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18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及设置于机壳本体内的两个纵向阻隔板,机壳本体具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内部空间,两个纵向阻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横截面呈半环形的冷却室,并且其中一个纵向阻隔板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内设有控制阀,各冷却室内均设有散热筋以及由散热筋分隔形成的水道,每个纵向阻隔板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每个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位于该纵向阻隔板相应侧的冷却室相连通,并使得每个冷却室均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效果强且温度均匀,操作灵活且节能环保。

A motor housing with adjustable water cool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djustable water channel cooling motor housing,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body and two longitudinal barrier plate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body. The casing body has an annular internal space with a cross-section. The two longitudinal barrier plates divide the internal space into two independent semi-annular cooling chambers with a cross-section, and one of the longitudinal barrier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 control valve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cool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radiating rib and a water channel separated by the radiating rib. Each longitudinal baff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and an outlet on both sides. The inlet and outlet on both sides of each longitudinal baffl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oling chamber on the corresponding side of the longitudinal baffle plate, and each cooling chamber has an inlet. A water outlet and an outlet.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strong cooling effect, uniform temperature, flexible oper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
本技术涉及电机冷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电机工作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倘若导致电机工作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电机的运行,甚至影响电机寿命。因此对电机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势在必行。常见的冷却方式包括风冷和水冷等,水冷方式下水道的形状直接决定了冷却介质在机壳内的循环方式,常见的水道类型有螺旋形、几字型等等,螺旋型水道存在着轴向散热不均匀的问题,几字型存在压力损失较大的问题,且汽车行驶中电机工况本身并不稳定,现有的电机机壳无法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地调节冷却模式,导致了冷却功率存在过剩或是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及设置于机壳本体内的两个纵向阻隔板,所述的机壳本体具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内部空间,两个纵向阻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横截面呈半环形的冷却室,并且其中一个纵向阻隔板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内设有控制阀,各冷却室内均设有散热筋以及由散热筋分隔形成的水道,每个纵向阻隔板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每个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位于该纵向阻隔板相应侧的冷却室相连通,并使得每个冷却室均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优选地,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筋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控制阀,另一个纵向阻隔筋一侧的出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的纵向阻隔板的中间部分向两侧分别弯折形成“己”字形弯折部,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己”字形弯折部的两个弯折槽内。优选地,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板的贯通孔设置于“己”字形弯折部的两个弯折槽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的控制阀为电磁阀。优选地,各冷却室内的散热筋为多个并列设置的横向散热筋,相邻两个散热筋之间的空隙形成独立的水道。优选地,所述的横向散热筋沿机壳本体径向方向从内到外逐渐变宽,在机壳本体的轴截面上呈等腰梯形,相邻两个横向散热筋之间的水道沿机壳本体径向方向从内到外逐渐变窄,在机壳本体的轴截面上呈等腰梯形。优选地,所述的横向散热筋的两端与纵向阻隔板不接触。优选地,所述的机壳本体由机壳内套和机壳外套组成,机壳外套同轴套设于机壳内套外,两端封闭,机壳外套和机壳内套之间的空间形成机壳本体的内部空间。优选地,沿机壳本体径向方向上,纵向阻隔板的高度以及散热筋的高度均与机壳外套和机壳内套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地,所述的机壳本体的材质为ZL10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当前温度低于指定温度时,不需要大的冷却量,执行单进出口工作模式,此时控制贯通孔中的控制阀打开,并控制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控制阀关闭,水流从不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板一侧的进水口进入机壳本体内,流经与该进水口相连通的冷却室内的水道后通过贯通孔进入到另一个冷却室中,流经该冷却室内的水道后从不具有贯通的纵向阻隔板另一侧的出水口流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当前温度高于指定温度时,需要大的冷却量,执行双进出水口工作模式,此时,控制贯通孔中的控制阀关闭,并控制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控制阀打开,每个冷却室内独立地从进水口进水,流经水道后从出水口出水。