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骨肉瘤的靶向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87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骨肉瘤的靶向多肽及其应用;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所述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迁移以及侵袭的能力;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所述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转移的能力,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肽在制备骨肉瘤治疗药物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A Targeted Pep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argeting polypep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sarcoma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polypeptide is shown as SEQ ID NO.1 or SEQ ID NO.2; in vitro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peptide can antagonize the ability of RAB22A NeoF1 to promote the adhes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osteosarcoma cells; in vivo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peptide can antagonize RAB22A NeoF1 to promote bone and meat. The ability of tumor cell metastasis indicates that the polypeptid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preparation of osteosarcoma therapeutic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骨肉瘤的靶向多肽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骨肉瘤的靶向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比较罕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产生不成熟的骨质或者类骨质组织,临床发现,骨肉瘤容易发生肺部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主要通过截肢手术治疗骨肉瘤,五年生存率仅为15%~17%,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原位肿瘤为主,辅助以联合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以及大剂量甲氨蝶呤),原位骨肉瘤的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已上升到70%。但是仍然存在15%~30%的患者在初次诊断为骨肉瘤时就已经出现了肺部转移病灶,近三十年来,复发或者肺转移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没有得到提高,仅为2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寻找全新的可有效治疗骨肉瘤的药物是十分必要且急迫的,因此,从分子层面以及遗传学角度来解析骨肉瘤的发病机制、进展以及预后,对于寻找治疗骨肉瘤的靶向药物十分重要。骨肉瘤中会发生高频率的结构变异、拷贝数变异以及单核苷酸变异,并且该变异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肿瘤。最近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还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遗传信息变异现象:染色体断裂(chromothripsis),即细胞受到某一特定单个的突变事件影响,在染色体上的某一段区域集中发生成千上百次的染色体重排现象,其在骨肉瘤中发生染色体断裂的概率高达33%,而其他肿瘤的概率仅为2%~3%。根据已有的研究报导,在骨肉瘤中发生频率最高的驱动突变为P53,其次为RB1。在所有测序的结果中,P53的突变频率高达80%,而且多发生于1号内含子的结构变异区段,尽管还有部分骨肉瘤组织没有检测到P53的突变,但是大量参与调控P53通路的分子同样存在突变,比如MDM2。而RB1是在骨肉瘤中第一个检测到的高频驱动基因,虽然其本身发生突变的频率没有P53高,但与其相关基因同样存在大量的突变,比如CDK4和cyclinD的拷贝数扩增。另外,P53以及RB1的驱动基因功能都已经在小鼠模型中得到验证,试验证明P53敲除小鼠能自发形成多种肿瘤,其中就包括骨肉瘤。在表达了Prx1、Osterix和CollA1的小鼠中条件敲除P53,小鼠自发形成骨肉瘤的概率将近达到100%。虽然在小鼠中敲除RB1会出现胚胎致死的现象,条件敲除RB1小鼠也不会自发形成骨肉瘤,但是将RB1条件敲除小鼠与P53敲除小鼠杂交能加速小鼠自发形成骨肉瘤的速率。骨肉瘤中其他的高频突变还包括RECQL4、RUNX2、GRM4、ALT、ATRX、DLG2和IGF1R等,还需进一步的通过细胞学以及小鼠模型实验验证其功能以及临床意义。骨肉瘤中除了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变异,大量调控肿瘤生长的关键分子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也存在异常高表达,包括IGF、VEGF、HER2、PDGFR、MET等等,为骨肉瘤分子治疗提供了大量潜在靶点。RAB22A-NeoFs是骨肉瘤中新鉴定的融合基因系,能够促进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但是目前,还未见有特异性针对RAB22A-NeoFs融合基因阳性骨肉瘤患者的多肽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肉瘤的RAB22A-NeoFs-iRGD融合多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RAB22A-NeoFs-iRGD融合多肽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给予实现的:一种抗RAB22A-NeoFs融合蛋白的多肽,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SEQIDNO.1:MALRELKVAL。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另外一种抗RAB22A-NeoFs融合蛋白的RAB22A-NeoFs-iRGD融合多肽,所述融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SEQIDNO.2:MALRELKVALGGCRGDKGPDC。优选地,所述iRGD多肽序列通过其末端氨基酸成环。所述RAB22A-NeoFs-iRGD融合多肽通过两个甘氨酸将靶向融合基因系RAB22A-NeoFs的蛋白序列与iRGD多肽序列偶联而成。具体是将RAB22A-NeoFs融合基因系所表达蛋白的前10个氨基酸(SEQIDNO.1)通过GG连接于iRGD序列。通过将肿瘤靶向多肽iRGD与靶向融合基因系RAB22A-NeoFs的蛋白序列相连,可以更好的发挥SEQIDNO.1所述多肽的靶向治疗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体外实验已证明,SEQIDNO.1和SEQIDNO.2所示的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迁移以及侵袭的能力;通过体内实验证明,该融合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因此,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SEQIDNO.1或SEQIDNO.2所示多肽在制备骨肉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骨肉瘤含有RAB22A-NeoFs融合蛋白。更优选地,所述骨肉瘤含有RAB22A-NeoF1融合蛋白。同时,下列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SEQIDNO.1或SEQIDNO.2所示多肽在制备拮抗RAB22A-NeoF1融合蛋白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迁移、侵袭的药物中的应用。SEQIDNO.1或SEQIDNO.2多肽在制备拮抗RAB22A-NeoF1融合蛋白促进骨肉瘤细胞肺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骨肉瘤治疗药物,所述药物含有SEQIDNO:1或SEQIDNO.2所示多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SEQIDNO:1或SEQIDNO.2所示多肽的剂量为1~10mg/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RAB22A-NeoFs融合蛋白的多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或SEQIDNO.2所示;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所述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迁移以及侵袭的能力;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所述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转移的能力,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在制备骨肉瘤治疗药物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RAB22A-NeoF1通过其前10个氨基酸序列与RAP1GDS1蛋白的结合。图2为RBA22A-NoeF1通过其前10个氨基酸发挥其促进骨肉瘤迁移和侵袭的功能。图3为融合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黏附的能力;其中,Pep-wt表示融合多肽,Pep-DD表示对照多肽。图4为融合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迁移以及侵袭的能力,其中,Pep-wt表示融合多肽,Pep-DD表示对照多肽。图5为融合多肽能够拮抗RAB22A-NeoF1促进骨肉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其中,WT表示融合多肽,DD表示对照多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实施例1RAB22A-NeoF1与RAP1GDS1蛋白相互作用区域的鉴定本专利技术人团队经过前期的大量研究发现,RAB22A-NeoF1发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RAB22A‑NeoFs融合蛋白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RAB22A-NeoFs融合蛋白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2.一种抗RAB22A-NeoFs融合蛋白的RAB22A-NeoFs-iRGD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iRGD多肽序列通过其末端氨基酸成环。4.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肽在制备骨肉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铁邦廖丹钟理沈靖南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