塑料饭盒,而采用原木薄板饭盒。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由上盖板A1、侧边板A2及底盒板A3等薄板组成,其中的上盖板A1是以一整片的薄板于两侧边A11各切划一切沟A12,形成为冂型的盖板;而底部的底盒板A3同样亦以一整片的薄板两侧边A31各切划一切沟A32,形成冂形的盒板,并于所形成的冂形盒板两侧,各贴设一薄纸A4,使侧边板A2紧配于薄纸A4的幅度内,使其撑合于底盒板A3两侧边,形成一回框盒体,而盖板A1则盖合于上。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其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所使用的薄板需经过洗净、裁切、切沟等加工处理,无形中板面会因湿气而产生绒毛性的微细霉斑,而所盛的饭食,又因与薄板面直接接触,因而不知不觉中会造成食物安全上的一些问题。2、由于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的底盒板A3侧边有缺口,是以分开方式各贴设一薄纸A4,其薄纸A4所裁切的幅长及贴合折幅的精确度,均会影响底盒板A3所形成的方体平整度,加工处理上确有其困难因而很缓慢。3、根据第一点所述,饭食是由薄板面直接接触,其中油脂会经由板面的渗透而沾及于手上,更使现有的原薄板饭盒外观上受影响。4、由于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需经切沟加工处理,无形中则使切沟连接外应力较弱,一经盛饭缩紧,则有沟缝破裂之弊,盛装起来反而不甚实用。5、由于当今微波炉问市,对于食品二次加热相当方便,但现有的原木饭盒当于微波炉加热同时,则会因板木快速吸收大量食物中的水气,不仅使原木薄板软化外,更令其内部的饭食失去大量水份,而失去原味和柔软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该饭盒不仅能防止油脂渗出其表面,外观洁净美观,且能克服上述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具有的诸多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包括上盖板、侧边板及底盒板等薄板组成的基本盒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薄板内面均贴设一防热、防渗漏的纸膜,其中上盖板纸膜呈长方型状,与上盖面积相当;侧边板纸膜呈长条型,相当于侧边板的面积;底盒纸膜呈方面形,上、下部为弯合形成底盒板呈立体状的前、后壁,左、右部则延出于呈立体状底盒板的侧边缺口,宽度与底盒板的前、后壁高度相同;另外,纸膜左、右部的两端各具一贴合部,由所开具的切缝形成适当的宽幅,可将左、右部的纸膜于回折后再由贴合部折贴于前、后壁的外侧,形成为一体式纸膜侧边板压紧的支撑面。本技术所提供的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与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防止油脂渗出水面,使饭盒外观洁净美观,又可不污染手。2、对于上盖板及底盒板所切划的切沟所形成的连接面,具有强化切沟间接合所承受的应力,使组接更为扎实并能减少切沟的崩裂发生。3、一体贴合于底面板面上并延出于两侧的纸膜,则可由其回折后,贴固于底盒板的两侧面,形成侧边横部的支撑面,达到一体成型,致进了原有的分贴方式。4、本技术所采用的纸膜,既可隔绝板面因潮湿所衍生的霉斑外,又使二次加热食物时不致损失食物中的水分,使内盛的饭食确保安全卫生又得以保证其具有原滋原味。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的原木薄板饭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及纸膜贴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各板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盖板的纸膜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侧边板纸膜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底盒板纸膜的平面展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于储存、运送或使用后丢弃可折成为一平面状态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2、图3,本技术同样是以上盖板1、侧边板2及底盒板3等薄板组成基本的盒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每一薄板的内面均贴设一防热、防渗漏的纸膜4,以便于各薄板的内面与其内盛饭食形成隔绝;其次,请参阅图4、图5,其中的上盖板1所贴设的纸膜4为呈长方形,与上盖板1面积相当;而侧边板2的贴设的纸膜4呈长条形,同样相当于侧边板2的面积;该上盖板1及侧边板2于制造时,可先将一整能纸膜4事先贴设一整片大型薄板上,再经由裁切将其分裁而出,不必一一贴设,至于上盖板1两侧部的切划切沟11及为由外切划及向内弯折之,不会有损及纸膜4的问题产生。至于底盒板3所贴设的纸膜4,则请配合图2及图6所示,其呈方面状,上、下部41形成为底盒板弯立起呈立体状的前、后壁31,纸膜4的左、右部42则延出于呈立体状底盒板的侧边缺口32,宽幅与底盒板的前、后壁31高度相同;另外,纸膜左、右部42的两边端各具一贴合部43,由所开具的切缝421形成适当宽幅,以利贴设加工为之;制造时,只需将该纸膜的左、右邻42于回折后在贴合部43折贴于前、后壁31的外侧,使该部份的纸膜4以一体方式形成为侧边板2的迫紧支撑面,进而形成为框体的盛装饭盒。最后,请参阅图7,当底盒板3于制成后,则可将其折成为图7的上图及下图所示,形成为一并面,以利于储存、运送或使用后丢弃所呈的型态,达到真正实用不占空间的又一优点。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隔绝饭食直接接触板面,达到安全卫生;强化切沟间接合所承受的应力,使组合使用上更为扎实,解决了切沟崩裂的问题;一体贴合于底盒板面上并延出于两侧的纸膜,则可由其回折后,贴固于底盒板的两侧面,形成侧边横部的支撑面,达到一体及快速成形的效能;具有能二次加热的特点,并且有能在二次加热时板面不软化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纸盒,包括上盖板(1)、侧边板(2)及底盒板(3)组成的盒体;其特征在于于每一薄板的内面均贴设一防热防渗漏的纸膜(4),其中上盖板(1)纸膜(4)呈长方形,与上盖板(1)面积相当;侧边板(2)纸膜(4)呈长条形,相当于侧边板(2)面积;底盒板(3)纸膜(4)为方面状,上、下部(41)为弯合形成底盒板(3)呈立体状的前、后壁(31),左、右部(42)延出于呈立体状底盒板的侧边缺口(32),宽幅与底盒板的前、后壁(31)高度相同;纸膜左、右部(42)两边端各具一由所开具的切缝(421)形成适当宽幅的贴合部(4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膜(4)为具有防热、防渗漏的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纸盒,尤指一种以原木薄板所制成的组合式饭盒,主要是于各片薄板的内面均贴置一层防热、防渗漏的纸膜,使该各片薄板于组成为方体饭盒时,除具有防止油脂渗出板面的优点,还具有强化薄板间接合的强度,尤其是盛装盒体的部分,其纸膜延由两侧边,则具有同时连接盒体侧边横部一体成型的能力。文档编号A45C11/20GK2247451SQ96201110公开日1997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叶国溢 申请人:叶国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纸盒,包括上盖板(1)、侧边板(2)及底盒板(3)组成的盒体;其特征在于:于每一薄板的内面均贴设一防热防渗漏的纸膜(4),其中上盖板(1)纸膜(4)呈长方形,与上盖板(1)面积相当;侧边板(2)纸膜(4)呈长条形,相当于侧边板(2)面积;底盒板(3)纸膜(4)为方面状,上、下部(41)为弯合形成底盒板(3)呈立体状的前、后壁(31),左、右部(42)延出于呈立体状底盒板的侧边缺口(32),宽幅与底盒板的前、后壁(31)高度相同;纸膜左、右部(42)两边端各具一由所开具的切缝(421)形成适当宽幅的贴合部(4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原木薄板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膜(4)为具有防热、防渗漏的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溢
申请(专利权)人:叶国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