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凤涛专利>正文

多功能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2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茶杯,该茶杯由杯盖和杯体组成,杯盖由上下两层盖板和盖板之间的储茶筒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出时,储茶筒内可携带部分备用茶叶,解决以往人们外出旅行时需携带茶叶袋的不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在储茶筒内置入按压式打火机以赋于茶杯新的功能;还可在下杯盖下连接带有微孔的空腔,采用茶叶上泡的方式,解决杯底泡茶时间过长,茶叶易变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旅行时携带。(*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饮水杯,特别是一种用于泡茶叶的杯子。饮茶已成为国人不可或缺的习惯,外出时往往人手一杯,但现有的茶杯,也有不便之外当人们外出旅行时,需要另备一个信封之类的储放茶叶的袋子,以便随时更换茶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储放少量备用茶叶的多功能茶杯。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种茶杯由杯体和杯盖组成,其特征在于,杯盖为双层结构,由上下两个盖板组成,上下盖板之间有一个用于储放茶叶的空腔,上盖板与杯盖活动连接,移开上盖板,即可放进或取出茶叶。本技术通过加高上盖,并使之中间形成空腔即可简单地完成茶杯自储茶叶的目的,容易制造,在基本不影响茶杯外观的情况下,给人们出外旅行带来方便。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杯盖1,由真空隔热层形成的下盖板2和下益板2上部的储茶筒3及旋盖在储茶筒3上的上盖板4组成。上盖板4上还可开有打火机孔口10,以在储茶筒3内置入按压式打火机5,可充分利用储茶筒3的空腔,赋于茶杯更多的功能。在本技术的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下盖板2的下部还连接有一伸入杯体6内的空腔7,下盖板2分为可相对转动的上下两层,上下两层均开有缺口8,空腔7的壁上开有多个微孔9,这样的结构当下盖板2的上层转动,使上下两层的缺口相叠时,储茶筒内的茶叶即会部分落入空腔7内,当杯体6内加满开水时,空腔7内的茶叶即会受到浸泡。以这种方式取代以往的杯底加茶叶方式,其好处是,茶叶浸泡好以后,当饮用一定量后,上部的茶叶即不在浸泡状态,避免了茶叶长时间浸泡易于变味的情况,特别适合于旅行时使用。权利要求1.多功能茶杯,由杯盖(1)和杯体(6)组成,其特征在于,杯盖(1)为双层结构,由上盖板(4)和下盖板(2)组成,上、下盖板之间有一个储放茶叶的空腔(3),上盖板(4)与杯盖(1)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茶杯,其特征在于,上盖板(4)上开有打火机孔口(10),在储茶筒内置有按压式打火机(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茶杯,其特征在于, 杯盖(1)的下盖板(2)的下部还连接有一伸入杯体(6)内的空腔(7),空腔(7)壁上开有多个微孔(9),下盖板(2)分为可相对转动的上下两层,上下两层均开有缺口(8)。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茶杯,该茶杯由杯盖和杯体组成,杯盖由上下两层盖板和盖板之间的储茶筒组成。本技术外出时,储茶筒内可携带部分备用茶叶,解决以往人们外出旅行时需携带茶叶袋的不便。本技术还可在储茶筒内置入按压式打火机以赋于茶杯新的功能;还可在下杯盖下连接带有微孔的空腔,采用茶叶上泡的方式,解决杯底泡茶时间过长,茶叶易变味的缺陷。本技术特别适合于旅行时携带。文档编号A45F3/00GK2240905SQ96201098公开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朱凤涛 申请人:朱凤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茶杯,由杯盖(1)和杯体(6)组成,其特征在于,杯盖(1)为双层结构,由上盖板(4)和下盖板(2)组成,上、下盖板之间有一个储放茶叶的空腔(3),上盖板(4)与杯盖(1)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涛
申请(专利权)人:朱凤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