该工作模式下,冷却水在机壳内流动路径较短,在机壳流动路径后段流动时温度依然较低,散热效果较高温水要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冷却效果强且温度均匀:由于采用半环形冷却室,水道截面为等腰梯形,使得冷却介质与机壳内套接触面积增大,并具有更强的通过能力,从而起到带走更多热量的作用,且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尤其是在双进出水口工作模式下工作时,冷却水在机壳内流动路径较短,在机壳流动路径后段流动时温度依然较低,散热效果较高温水要好。二、操作灵活: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进出水口和贯通孔的控制阀的开关,从而改变电机的水冷模式,可以在双进出水口工作模式与单进出水口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从而起到灵活调节冷却效果的作用。当电机温度较低,使用单进出水口工作,只需一个进水口工作;当电机温度较高时,可以使用双进出水口工作。三、环保节能:在温度较低时可以自动调节为单进出水口模式,关闭多余的进出水口,避免功率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壳内套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机壳内套的背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机壳内套的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横向散热筋和水道在机壳本体轴截面上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进水口,2为第一出水口,3为第一电磁阀,4为横向散热筋,5为第一冷却室水道,6为第二进水口,7为第二出水口,8为第一纵向阻隔筋,9为第二纵向阻隔筋,10为第二电磁阀,11为第三电磁阀,12为温度传感器,13为第二冷却室水道,14为机壳外套,15为机壳内套,16为第一冷却室,17为第二冷却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如图1~4所示,包括机壳本体及设置于机壳本体内的两个纵向阻隔板,机壳本体具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内部空间,两个纵向阻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横截面呈半环形的冷却室,并且其中一个纵向阻隔板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内设有控制阀,各冷却室内均设有散热筋以及由散热筋分隔形成的水道,每个纵向阻隔板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每个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位于该纵向阻隔板相应侧的冷却室相连通,并使得每个冷却室均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机壳本体由机壳外套14和机壳内套15组成,机壳外套14同轴套设于机壳内套15外,两端封闭,机壳外套14和机壳内套15之间的空间形成机壳本体的内部空间。机壳本体的材质优选为ZL101。两个纵向阻隔板分别为第一阻隔板8和第二阻隔板9,二者将内部空间分隔成独立的横截面呈半环形的第一冷却室16和第二冷却室17,贯通孔设置在第一阻隔板8上,各冷却室内的散热筋为多个并列设置的横向散热筋4,第一冷却室16内的相邻两个横向散热筋4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冷却室水道5,第二冷却室17内的相邻两个横向散热筋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冷却室水道13,第一纵向阻隔板8的第一冷却室侧设有第一出水口2,第一纵向阻隔板8的第二冷却室侧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纵向阻隔板9的第一冷却室侧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纵向阻隔板9的第二冷却室侧设有第二出水口7。各进出水口与相应的冷却室相连通,并通向机壳本体外。本实施例中,纵向阻隔板的中间部分向两侧分别弯折形成“己”字形弯折部,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己”字形弯折部的两个弯折槽内。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板(即第一阻隔板8)的贯通孔设置于“己”字形弯折部的两个弯折槽的连接处。第一进水口1和第一出水口2均设有控制阀,第二出水口7设有温度传感器12。本实施例中,贯通孔内的控制阀为第一电磁阀3,第一进水口1的控制阀为第二电磁阀10,第二出水口7的控制阀为第三电磁阀11。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横向散热筋4沿机壳本体径向方向从内到外逐渐变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本体及设置于机壳本体内的两个纵向阻隔板,所述的机壳本体具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内部空间,两个纵向阻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横截面呈半环形的冷却室,并且其中一个纵向阻隔板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内设有控制阀,各冷却室内均设有散热筋以及由散热筋分隔形成的水道,每个纵向阻隔板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每个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位于该纵向阻隔板相应侧的冷却室相连通,并使得每个冷却室均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本体及设置于机壳本体内的两个纵向阻隔板,所述的机壳本体具有横截面呈环形的内部空间,两个纵向阻隔板将该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横截面呈半环形的冷却室,并且其中一个纵向阻隔板上设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内设有控制阀,各冷却室内均设有散热筋以及由散热筋分隔形成的水道,每个纵向阻隔板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每个纵向阻隔板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位于该纵向阻隔板相应侧的冷却室相连通,并使得每个冷却室均具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具有贯通孔的纵向阻隔筋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控制阀,另一个纵向阻隔筋一侧的出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阀为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水道冷却的电动机机壳,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鸿达师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